一种停泊点检测、停靠及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225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停泊点检测、停靠及充电装置,涉及河流流量监测领域,解决自动行车返回停泊点、稳定停靠、及时补充电量、充电头避免淋雨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充电桩和充电头,充电桩和充电头平行于水平面,充电桩下端安装在充电支架上,充电桩的上端通过充电盖盖住,充电盖的内部盖有电源正负极,充电头具有充电本体,正极电源和负极电源上具有带电铜片,充电本体上滑动连接有防雨盖,且充电本体连接有充电头支架,正极电源、负极电源以及防雨盖装有条状磁铁,正极电源、负极电源上的条状磁铁与防雨盖上的条状磁铁相互吸附或分离;用于行车返回停泊点停靠稳定及充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行车返回停泊点和稳定停靠及充电头不淋雨的优点。头不淋雨的优点。头不淋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停泊点检测、停靠及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流量监测
,具体为一种停泊点检测、停靠及充电装置,用于行车施测流量后能返回停泊点停靠稳定及充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水利行业中,需要对河道的等水体的水位、流速及流量进行测量测量,现有的测量方式共两种,一种人为的对河道的流速和流量以及水位进行测量,这种方式操作复杂,而且精度低,另一种则是采用带有传感器的装置对流速等要素进行测量,但是,市场上所存在的河道测量装置大部分只能测量某一种数据,如果对河道进行流量流速以及水位测量则需要多台机器进行测量,非常的麻烦,另外,市场存在的一些通过传感器对河道进行流速测量,这些测量装置长时间处于水里,易对传感器造成一定的损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河道流速流量、水位自动监测装置。
[0003]有的装置零点校准使用一个接近传感器,而充电部分仅用于充电(无电压检测功能),若接近开关损坏,行车达到停泊点时却检测不到,继而顶住停泊点持续打滑一段时间,导致电量的浪费和系统故障;有的装置省掉接近传感器,用充电部分承载充电和零点校准功能(通过检测充电头的电压来判断是否到达停泊点),若停泊点的充电桩因低电压保护或因故障导致无电压输出,行车仍检测不到停泊点,造成同样的事故;有的装置增加了磁铁,靠近停泊点时,吸住充电桩的另一块磁铁,以保证行车停泊时不往河道中央方向滑出,但磁铁易粘铁屑,且行车出车时会受反向吸力,再加上充电装置与充电桩脱离时产生行车有打滑的可能。
[0004]行车运行于横跨河道上方的两根同高度且相互平行的钢丝绳上,可在河道断面上方垂线位置停留并通过测速传感器测量对应测点的水面流速,为系统计算流量提供基础数据。行车每次测流完成后都会返回停泊点待机充电,一旦在停靠过程中不能准确检测停泊点以及稳定停靠、进而补充电量的话,行车电量会耗光且无法自恢复,造成系统故障。另一方面,检测停泊点(即零点校准)异常的话,测流过程中的行车行驶位置无法保证其准确可靠,因此需要提供行车在运行过程中保证设备装置的安全和所采集数据的可靠性两方面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0005]还有个弊端就是现有的停泊点检测、停靠及充电装置放置在露天的户外,一旦装置被打湿会使该装置的充电失灵,甚至会漏电或损坏而不能够再使用了。因此,急待需要一种停靠、充电装置能够在停靠、充电以及不再充电或行车在运行过程中充电插头不被打湿、淋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保证行车测流过程中测完数据后返回停泊点和稳定停靠,行车电量有消耗时需要及时补给电量,同时充电头不被打湿、淋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停泊点检测、停靠及充电装置。
[0007]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停泊点检测、停靠及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和充电头,所述充电桩和充电头平行于水平面,充电桩下端安装在充电支架上,充电桩的上端通过充电盖盖住,所述充电盖的内部盖有正极电源和负极电源,充电头具有充电本体,所述正极电源和负极电源上具有带电铜片,所述充电本体上滑动连接有防雨盖,且充电本体连接有充电头支架,所述正极电源、负极电源以及防雨盖装有条状磁铁,所述正极电源、负极电源上的条状磁铁与防雨盖上的条状磁铁相互吸附或分离。
[0009]进一步说明,所述充电头内部安装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充电头内部的电路板,行程开关的另一端顶住顶针,所述顶针伸出充电头;所述充电本体与所述带电铜片接触的外侧设有充电触电片并位于充电本体的两侧,带电铜片与正极电源、负极电源通过弹簧连接,所述防雨盖与充电触电片贴合或卡接。
[0010]进一步说明,所述充电本体与所述充电桩对接的方向设有饼状磁铁,所述饼状磁铁关于所述顶针对称,所述充电桩内部形成有嵌槽,所述嵌槽嵌有铁块,饼状磁铁与所述铁块吸附或分离。
[0011]进一步说明,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顶针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充电本体的内部;所述充电本体具有正极充电电源、负极充电电源,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正极充电电源和负极充电电源。
[0012]进一步说明,所述防雨盖下端具有柱状磁铁,所述充电本体外侧设有柱状磁铁,防雨盖上的柱状磁铁与充电本体上对应位置的柱状磁铁相互吸附或分离。
[0013]进一步说明,所述防雨盖具有斜面,所述正极电源和负极电源具有导向斜面,所述斜面朝向所述充电桩,所述导向斜面朝向所述充电头,斜面与导向斜面相互接触或分离。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所述充电盖的内部盖有正极电源和负极电源,充电头具有充电本体,所述正极电源和负极电源上具有带电铜片,所述充电本体上滑动连接有防雨盖,且充电本体连接有充电头支架,所述正极电源、负极电源以及防雨盖装有条状磁铁,所述正极电源、负极电源上的条状磁铁与防雨盖上的条状磁铁相互吸附或分离,保证了行车测流过程中测完数据后返回停泊点和稳定停靠,行车电量有消耗时需要及时补给能量,同时充电头不被打湿、淋雨。
[0016]2、本技术所述充电头内部安装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充电头内部的电路板,行程开关的另一端顶住顶针,所述顶针伸出充电头,在充电头完全进入充电桩内部时触碰行程开关,行程开关被按下时,两根导线导通,电路板检测,行车充电头充电充电;所述充电本体与所述带电铜片接触的外侧设有充电触电片并位于充电本体的两侧,带电铜片与正极电源、负极电源通过弹簧连接,当充电头滑到充电桩内部时,两侧带电铜片在弹簧的作用下,充分的贴合于充电头两侧的充电触电片,所述防雨盖与充电触电片贴合或卡接,充电头充电时,防雨盖防止充电头打湿,行车出去工作时,充电头滑出充电桩后,防雨盖也防止充电头打打湿。
[0017]3、本技术所述充电本体与所述充电桩对接的方向设有饼状磁铁,所述饼状磁铁关于所述顶针对称,所述充电桩内部形成有嵌槽,所述嵌槽嵌有铁块,饼状磁铁与所述铁块吸附或分离,饼状磁铁在行车停靠于停泊点时,吸附在充电桩内部,这使得行车待机时,
在停泊点停得更稳,不易脱离。
[0018]4、本技术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顶针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充电本体的内部,充电头脱离充电桩后,顶针回到原来位置;所述充电本体具有正极充电电源、负极充电电源,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正极充电电源和负极充电电源,通过导线连接到行车内部电路板,用于充电。
[0019]5、本技术所述防雨盖下端具有柱状磁铁,所述充电本体外侧设有柱状磁铁,防雨盖上的柱状磁铁与充电本体上对应位置的柱状磁铁相互吸附或分离,可避免行车在脱离充电桩行驶过程中防雨盖意外滑开。
[0020]6、本技术所述防雨盖具有斜面,所述正极电源和负极电源具有导向斜面,所述斜面朝向所述充电桩,所述导向斜面朝向所述充电头,斜面与导向斜面相互接触或分离,防雨盖可使充电头朝充电桩运动,而防雨盖一直抵靠在导向斜面,保证整个充电头在充电过程中全被防雨盖遮盖。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停泊点检测、停靠及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1)和充电头(2),所述充电桩(1)和充电头(2)平行于水平面,充电桩(1)下端安装在充电支架(11)上,充电桩(1)的上端通过充电盖(12)盖住,所述充电盖(12)的内部盖有正极电源(13)和负极电源(14),充电头(2)具有充电本体(23),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源(13)和负极电源(14)上具有带电铜片(15),所述充电本体(23)上滑动连接有防雨盖(22),且充电本体(23)连接有充电头支架(21),所述正极电源(13)、负极电源(14)以及防雨盖(22)装有条状磁铁(16),所述正极电源(13)、负极电源(14)上的条状磁铁(16)与防雨盖(22)上的条状磁铁(16)相互吸附或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停泊点检测、停靠及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2)内部安装有行程开关(28),所述行程开关(28)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充电头(2)内部的电路板,行程开关(28)的另一端顶住顶针(26),所述顶针(26)伸出充电头(2);所述充电本体(23)与所述带电铜片(15)接触的外侧设有充电触电片(27)并位于充电本体(23)的两侧,带电铜片(15)与正极电源(13)、负极电源(14)通过弹簧连接,所述防雨盖(22)与充电触电片(27)贴合或卡接。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卫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远惠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