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石质文物建筑修复的模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2204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石质文物建筑修复的模板装置,包括模板固定底座,模板固定底座两端的顶部均开设有两个插孔,多个插孔的内部均穿插连接有定位杆,相应两个定位杆的一端均固定设有支撑模板,模板固定底座两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圆孔,两个圆孔的内部均设有千斤顶,两个千斤顶的伸缩端分别与对应支撑模板一侧的中部抵接,模板固定底座上设有两个接液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千斤顶推动两个支撑模板将待修复顶梁的两侧夹住,无需操作人员现场制作模板,并且可以快速完成对支撑模板的支撑,从顶梁与支撑模板之间的间隙流出的修复浆液会滴落至接液盒的内部被收集起来,不会滴落到地面或者下方的操作人员身上。或者下方的操作人员身上。或者下方的操作人员身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石质文物建筑修复的模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模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石质文物建筑修复的模板装置,属于文物修复


技术介绍

[0002]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中国拥有大量历史悠久的石质类文物。如石屋、石拱桥等,这些石质类文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自然风化(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再加上工业化以来的空气污染、酸雨侵蚀,以及不同程度的人为迫害,因此需要对建筑文物进行修复。
[0003]在对石质文物建筑中的顶梁进行修复时,需使用模板对待修复顶梁的两侧进行锁紧,而现有的模板装置还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0004]1、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人工支模,在文物修复现场利用板材制作模板,并将模板固定在待修复顶梁的两侧并支撑住,而待修复顶梁距离地面较远,人工支模比较麻烦,且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对模板进行支撑;
[0005]2、现有技术中使用模板装置将待修复顶梁固定住后,会向裂缝中添加修复浆液,待修复浆液凝固即可填补裂缝,而目前的模板装置缺少浆液集中结构,会有修复浆液滴落到地面上或者工作人员身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石质文物建筑修复的模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人工支模比较麻烦且耗时较长和会有修复浆液滴落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石质文物建筑修复的模板装置,包括模板固定底座,所述模板固定底座两端的顶部均开设有两个插孔,多个所述插孔的内部均穿插连接有定位杆,相应两个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均固定设有支撑模板,所述模板固定底座两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圆孔的内部均设有千斤顶,两个所述千斤顶的伸缩端分别与对应支撑模板一侧的中部抵接;
[0008]所述模板固定底座上设有两个接液盒,两个所述接液盒分别位于对应支撑模板的下方,且接液盒的长度略大于支撑模板的长度。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模板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穿孔,相应两个所述穿孔的内部均穿插连接有穿杆。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模板固定底座两端的底部均固定设有L型安装板,两个所述千斤顶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L型安装板一侧的顶部。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模板固定底座的内壁固定设有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接液盒的底端均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滑轨与滑槽滑动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接液盒内壁的顶部均固定设有固定杆。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模板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设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分别与对应固定杆的一端部固定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接液盒一端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液口,两个所述出液口处均固定设有圆管,两个所述圆管的内部均设有密封塞。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一种用于石质文物建筑修复的模板装置,通过设置模板固定底座、定位杆、支撑模板、L型安装板、千斤顶和圆孔等,即可实现模板装置挂在待修复顶梁上后,千斤顶推动两个支撑模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将待修复顶梁的两侧夹住,操作简单,无需操作人员现场制作模板,并且可以快速完成对支撑模板的支撑,花费的时间少,有利于提高文物修复效率;
[0017]2.本技术一种用于石质文物建筑修复的模板装置,通过设置滑轨、滑槽、接液盒、固定杆和连接板等,即可实现从顶梁与支撑模板之间的间隙流出的修复浆液会滴落至接液盒的内部被收集起来,这些修复浆液可以再次利用,能够减少浪费,同时修复浆液不会滴落到地面或者下方的操作人员身上。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接液盒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模板固定底座;2、定位杆;3、支撑模板;4、L型安装板;5、千斤顶;6、圆孔;7、穿杆;8、接液盒;9、滑轨;10、滑槽;11、固定杆;12、连接板;13、圆管;14、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石质文物建筑修复的模板装置的技术方案:
[0024]根据图1和图2所示,包括模板固定底座1,模板固定底座1两端的顶部均开设有两个插孔,多个插孔的内部均穿插连接有定位杆2,相应两个定位杆2的一端均固定设有支撑模板3,两个支撑模板3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穿孔,相应两个穿孔的内部均穿插连接有穿杆7,将模板固定底座1置于待修复顶梁的两侧,再将穿杆7插入穿孔,即可将该模板装置挂在待修复顶梁上,模板固定底座1两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圆孔6,两个圆孔6的内部均设有千斤顶5,两个千斤顶5的伸缩端分别与对应支撑模板3一侧的中部抵接,控制千斤顶5的伸缩端伸
出,推动两个支撑模板3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将待修复顶梁的两侧夹住,操作简单,无需操作人员现场制作模板,并且可以快速完成对支撑模板3的支撑,花费的时间少,有利于提高文物修复效率,模板固定底座1两端的底部均固定设有L型安装板4,两个千斤顶5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L型安装板4一侧的顶部。
[0025]根据图1和图3所示,支撑模板3将待修复顶梁夹住之后,可以对其进行修复工作,向缝隙处倒入一定量的修复浆液,待修复浆液凝固就将缝隙修补完毕,模板固定底座1上设有两个接液盒8,两个接液盒8分别位于对应支撑模板3的下方,且接液盒8的长度略大于支撑模板3的长度,会有一些修复浆液从顶梁与支撑模板3之间的间隙滴落,这些修复浆液会滴落至接液盒8的内部被收集起来,这些修复浆液可以再次利用,能够减少浪费,同时修复浆液不会滴落到地面或者下方的操作人员身上,模板固定底座1的内壁固定设有两个滑轨9,两个接液盒8的底端均开设有两个滑槽10,滑轨9与滑槽10滑动连接,两个接液盒8内壁的顶部均固定设有固定杆11,两个支撑模板3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设有连接板12,两个连接板12的底端分别与对应固定杆11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接液盒8通过连接板12和固定杆11与支撑模板3相连,接液盒8与支撑模板3可以实现联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石质文物建筑修复的模板装置,包括模板固定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固定底座(1)两端的顶部均开设有两个插孔,多个所述插孔的内部均穿插连接有定位杆(2),相应两个所述定位杆(2)的一端均固定设有支撑模板(3),所述模板固定底座(1)两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圆孔(6),两个所述圆孔(6)的内部均设有千斤顶(5),两个所述千斤顶(5)的伸缩端分别与对应支撑模板(3)一侧的中部抵接;所述模板固定底座(1)上设有两个接液盒(8),两个所述接液盒(8)分别位于对应支撑模板(3)的下方,且接液盒(8)的长度略大于支撑模板(3)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石质文物建筑修复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模板(3)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穿孔,相应两个所述穿孔的内部均穿插连接有穿杆(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石质文物建筑修复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固定底座(1)两端的底部均固定设有L型安装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维贞郑才元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金木石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