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215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进气歧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面设有管路支撑部,所述管路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固定管路;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外壁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自所述管路支撑部向远离所述管路支撑部的一侧延伸;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外壁面,且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排布,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交。壳体设置有管路支撑部处的刚度高,通过将第一加强筋布置在管路支撑部处可以提升第一加强筋提升壳体刚度的效果,而且交错排布的第二加强筋也可以提升壳体的刚度,从而更加全面地提升壳体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进气歧管作为汽车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气效率、进气均匀性、进气压损等参数对发动机的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能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进气歧管是一种引导气流进入缸体的腔体结构,腔内气流压力变化、缸体结构振动传递直接作用于进气歧管本体,可能产生较大响应,甚至是噪声问题,这将会直接影响汽车驾驶的舒适性。
[0003]进气歧管的刚度较差,需要通过设置加强结构以提升进气歧管的刚度。
[0004]相关技术中,加强筋结构的布置位置不合理,设计冗余,在增加进气歧管重量的情况下反而无法保证其刚度,同时还增加了进气歧管的设计及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进气歧管,以提升进气歧管的结构强度。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进气歧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面设有管路支撑部,所述管路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固定管路;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外壁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自所述管路支撑部向远离所述管路支撑部的一侧延伸;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外壁面,且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排布,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交。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多个空气流道,多个所述空气流道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在所述外壁面与所述空气流道的内周壁在厚度方向对应的任一位置和所述管路支撑部之间。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空气流道的内周壁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内周壁对应。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在外壁面上与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空气流道的内周壁在厚度方向对应的任一位置之间。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沿多个所述空气流道的排布方向延伸。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路支撑部为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在任意两个所述管路支撑部之间。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在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顶壁、所述底壁及所述侧壁均设有所述管路支撑部,位于同一壁面的多个管路支撑部中任意三个所述管路支撑部不共线。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排布并限
定出多边形区域;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排布并限定出多边形区域。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进气歧管具有以下优势:
[0017]本申请通过对进气歧管模态分析,以判断出进气歧管不同位置的刚度,并根据设计需求选取刚度较高的位置布置加强筋,以将加强筋连接在两个具有较高刚度的位置之间,从而提升壳体的抗变形能力,以进一步提升壳体的刚度。可以理解的是,当进气歧管设置有大面积的平面结构时,平面结构处的刚度较弱,在该区域参照模态分析数据以选取模态位移最大点,并将加强筋布置在经过上述选点的位置,从而提升该平面结构处的抗变形能力。
[0018]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显著提升壳体的刚度。
[0019]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002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21]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进气歧管。
[0022]所述车辆与上述进气歧管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气歧管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进气歧管100、
[0028]壳体10、管路支撑部11、顶壁12、底壁13、侧壁14、空气流道15、内周壁151、
[0029]第一加强筋20、第二加强筋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歧管100包括:壳体10、第一加强筋20和多个第二加强筋30。
[0033]参照图1,壳体10的外壁面设有管路支撑部11,管路支撑部11用于支撑和固定管路。可以理解的是,进气歧管100应用于车辆,当进气歧管100安装至车辆时,进气歧管100外部设置有油管、水管等管路部件,管路支撑部11可以用于支撑并固定上述管路,以防止管路晃动,从而提升整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
[0034]第一加强筋20设置于外壁面,而且第一加强筋20自管路支撑部11向远离管路支撑部11的一侧延伸,第二加强筋30设置于外壁面,而且多个第二加强筋30交错排布,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30与第一加强筋20相交。
[0035]参照图1和图2,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30均设置在壳体10的外壁面,通过第
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30可以提升壳体10的结构强度。
[0036]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设置有管路支撑部11处的刚度相对于其他未设置管路支撑部11处的刚度更高,由于第一加强筋20自管路支撑部11一端延伸,从而可以提升第一加强筋20处的刚度。
[0037]其中,交错排布的第二加强筋30可以更好地提升壳体10的刚度。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30相交,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提升第一加强筋20和第二加强筋30相交处的刚度,从而可以提升壳体10的局部刚度。
[003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歧管100,壳体10设置有管路支撑部11处的刚度高,通过将第一加强筋20布置在管路支撑部11处可以提升第一加强筋20提升壳体10刚度的效果,而且交错排布的第二加强筋30也可以提升壳体10的刚度,从而更加全面地提升壳体10的刚度。
[003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管路支撑部11构造为凸台,所述凸台凸出于壳体10的外壁面,而且在凸台处形成有安装点。安装点处可以用于设置连接部件,连接部件可以将管路与管路支撑部11连接固定。其中,连接部件可以为螺栓等部件。
[004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壳体10设有多个空气流道15,多个空气流道15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以将空气输送至与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歧管(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外壁面设有管路支撑部(11),所述管路支撑部(11)用于支撑和固定管路;第一加强筋(20),所述第一加强筋(20)设置于所述外壁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20)自所述管路支撑部(11)向远离所述管路支撑部(11)的一侧延伸;多个第二加强筋(30),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30)设置于所述外壁面,且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30)交错排布,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30)与所述第一加强筋(20)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设有多个空气流道(15),多个所述空气流道(15)在所述壳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歧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20)连接在所述外壁面与所述空气流道(15)的内周壁(151)在厚度方向对应的任一位置和所述管路支撑部(1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歧管(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30)与所述空气流道(15)的内周壁(151)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内周壁(151)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歧管(100),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刘月普侯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