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205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探测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呈仿生鳐鱼形;多个太阳能板;多个所述太阳能板置于所述机壳的外表面;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且分别与多个所述太阳能板连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且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吸入机壳外部的水并排出机壳,以驱动所述水下探测装置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水下探测装置具有扁平的外部结构,运动时受到水的阻力较小,且其表面积较大,可实现通过多个太阳能板提供能源,并通过所述低耗能的驱动装置吸入机壳外部的水并排出以产生反推力从而驱动所述水下探测装置运动,从而可实现长时间远距离的水下探测作业。而可实现长时间远距离的水下探测作业。而可实现长时间远距离的水下探测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探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水下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水下潜器主要分为:带缆线水下潜器(ROV)以及无缆线自主水下潜器(AUV)。带缆线水下潜器利用电缆线将水下潜器与陆地上的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以及电源装置连接,因此其航行距离及潜水深度受限。而无缆线自主水下潜器则将电源装置和部分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装配于水下潜器机身内部,其控制通过无线通信实现。因为机身内部装配有众多驱动装置(如电机、排水泵等)以及电源装置(蓄电池),导致机身较为笨重,需要较多的能源驱动。而机身内部空间有限,电源装置较小导致储电量较少。因此,无缆线自主水下潜器的潜行时间有限。
[0003]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探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下探测装置因耗能高而造成的航行时间短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探测装置,其中,包括:
[0007]机壳;所述机壳呈仿生鳐鱼形;
[0008]多个太阳能板;多个所述太阳能板置于所述机壳的外表面;
[0009]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且分别与多个所述太阳能板连接;
[0010]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且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吸入机壳外部的水并排出以驱动所述水下探测装置运动。<br/>[0011]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探测装置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和第三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中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和第三驱动部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两侧;其中,所述机壳的头部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所述机壳的底部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机壳的尾部上开设有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连通于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三驱动部件连通于所述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探测装置中,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第一压电振子、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基体覆盖安装在所述第二基体上,所述第一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的一端、且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的另一端、且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基体的中部和第二基体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泵腔,所述第一压电振子封盖于所述第一泵腔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一通道,
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一泵腔;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一泵腔,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二基体的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口。
[0013]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探测装置中,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包括第三基体、第四基体、第二压电振子、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三通道以及第四通道;所述第三基体覆盖安装在所述第四基体上,所述第三通道设置在所述第四基体的一端、且连通于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四通道设置在所述第四基体的另一端、且连通于所述第二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三基体的中部和第四基体的中部、且远离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侧面开设有第二泵腔,所述第二压电振子封盖于所述第二泵腔的上端面;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二泵腔;所述第四单向阀的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二泵腔,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第四通道。
[0014]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探测装置中,所述第三驱动部件包括第五基体、第六基体、第三压电振子、第五单向阀、第六单向阀、第五通道以及第六通道;所述第五基体覆盖安装在所述第六基体上,所述第五通道设置在所述第六基体的一端、且连通于所述第三进水口,所述第六通道设置在所述第六基体的另一端、且连通于所述第三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五基体的中部和第六基体的中部、且远离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侧面开设有第三泵腔,所述第三压电振子封盖于所述第三泵腔的上端面;所述第五单向阀的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五单向阀的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三泵腔;所述第六单向阀的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三泵腔,所述第六单向阀的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第六通道。
[0015]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探测装置中,所述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五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均为特斯拉阀。
[0016]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探测装置中,还包括探测装置、通信装置和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探测装置和所述通信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外表面上,所述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其中,所述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分别与所述探测装置和通信装置连接,所述储能装置分别与所述探测装置、通信装置和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探测装置中,所述机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0018]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探测装置中,所述机壳内开设有与所述储能装置的形状相适配的储能装置安装槽、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形状相适配的驱动装置安装槽以及与所述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的形状相适配的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安装槽。
[0019]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探测装置中,所述通信装置呈鱼尾状。
[0020]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所提供的水下探测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呈仿生鱼形;多个太阳能板;多个所述太阳能板置于所述机壳的外表面;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且分别与多个所述太阳能板连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且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吸入机壳外部的水并排出机壳,以驱动所述水下探测装置运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水下探测装置具有扁平的外部结构,运动时受到水的阻力较小,且其表面积较大,可实现通过多个太阳能板提供能源,并通过所述低耗能的驱动装置吸入机壳外部的水并排出以产生反推力从而驱动所述水下探测装置运动,从而可实现
长时间远距离的水下探测作业。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探测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探测装置中第一壳体的仰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探测装置中第二壳体的俯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探测装置中第一驱动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探测装置中第一驱动部件的主视剖视图;
[0028]图7为第二基体的俯视图;
[0029]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探测装置中第一驱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呈仿生鳐鱼形;多个太阳能板;多个所述太阳能板置于所述机壳的外表面;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且分别与多个所述太阳能板连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且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吸入机壳外部的水并排出以驱动所述水下探测装置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和第三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中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和第三驱动部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两侧;其中,所述机壳的头部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所述机壳的底部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机壳的尾部上开设有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连通于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三驱动部件连通于所述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第一压电振子、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基体覆盖安装在所述第二基体上,所述第一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的一端、且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的另一端、且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基体的中部和第二基体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泵腔,所述第一压电振子封盖于所述第一泵腔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一泵腔;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一泵腔,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二基体的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包括第三基体、第四基体、第二压电振子、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三通道以及第四通道;所述第三基体覆盖安装在所述第四基体上,所述第三通道设置在所述第四基体的一端、且连通于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四通道设置在所述第四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谦孙正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