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183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屏蔽开口的屏蔽层,以及屏蔽层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交叉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由于屏蔽层接收固定电压,这样可以将扫描线、发光控制线与数据线、探测读出线进行屏蔽,避免扫描线、发光控制线与数据线、探测读出线之间形成耦合电容,降低扫描线、发光控制线与数据线、探测读出线之间的信号干扰,提高数据线和探测读出线传输的信号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提高发光的稳定性和指纹检测的精确性。而可以提高发光的稳定性和指纹检测的精确性。而可以提高发光的稳定性和指纹检测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因其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低功耗、高反应速度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目前,可以在OLED显示面板内设置光电探测器,以进行指纹识别。然而,OLED显示面板中横向走线和纵向走线之间存在耦合电容,易造成信号干扰,使得指纹检测的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降低信号干扰,提高指纹检测的精度。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5]衬底基板;
[0006]第一驱动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层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一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
[0007]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驱动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0008]屏蔽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其中,所述屏蔽层被配置为接收固定电压,所述屏蔽层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屏蔽开口;
[0009]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屏蔽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0010]第二驱动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层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条第二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二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0011]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层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连接过孔与所述第一驱动层电连接;所述连接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屏蔽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内,且所述连接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屏蔽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边界具有间隙;
[0012]所述屏蔽层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交叉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0013]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层包括:
[0014]有源半导体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
[0015]栅绝缘层,位于所述有源半导体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0016]栅导电层,位于所述栅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其中,所述栅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线;
[0017]层间介质层,位于所述栅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0018]参考导电层,位于所述层间介质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
[0019]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层通过所述连接过孔分别与所述有源半导体层和所述栅导电层电连接。
[0020]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和多个光电探测单元;
[0021]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扫描线、发光控制线以及检测控制线中的至少一条;其中,一条所述扫描线与一行所述发光单元电连接,一条所述发光控制线与一行所述发光单元电连接;
[0022]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数据线及多条探测读出线中的至少一条;其中,一条所述数据线与一列所述发光单元电连接,一条所述探测读出线与一列所述光电探测单元电连接。
[0023]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屏蔽层为具有屏蔽开口的整层结构。
[0024]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屏蔽层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屏蔽结构;一个所述屏蔽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一条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0025]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屏蔽结构为条形;所述屏蔽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0026]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所述屏蔽结构对应一条所述发光控制线和一条所述扫描线,且所述屏蔽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所述扫描线和所述发光控制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并且,所述屏蔽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所述扫描线和所述发光控制线之间的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其中,对应的所述扫描线和所述发光控制线之间的区域为除所述连接过孔所在的区域。
[0027]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电压为电源电压,所述屏蔽层复用为向像素电路输入所述电源电压的电源线。
[0028]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电压为初始化电压,所述屏蔽层复用为向像素电路输入所述初始化电压的初始化线。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0030]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3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屏蔽层,其中,屏蔽层可以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屏蔽开口。并且,连接过孔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屏蔽开口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内,且连接过孔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边界与屏蔽开口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边界具有间隙。这样可以使屏蔽层与连接过孔不接触,从而避免屏蔽层与其他膜层进行电连接。并且,屏蔽层SD被配置为接收固定电压,以及屏蔽层SD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交叉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由于屏蔽层接收固定电压,这样可以将扫描线、发光控制线与数据线、探测读出线进行屏蔽,避免扫描线、发光控制线与数据线、探测读出线之间形成耦合电容,降低扫描线、发光控制线与数据线、探测读出线之间的信号干扰,提高数据线和探测读出线传输的信号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提高发光的稳定性和指纹检测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时序图;
[0035]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些显示面板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0036]图4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些有源半导体层的示意图;
[0037]图4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些栅导电层的示意图;
[0038]图4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些参考导电层的示意图;
[0039]图4d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些屏蔽层的示意图;
[0040]图4e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些第二驱动层的示意图;
[0041]图5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源半导体层和栅导电层的一些层叠示意图;
[0042]图5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源半导体层、栅导电层以及参考导电层的一些层叠示意图;
[0043]图5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源半导体层、栅导电层、参考导电层以及屏蔽层的一些层叠示意图;
[0044]图6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些显示面板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0045]图6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些屏蔽层的示意图;
[0046]图7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些显示面板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0047]图7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些屏蔽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第一驱动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层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一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驱动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屏蔽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其中,所述屏蔽层被配置为接收固定电压,所述屏蔽层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屏蔽开口;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屏蔽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第二驱动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层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条第二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二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层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连接过孔与所述第一驱动层电连接;所述连接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屏蔽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内,且所述连接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屏蔽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边界具有间隙;所述屏蔽层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交叉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层包括:有源半导体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栅绝缘层,位于所述有源半导体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栅导电层,位于所述栅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其中,所述栅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线;层间介质层,位于所述栅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参考导电层,位于所述层间介质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层通过所述连接过孔分别与所述有源半导体层和所述栅导电层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和多个光电探测单元;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扫描线、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方圆王佳斌李扬冰贾鹏马媛媛王雷金凯佳王玉波王明东崔亮李亚鹏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