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有轨运输车用落地轨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495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盾构隧道有轨运输车用落地轨枕,采用三段组件拼装式结构,中间布置高度可调节的铰座,两边的摇臂杆通过销轴与中间铰座相连接,所述摇臂杆与隧道管片接触座实后,通过中间铰座的高度调整,保证轨道踏面的水平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整体一根式轨枕改为三段铰接式结构,改变隧道管片弧形面接触为线型的三点接触,大大提升了轨枕的适用性,使其的性价比更高。性价比更高。性价比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盾构隧道有轨运输车用落地轨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盾构隧道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中小型盾构隧道有轨运输车用落地轨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度开发,盾构隧道工程从以地铁轨交建设向地下立体交通、电力燃气、给排水城市管网工程等多功能用途发展。从单一的标准化通径地铁轨交盾构隧道向越来越多的多用途非标通径隧道延展。为适应非标通径隧道盾构工程施工,配套的施工机具设备、材料其型号、规格也越来越繁杂,如何将物资储备简约化、标准化、模块化,通过资源共用与互换,使其价值最大化,是工程施工带给企业的新课题、新挑战。
[0003]如图1所示是目前广泛在用的一种窄轨落地轨枕,采用一体式落地轨枕A,相较与早期的上海地铁1#、2#号线盾构隧道等有轨运输车采用的架空型轨枕,其轻便、运行使用更安全可靠;但设计的轨枕底面须与施工的隧道管径曲率一致,因此,对非标盾构隧道施工的适应性较差,用于管径曲率不一致的隧道施工中,轨枕结构易受力断裂损坏,甚至造成机车脱轨事故的发生。为实现、满足落地轨枕在各种隧道通径中的施工适用性之目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盾构隧道有轨运输车用落地轨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要提供一种盾构隧道有轨运输车用落地轨枕,通过资源共用与互换,更适用各种中小型隧道通径的一款周转型材料构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盾构隧道有轨运输车用落地轨枕,采用三段组件拼装式结构,中间布置高度可调节的铰座,两边的摇臂杆通过销轴与中间铰座相连接,所述摇臂杆与隧道管片接触座实后,通过中间铰座的高度调整,保证轨道踏面的水平一致。
[0006]进一步,所述摇臂杆与隧道管片的接触点比轻轨的纵轴线与隧道轴线的距离略大,始终保证摇臂杆受力时,有向隧道中心轴线倾斜的趋势,使轨枕铰座更稳定。
[0007]进一步,所述铰座的高度调整采用中心螺杆机构实现,用于小型盾构隧道或运输机车载荷较小的中型通径隧道。
[0008]进一步,所述中心螺杆机构包括铰座底板、中心可调螺杆,所述铰座底板固定安装在铰座底部,中间通过螺纹连接穿出铰座顶部的中心可调螺杆。
[0009]进一步,所述铰座的高度调整采用多组调整垫片来调整高度,最底部的调整垫片为弧形垫片,弧形垫片的弧度与施工隧道的曲率相同,用于中大型隧道,运输机车的载荷较大隧道。
[0010]进一步,所述弧形垫片的弧形面上贴有橡胶垫。
[0011]进一步,所述摇臂杆与管径隧道接触处设有橡胶减震垫。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整体一根式轨枕改为三段铰接式结构,改变隧道管片弧形面接触为线型的三点接触,大大提升了轨枕的适用性,使其的性价比更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目前广泛在用的一体式落地轨枕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三段铰接式落地轨枕在中小型管径隧道安装立面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三段铰接式落地轨枕在中型管径隧道安装平面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三段铰接式落地轨枕立面图;
[0018]其中:(a)适用中小型隧道,(b)适用中大型隧道;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三段铰接式落地轨枕平面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三段铰接式落地轨枕铰座底板放大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三段铰接式落地轨枕在中小口径隧道中的应用示意图;
[0022]其中:(a)用垫板调平轨枕,(b)用螺杆调平轨枕。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4]如图2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盾构隧道有轨运输车用落地轨枕,将整体一根式轨枕改为三段铰接式结构,与隧道管片的弧形面接触变为线型的三点接触,虽然,其局部受力增大,轨枕的结构几何尺寸、加工成本与耗材等稍稍增加,但适用性大大提升,其性价比更高。该三段铰接式结构包括两个摇臂杆1、一个铰座2。两个摇臂杆1之间通过铰座2铰接在一起,其中,铰座2为中间布置高度可调节的铰座。两个摇臂杆1与管径隧道接触处设有橡胶减震垫3。
[0025]盾构隧道有轨运输车辆一般采用国标窄轨;轨距为762mm或900mm两种,轨枕的作用是保证轨道各处轨距的一致,确保行车安全不出轨。本专利技术的落地轨枕,采用三段组件,拼装式结构,中间布置高度可调节的铰座2,两边的摇臂杆1通过销轴4与中间铰座2相连接,摇臂杆1与隧道管片接触座实,通过中间的铰座2的高度调整,保证轨道踏面的水平一致。摇臂杆1与隧道管片的接触点(线)较轻轨的纵轴线与隧道轴线的距离略大,始终保证摇臂杆受力时,有向隧道中心轴线倾斜的趋势,使轨枕铰座更稳定。
[0026]铰座2的高度调整,可采用两种方法,在小型盾构隧道或运输机车载荷较小的中型通径隧道,宜采用中心螺杆机构实现,见图4中的(a)和图7中的(b);中心螺杆机构包括铰座底板5、中心可调螺杆6,铰座底板5固定安装在铰座2底部,中间通过螺纹连接穿出铰座2顶部的中心可调螺杆6。对中大型隧道,运输机车的载荷较大,采用多组调整垫片5来调整高度,最底部的调整垫片5为弧形垫片8,弧形垫片8的弧度应与施工隧道的曲率相同,弧形垫片8的弧形面上贴有橡胶垫9,见图4中的(b)和图7中的(a)。通过将整体一根式轨枕改为三段铰接式结构,改变隧道管片弧形面接触为线型的三点接触,大大提升了轨枕的适用性,使其的性价比更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隧道有轨运输车用落地轨枕,其特征在于:采用三段组件拼装式结构,中间布置高度可调节的铰座,两边的摇臂杆通过销轴与中间铰座相连接,所述摇臂杆与隧道管片接触座实后,通过中间铰座的高度调整,保证轨道踏面的水平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有轨运输车用落地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杆与隧道管片的接触点比轻轨的纵轴线与隧道轴线的距离略大,始终保证摇臂杆受力时,有向隧道中心轴线倾斜的趋势,使轨枕铰座更稳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有轨运输车用落地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座的高度调整采用中心螺杆机构实现,用于小型盾构隧道或运输机车载荷较小的中型通径隧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盾构隧道有轨运输车用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妍沈豪范斌王栢坚钮文敖张云海罗云峰朱德勇顾蓓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