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东佐专利>正文

一种可兼容大小盘片的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1425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个可与不同尺寸光盘兼容的吸入式载入系统包含一个上盖,一个底盒,和一个具有兼容夹片的内滑件。一个包含内滑件的壳体是由上盖与底盒密接所形成。因为上盖与底盒侧壁高度有差异,一条槽状轨道在壳体立侧壁的内表面形成。这轨道是用来导引内滑件的移动操作。这内滑件有一组兼容夹片可以判断插入光盘的尺寸并且在移动过程中紧紧夹住光盘。在插入的光盘抵达最终读写位置后,一个杠杆机制被用来挡住插口以防止在读写过程中的再插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光盘(例如,CD和DVD等信息存储媒体)进行信息记录的光盘载入系 统。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具有兼容装置的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光盘具有高性能,全数字存储的特点,光盘已经成为主要的数据存储媒介,并且日 益深入人们的生活中。现有的带有光盘兼容与驱动装置的光盘载入系统中,有一种吸入、吐 出式光盘载入系统主要被用于车载光盘播放系统中。这种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含有信号开关与一个卡环。当用户将光盘插入光盘插口后,光盘将触动插口内部的卡环并使卡环根据插入的光盘尺 寸调整自身大小。卡环的调整是藉由不同尺寸的光盘挤压卡环内部的弹簧所完成。藉此,达 到光盘载入系统的兼容性。插入后,光盘首先触发光盘载入系统内的信号开关并使马达启动。马达将光盘载入光盘 读播放器并且将其放置在读写的正确位置。虽然这种光盘载入系统的激光头可被固定于一个 定点并且确保数据的正常读取,但是这种类型的光盘载入系统结构复杂。尤其是,传动机制 包括许多部件。因为制作精度要求高,制作成本较高。这种光盘载入系统的另一个缺点是卡环的弹簧是根据插入光盘的大小而受压张开。光盘 是由左右两个方向托起。由于为了能够夹住80mm的光盘,当托起120mm光盘的时候,光盘 会承受来自卡环的很大的压力,结果是,光盘会变形,被毁坏,或是制作坏的读写质量。另一种现有的具备兼容与驱动装置的光盘载入系统是具有不同层次的同心结构的光盘载 入系统。光盘是由盘片盒载入适当的位置。这种类型的光盘载入系统结构简单。但是,由于需要使用一个以上的盘片盒,并且在光盘与光盘盒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间隙,以确保光盘送 入光盘载入系统后光盘能够平稳的转动,所以光盘驱动装置要有相当的厚度。此外,为了将光盘托起使之与盘片盒间形成一定间隙,就必需将固定件与激光头部件之 间设计成可活动的连接,例如主轴电动机和物镜之间。结果是,非常难以避震,难以避震就 直接影响光盘数据读取的正确性。更甚者,长期使用后,当机件老化乃至故障,这个问题就 更加严重。光盘载入系统的噪声会变得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据此,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是一种可兼容各种尺寸光盘的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这个新的吸入 式光盘载入系统是以一定数量的光盘控制在光盘插入后判断光盘的各种尺寸,并且在此之后 通过不同的传送操作将光盘移送到最终指定的位置进行数据读写。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兼容的吸入式载入系统,这系统结构比较简单,对制作 精度要求低,制作成本比较低,不会扭曲损坏光盘,以及夹持效果好。此兼容吸入式载入系 统的壳体包括一个插口, 一对夹片, 一个兼容装置,和一个内滑件。光盘控制也被利用来判 断插入的光盘。 一旦被插入的光盘大小被光盘控制确定后,与光盘大小对应的传送操作也就 被确定并且被激活。兼容装置被用来判断每一个被插入光盘的尺寸以及确定需要进行的传送操作。在光盘被 传送的过程中,光盘被夹片紧紧地夹在内滑件上。壳体立壁上开有壁槽,使得内滑件与导杆 一起操作以确保插入的光盘被平稳地送入最终指定的位置,进行高质量的数据读写。内滑件与导杆一起操作以确保插入的光盘被平稳地送入最终指定的位置。传送操作还需 要用到啮合齿条,蜗杆涡轮和马达。另外,内滑件上设有限位装置,用来防止内滑件与啮合 齿条分离。在壳体内部,载入系统的底部适当位置设有凸块。在兼容装置和夹片上设有分离凸块。 在最终指定的位置,分离凸块将被凸块托起并且使光盘与内滑件分离。本专利技术中用到一种类似帽子外形的压盘装置。类似帽子形状的上凸起部分刚好可以嵌入 在壳体顶盖开有的孔洞中。在传送操作开始时,压盘装置在内滑件的上方并且因为帽状凸起 部分被嵌入孔洞中而被限制在光盘的转盘之上。在传送操作过程中,压盘装置首先是静止在 内滑件之上,然后移转至插入的光盘上方。当光盘到达最终指定的位置,夹片会张开并释放 光盘。光盘与其上方的压盘装置将下落至激光头的转盘之上。压盘装置紧紧压住光盘。高质 量的数据读写可因而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进一歩简化载入系统的结构以至于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为了取得这个R标,这新的吸入式载入系统减少了兼容各种尺寸光盘所需要的零件,同时改进了 操作时的夹紧效果。兼容性吸入式载入系统的壳体现在是由顶盖、与顶盖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底盒所组成。--个可供光盘进出的插口在壳体的前端。兼容装置和夹片被设计成为一个组合件,能够判断光 盘的尺寸并且可以将插入的光盘紧紧的夹在内滑件上。因此,只需使用一组磁块和铁片代替 以前的两组磁块和铁片,就可以防止兼容夹片脱离。内滑件置于壳体内部用于夹送光盘到读写位置。两组光盘控制代替了原来的三个光盘控制来判断光盘的尺寸。第一组控制是串联的用于 判断小的盘片而第二组控制是串联的用于判断大的盘片。这第一组与第二组控制是并联的。内滑件的側面设有一定数量的导柱以确保平稳的传送光盘。尤其是,壳体侧立壁的内表 面设有凹槽型轨道,替代了以前的壁槽。当顶盖与底盒盖在一起,就形成了内部带有内滑件 的壳体。内滑件以其一定数量的导柱插入壳体内壁的此一凹槽轨道,沿着轨道从壳体前端插口附近向壳体后端移动。轨道的形状也有改进。在轨道末端所形成的下降斜面使得光盘可以与内滑件分离,还使 得光盘在激光头转盘读写过后可以取出。在下降斜面的末端延长有一段很短的与凹槽轨道平 行的轨道。也就是说,轨道被制造成一个Z的形状。这下降斜面末端的平行短轨道在取盘 操作时能够给予一定的起始动力,使取出操作更容易。在光盘片的最终位置,凸块被用来托起分离块,使插入光盘与内滑件分离。内滑件下方 的下压块压下斜靠在凸块边的杠杆,使得在插口后端的一片档板被托起并且挡住插口以防止 光盘的再插入。这种新近研发和改进的模式显著的降低了吸入式载入系统的制作成本和制造程序。这个 兼容的吸入式载入系统既不需要在側壁上设置壁槽,也不需要分离的夹片与兼容装置配合。 因此,大大的减小了载入系统的体积并且提高了效率。最主要的是,使用两组光盘控制来判 断插入光盘尺寸是比较好的设计,既容易使用还能防止可能的判断错误。尤其是,它们可以 被很容易的修改以适应未来不同光盘的尺寸。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结合以下附图的具体实施例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图l所示为已知技术的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的示意图,包括一个壳体, 一个内滑件,一组夹片, 一个兼容装置,和具有光盘夹的顶盖; 图2所示为已知技术的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的传送机制部分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中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的调位信号控制部分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1中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的兼容装置部分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1中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的信号控制部分的电路连接图; 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示意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内滑件和兼容夹片的仰视图与俯视图; 图8所示为兼容夹片的结构示意图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显示了内滑件和杠杆装置的运转与互动关系; 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剖面图和相应的底盒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底盒,带有兼容夹片的内滑件,和顶盖的仰视图; 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内滑件,驱动装置,和杠杆装置结构的剖面图; 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显示盘片夹,光盘转盘,和内滑件在空闲时 的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个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包括:一个由上盖与底盒形成的壳体;和一定数量的在壳体插口两侧立壁上形成的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个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包括一个由上盖与底盒形成的壳体;和一定数量的在壳体插口两侧立壁上形成的轨道。2、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其中的壳体包含一个内滑件具有-定 数量的兼容夹片。3、 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其中一定数量的兼容夹片包含一定数 量的小光盘控制。4、 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其中的一定数量的兼容夹片还包含一 组分离凸块用来在内滑件到达最终读写位置时释放被插入的光盘。5、 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其中一定数量的兼容夹片包含一定数 量的弧形挡圈用来作为光盘托盘;和一定数量的设置在弧形挡圈前端使大盘片滑 入兼容夹片之下的导向斜面。6、 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其中的底盒包括一组凸块对应一组分 离凸块,用来托起一定数量的兼容夹片从而将光盘由内滑件中释放出来。7、 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其中的内.滑件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大光 盘控制;和一个下压块用来启动杠杆机制来挡住插口防止再插入光盘。8、 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其中的内滑件在它的立側面还包含一 定数量的导凸,这一定数量的导凸有不同的尺寸,在后端的导凸比在前端的导凸 要小。9、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可成为光电技术装置的组件,例如,电 脑、光碟机等。10、 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吸入式光盘载入系统,其中的兼容夹片还包含一定数量的磁 块对应一定数量的在内滑件上的铁片来保持在移动时兼容夹片与内滑夹的严密贴 紧。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佐
申请(专利权)人:杨东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