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话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142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话筒装置,包括:受话器组件和发声组件,受话器组件包括麦克风和电路板,发声组件包括壳体、至少一个扬声器和至少一个异形导波板;麦克风、电路板、扬声器和异形导波板设置在壳体内;扬声器的振动面背向麦克风设置,异形导波板的顶面与扬声器的振动面相对设置,异形导波板的顶面包括金属网和反射腔,金属网与反射腔之间形成反射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话筒装置,喇叭朝下声场无死角360度覆盖,金属网与反射腔之间形成反射间隙,实现金属网进行一次透音和反射后,声音传播至反射间隙进行二次反射,实现声音二次反射的技术效果,有效的把声音扩散,把声效提高,不受位置场景的限制,将声音的传递范围更广。将声音的传递范围更广。将声音的传递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话筒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器材
,特别涉及一种话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市民生活提高,个性化个人消费娱乐产品越来越丰富。个人携带一体化K歌话筒近年来也陆续推出,此类产品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0003]现在的产品与技术方案,普遍采用双喇叭相反放置的设计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491072U的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比如还有采样双喇叭相反放置在喇叭中间加音障板的方式的一种手持式麦克风音箱(申请公布号为CN109275053A);但是以上技术方案均是至少采样两个喇叭相反方向设置,如附图1所示,话筒受话器与喇叭音箱过近,单元喇叭发出的声音将直接辐射到话筒受话器拾音部分,造成喇叭发出的声音和受话器收集的声音线路重复放大而正反馈共振,容易出现自激、啸叫、飞唛等失真,造成使用者体验感差,无法与大音箱或传统的KTV相比,用户可听到的直达音比例低,音乐包围感差,难以融入歌声与自己唱歌的声音中。这些产品普遍存在话筒受话器音量小、使用体验差,直达声比例小、声音包围感差、整体音乐层次感不丰富、声音不够宏亮等问题,同时现有的数字处理技术采用简单的频率衰减方式,难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话筒装置,采用至少一个异形导波板与至少一个所述扬声器的振动面相对设置,所述异形导波板的顶面包括金属网和反射腔,所述金属网与所述反射腔之间形成反射间隙的技术方案,实现金属网进行一次透音和反射后,声音传播至反射间隙进行二次反射,实现声音二次反射的技术效果,有效的把声音扩散,把声效提高,实现声场无死角360度覆盖,不受位置场景的限制,传递范围更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话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受话器组件1和发声组件2,所述受话器组件1包括麦克风11和电路板13,所述发声组件2包括壳体、至少一个扬声器和至少一个异形导波板26;
[0007]所述麦克风11、电路板13、扬声器25和异形导波板26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麦克风(11)、扬声器(25)分别与电路板(13)信号连接;
[0008]所述扬声器25的振动面背向所述麦克风11设置,所述异形导波板26的顶面261与所述扬声器25的振动面相对设置,所述异形导波板26的顶面261包括金属网2610和反射腔2611,所述金属网2610与所述反射腔2611之间形成反射间隙2612。
[0009]优选的,所述金属网2610包括网面和支撑部,通过所述支撑部将所述金属网2610设置在所述反射腔2611内,所述网面与所述反射腔2611的底面构成反射间隙2612。
[0010]优选的,所述金属网2610包括网面和支撑部,通过所述支撑部将所述金属网2610设置在所述反射腔2611外,所述网面与所述反射腔2611的底面构成反射间隙2612。
[0011]优选的,所述异形导波板26还包括侧面263和底边264,所述侧面263连接所述顶面261和所述底边264,所述侧面263上设置有异形结构262。
[0012]优选的,所述侧面263为连接所述顶面261和所述底边264的弧面或平面。
[0013]优选的,所述底边264的边缘为向外且向上的弧边。
[0014]优选的,所述异形结构262的一边与所述侧面263连接,将所述异形结构262竖直设置在所述侧面263上。
[0015]优选的,所述异形导波板26的侧面263还设置有安装孔267和开口槽268。
[0016]优选的,所述受话器组件1还包括减震装置12,所述减震装置12设置在所述麦克风11和电路板13之间。
[0017]优选的,所述发声组件2还包括音腔24,所述音腔24在所述电路板13与所述扬声器25之间,所述音腔24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振动板22和右振动板23。
[0018]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话筒装置,喇叭朝下声场无死角360度覆盖,所述金属网与所述反射腔之间形成反射间隙的技术方案,实现金属网进行一次透音和反射后,声音传播至反射间隙进行二次反射,实现声音二次反射的技术效果,有效的把声音扩散,把声效提高,不受位置场景的限制,将声音的传递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有双话筒装置的声波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话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话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爆炸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话筒装置的扬声器振膜顶点与异形导波板顶面相对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话筒装置的异形导波板结构示意图(分解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话筒装置的异形导波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
[0026]一种话筒装置,如附图2

3,包括:包括受话器组件1和发声组件2,所述受话器组件1包括麦克风11和电路板13,所述发声组件2包括壳体、至少一个扬声器和至少一个异形导波板26;所述麦克风11、电路板13、扬声器25和异形导波板26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麦克风11、扬声器25分别与电路板13信号连接。所述话筒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下方的手柄,所述手柄内设置有为所述电路板及扬声器供电的电源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上外罩21和下外罩27,所述上外罩21和所述下外罩27上均设置有出音孔,所述上外罩21套设在所述麦克风11上方,所述下外罩27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用户唱歌时的声音声纹通过麦克风拾取,通过导线传送给DSP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通过内部音频处理及特定的DSP(信号数字处理算法),以数字形式对导线的声音信号进行采集,然后经过变换、滤波、估值、增强、压缩、识别等处理,以得到符合需要的数字信号,特别是通过DSP算法配合具体声腔结构解决声音传到话筒受话器造成的飞唛、自激问题,然后交由电路板的功率放大器转换到扬声器,声音信号通过所述扬声
器的振膜发出后,再经过异形导波板和下外罩,形成360度覆盖无死角的声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扬声器25的振动面背向所述麦克风11设置,所述异形导波板26的顶面261与所述扬声器25的振动面相对设置,所述异形导波板26的顶面261包括金属网2610和反射腔2611,所述金属网2610与所述反射腔2611之间形成反射间隙2612。所述金属网与所述反射腔之间形成反射间隙的技术方案,实现金属网进行一次透音和反射后,声音传播至反射间隙进行二次反射,实现声音二次反射的技术效果,有效的把声音扩散,把声效提高,不受位置场景的限制,将声音的传递范围更广。
[002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如附图5

6,所述金属网2610包括网面和支撑部,通过所述支撑部将所述金属网2610设置在所述反射腔2611内或者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话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受话器组件(1)和发声组件(2),所述受话器组件(1)包括麦克风(11)和电路板(13),所述发声组件(2)包括壳体、至少一个扬声器和至少一个异形导波板(26);所述麦克风(11)、电路板(13)、扬声器(25)和异形导波板(26)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麦克风(11)、扬声器(25)分别与电路板(13)信号连接;所述扬声器(25)的振动面背向所述麦克风(11)设置,所述异形导波板(26)的顶面(261)与所述扬声器(25)的振动面相对设置,所述异形导波板(26)的顶面(261)包括金属网(2610)和反射腔(2611),所述金属网(2610)与所述反射腔(2611)之间形成反射间隙(26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话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2610)包括网面和支撑部,通过所述支撑部将所述金属网(2610)设置在所述反射腔(2611)内,所述网面与所述反射腔(2611)的底面构成反射间隙(26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话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2610)包括网面和支撑部,通过所述支撑部将所述金属网(2610)设置在所述反射腔(2611)外,所述网面与所述反射腔(2611)的底面构成反射间隙(2612)。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绍勤吴忠林黄葛玲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耳赞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