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组合拆装的悬挑单元式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335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组合拆装的悬挑单元式脚手架,包括以下所述步骤:步骤一、选择基本参数;步骤二、屋顶悬挑梁、配重安装;步骤三、单元组装;步骤四、第一单元吊装;步骤五、第二单元拼装固定;步骤六、其他单元依次拼装固定;步骤七、从下至上进行横向、纵向钢管搭设;步骤八、挂设水平安全网及密目安全网;步骤九、作业层满铺木脚手板;步骤十、验收;步骤十一、拆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底部横杆、底部纵杆、立杆、顶部纵杆、顶部横杆和脚手板的设置,工作人员可通过以上结构快速搭建出一个单元吊装,再次通过组装多个单元吊装,从而可根据要求快速搭建出脚手架,进而防止了人工逐个搭建造成的费时费力,继而加快了工作速度。继而加快了工作速度。继而加快了工作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组合拆装的悬挑单元式脚手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脚手架
,具体为一种便于组合拆装的悬挑单元式脚手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屋面阁楼因其既能改善顶层居住环境、提高空间利用率,又能丰富建筑立面、隔热保温,越来越适应日益增长的住宅建设市场的需求,在新建多层或高层住宅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在阁楼坡屋面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很多问题,例如,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脚手架立即拆除,造成坡屋面四周无操作平台及安全围护,给坡屋面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为此,针对在施工过程中针对阁楼坡屋面中出现的无操作平台及安全围护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反复研究改进,并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通过实践与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阁楼坡屋面悬挑单元式脚手架施工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及阁楼坡屋面后期维修施工提供借鉴,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0003]现有技术中一种悬挑单元式脚手架缺点不足:
[0004]1、现有技术中一种悬挑单元式脚手架在使用时,大多需人工进行逐个搭建,在实际使用时费时费力,且建成速度较慢,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0005]2、现有技术中一种悬挑单元式脚手架在使用时,大多材料需就地进行改装拼凑,从而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且搭建速度较慢;
[0006]3、现有技术中一种悬挑单元式脚手架在使用时,大多难以进行快速拆卸,需人工进行逐个拆除,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合拆装的悬挑单元式脚手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组合拆装的悬挑单元式脚手架,包括以下所述步骤:
[0009]步骤一、选择基本参数;
[0010]步骤二、屋顶悬挑梁、配重安装;
[0011]步骤三、单元组装;
[0012]步骤四、第一单元吊装;
[0013]步骤五、第二单元拼装固定;
[0014]步骤六、其他单元依次拼装固定;
[0015]步骤七、从下至上进行横向、纵向钢管搭设;
[0016]步骤八、挂设水平安全网及密目安全网;
[0017]步骤九、作业层满铺木脚手板;
[0018]步骤十、验收;
[0019]步骤十一、拆除。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脚手架宽度D1(D2)选用0.5m

0.8m;内侧立杆距外墙距离D3选用0.2m

0.3m;步距按照搭设高度等分均分,一般步距S为0.8m

1.5m;考虑到钢管最长为6m,且JGJ 130

2011规范中搭接不应小于1m,立杆纵距、悬挑梁及钢丝绳间距L一般为2m

2.5m;安全网选用绿色阻燃型密目安全网(2300目/100cm2),水平安全网选用网眼80mm
×
80mm规格,脚手板选用50mm厚木脚手板。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将脚手架搬运到位;对于使用吊篮施工作业的工程,吊篮拆除后保留吊杆及配重,可直接当作悬挑梁使用;对于不使用吊篮的工程,将悬挑梁与配重用塔吊搬运到楼顶面的安装平台上;悬挑梁定位;按照已确定的基本参数,将悬挑梁一端伸出女儿墙,另外一端布置在不与其他悬挑梁冲突的位置,且保持一定操作距离;放置配重块;将配重块分别放置在悬挑梁后支座的支杆上,并装上螺栓。
[0022]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底部横杆(1)的两端安装有底部纵杆(2),所述底部纵杆(2)的表面安装有立杆(3),所述立杆(3)的顶端安装有顶部纵杆(4),所述顶部纵杆(4)的底端安装有顶部横杆(5),所述底部横杆(1)的表面安装有脚手板(6)。
[0023]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吊装至屋面转角位置处,先将单元顶部横杆与女儿墙固定,在女儿墙两侧各安装一根短立杆与单元的顶部纵杆连接固定;单元底部横向钢管与坡屋面相交一端垫设木方;单元底部用钢丝绳及卡子进行固定,钢丝绳的另外一端穿过女儿墙的预留洞,用钢丝绳及卡子锁固于女儿墙上;固螺母及钢丝绳卡子,完毕后方可松塔吊吊钩,单元安装完毕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0024]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第二单元吊装(8)内侧纵杆端部与第一单元外侧纵杆端部在横向对齐;塔吊将第二单元吊装(8)缓慢向内侧移动,直至第二单元吊装(8)与第一单元平齐;再利用塔吊将第二单元吊装(8)缓慢向第一单元移动直至搭接长度为1m,待第二单元吊装(8)到达最终位置后,操作人员系上安全带,站在第一个单元上,将第二单元吊装(8)的延伸钢管与第一个单元进行扣件搭接;同时,将顶部横杆及底部钢丝绳进行连接固定。
[0025]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单元间从下至上进行横向、纵向钢管搭设,用扣件与单元架体钢管连接固定;单元底部和作业层满铺木脚手板,木脚手板两端用铁丝(7)绑扎在钢管上固定,悬挂密目安全网和防护网,用铁丝(7)绑扎在钢管上固定。
[0026]优选的,所述步骤十一中:
[0027](1)拆除密目安全网和防护网;
[0028](2)拆除钢丝绳;
[0029](3)在拆除各单元之间连接;
[0030](4)用塔吊将各单元依次整体吊运至水平地面;
[0031](5)拆除平屋顶悬挑梁及配重;
[0032](6)拆除木脚手板;
[0033](7)拆顶部横杆;
[0034](8)拆底部横杆;
[0035](9)拆除立杆。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7]1、本专利技术通过底部横杆、底部纵杆、立杆、顶部纵杆、顶部横杆和脚手板的设置,工
作人员可通过以上结构快速搭建出一个单元吊装,再次通过组装多个单元吊装,从而可根据要求快速搭建出脚手架,进而防止了人工逐个搭建造成的费时费力,继而加快了工作速度。
[0038]2、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现场已有的设备,塔吊可更加快速的完成对脚手架的放置盒拼装,从而避免了就地取材,改装拼凑所带来的局限性,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9]3、本专利技术通过铁丝的设置,工作人员可通过拧紧铁丝对脚手架进行快速安装,拧松铁丝即可对脚手架进行快速拆卸,从而可对单元吊装进行快速拆除,避免逐个拆除而影响工作效率,进而大大加快了工作速度。
附图说明
[004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底部横杆结构立体图;
[004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单元吊装连接结构示意图;
[004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安装流程示意图;
[004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拆除流程示意图。
[0044]图中:1、底部横杆;2、底部纵杆;3、立杆;4、顶部纵杆;5、顶部横杆;6、脚手板;7、铁丝;8、第二单元吊装;。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组合拆装的悬挑单元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所述步骤:步骤一、选择基本参数;步骤二、屋顶悬挑梁、配重安装;步骤三、单元组装;步骤四、第一单元吊装;步骤五、第二单元拼装固定;步骤六、其他单元依次拼装固定;步骤七、从下至上进行横向、纵向钢管搭设;步骤八、挂设水平安全网及密目安全网;步骤九、作业层满铺木脚手板;步骤十、验收;步骤十一、拆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合拆装的悬挑单元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脚手架宽度D1(D2)选用0.5m

0.8m;内侧立杆距外墙距离D3选用0.2m

0.3m;步距按照搭设高度等分均分,一般步距S为0.8m

1.5m;考虑到钢管最长为6m,且JGJ 130

2011规范中搭接不应小于1m,立杆纵距、悬挑梁及钢丝绳间距L一般为2m

2.5m;安全网选用绿色阻燃型密目安全网(2300目/100cm2),水平安全网选用网眼80mm
×
80mm规格,脚手板选用50mm厚木脚手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合拆装的悬挑单元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将脚手架搬运到位;对于使用吊篮施工作业的工程,吊篮拆除后保留吊杆及配重,可直接当作悬挑梁使用;对于不使用吊篮的工程,将悬挑梁与配重用塔吊搬运到楼顶面的安装平台上;悬挑梁定位;按照已确定的基本参数,将悬挑梁一端伸出女儿墙,另外一端布置在不与其他悬挑梁冲突的位置,且保持一定操作距离;放置配重块;将配重块分别放置在悬挑梁后支座的支杆上,并装上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合拆装的悬挑单元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底部横杆(1)的两端安装有底部纵杆(2),所述底部纵杆(2)的表面安装有立杆(3),所述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行龙贻周王海棚伍晓波杨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