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085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48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包覆于所述遮蔽壳体外的外壳及防水圈,所述遮蔽壳体的外壁面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向前开口的容置槽,所述防水圈设置于所述容置槽,所述遮蔽壳体的外壁面凸设形成有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凸块,所述防水圈设有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凹槽。通过将所述防水圈设置于遮蔽壳体与外壳之间的容置槽,并且遮蔽壳体与防水圈设置相互配合的凸块与凹槽,从而可有效避免防水圈脱落。免防水圈脱落。免防水圈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供正反向插入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技术专利公告第CN207967453U号揭示了一种可供对接连接器正反插入的USB Type C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外的金属外壳及套设于所述金属壳体前端的防水圈。然而,套设于金属壳体的防水圈容易自金属壳体脱落,故而不利于电连接器的防水。
[0003]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正反向插入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固持可靠的防水圈且具备可靠的防水性能。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包覆于所述遮蔽壳体外的外壳及防水圈,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舌板的对接表面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延伸出所述基座的焊接部,所述遮蔽壳体包覆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舌板之间形成对接腔,所述遮蔽壳体的外壁面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向前开口的容置槽,所述防水圈设置于所述容置槽,所述遮蔽壳体的外壁面凸设形成有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凸块,所述防水圈设有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凹槽。
[0006]进一步地,所述凸块由所述遮蔽壳体的内壁面向外壁面冲设形成,所述遮蔽壳体的内壁面对应所述凸块处凹陷形成暴露于所述对接腔的凹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上壁、下壁及一对侧壁,所述下壁由内壁面向外壁面冲设形成所述凸块,所述下壁的内壁面在对应所述凸块处凹设形成所述凹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遮蔽壳体的上壁由内壁面向外壁面冲设形成所述凸块,所述上壁的内壁面在对应所述凸块处凹设形成所述凹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凹部与内壁面之间相连的连接部为逐渐收缩的引导弧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圈为自前向后组装于所述容置槽并被所述遮蔽壳体与所述外壳夹持。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圈由液态硅胶灌入所述容置槽中固化后形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圈包括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的环形的基体、位于所述基体的前端的抵持于所述外壳的前端面的环形的抵靠部及自所述抵靠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环形的突伸部,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基体。
[0013]进一步地,所述突伸部的周向尺寸大于所述遮蔽壳体的周向尺寸,所述突伸部的
内表面为由前向后收缩的倾斜的引导面。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为一绝缘外壳,所述外壳的前端为沿周向加厚设置的环状部,所述环状部的前端面向后凹设形成环形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遮蔽壳体的外壁面之间构成所述容置槽。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连接器藉由将防水圈设置于遮蔽壳体与外壳之间的容置槽,并且遮蔽壳体与防水圈设置相互配合的凸块与凹槽,从而可有效避免防水圈脱落,此外,遮蔽壳体对应凸块处的内壁面形成的凹槽能够将进入遮蔽壳体内的水汽聚集于内,提高了电连接器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0021]图6是图5沿A

A线的剖视图。
[0022]图7是图1沿B

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100,该电连接器100安装于一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100优选的为可供对应的插头连接器(未图示)沿正反两个方向插入的USB Type C插座连接器,当然也可为其他类型的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排导电端子2、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遮蔽壳体3、包覆于所述遮蔽壳体外的外壳4、防水圈5及防水胶板6。
[0024]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及自所述基座1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2,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11的固持部21、自所述固持部21向前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舌板12的对接表面121的接触部22及自所述固持部21延伸出所述基座11的焊接部23。
[0025]所述遮蔽壳体3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遮蔽壳体3环设包覆于所述基座11并与所述舌板12之间形成供对接插头连接器(未图示)插入的对接腔30。所述外壳4为一绝缘外壳,所述遮蔽壳体3的外壁面301与所述外壳4的内壁面401之间形成向前开口的容置槽41。在本技术中,所述容置槽41呈环形,所述防水圈5设置于所述容置槽41内被所述遮蔽壳体3与所述外壳4夹持。所述遮蔽壳体3的外壁面301凸设形成有位于所述容置槽41内的凸块3011,对应的,所述防水圈5设有与所述凸块3011配合的凹槽51,藉由防水圈5的凹槽与遮蔽壳体3的凸块3011的固持配合,使得防水圈5的保持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从而更好的防止所述防水圈5脱落。
[0026]具体而言,所述凸块3011由所述遮蔽壳体3的内壁面302向外壁面301冲设形成,此时,所述遮蔽壳体3的内壁面302在对应所述凸块3011处凹陷形成凹部3021,所述凹部3021暴露于所述对接腔30。当对接腔30内进水或者存在水汽时,凹部3021可供水或水汽聚集于内,避免水或水汽向后流动,使得电连接器100不易发生短路。
[0027]所述遮蔽壳体3包括上壁31、下壁32及一对侧壁33,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遮蔽壳体3的上壁31、下壁32由内壁面302向外壁面301冲设形成所述凸块3011,对应的,上壁31、下壁32的内壁面302在对应凸块3011处凹设形成所述凹部3021。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凸块3011及凹部3021也可以仅设置于下壁32,此时,防水圈5的固持效果相较于具体实施例而言欠佳。所述防水胶板6设置于所述基座11的后端用以封堵绝缘本体1与所述遮蔽壳体3之间的缝隙及绝缘本体1与导电端子2之间的缝隙。
[0028]所述凹部3021与内壁面302之间相连的连接部3022为逐渐收缩的引导弧面,如此而言,进入对接腔30的水或水汽能够容易经由所述连接部3022的引导弧面的引导而聚集于所述凹部3021中。
[0029]本技术中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防水圈5为自前向后组装于所述容置槽41中并被所述遮蔽壳体3与外壳4夹持。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防水圈5也可以由液态硅胶灌入所述容置槽41中固化后形成。具体而言,所述防水圈5包括收容于所述容置槽41内的环形的基体501、位于所述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包覆于所述遮蔽壳体外的外壳及防水圈,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舌板的对接表面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延伸出所述基座的焊接部,所述遮蔽壳体包覆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舌板之间形成对接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的外壁面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向前开口的容置槽,所述防水圈设置于所述容置槽,所述遮蔽壳体的外壁面凸设形成有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凸块,所述防水圈设有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凹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由所述遮蔽壳体的内壁面向外壁面冲设形成,所述遮蔽壳体的内壁面对应所述凸块处凹陷形成暴露于所述对接腔的凹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上壁、下壁及一对侧壁,所述下壁由内壁面向外壁面冲设形成所述凸块,所述下壁的内壁面在对应所述凸块处凹设形成所述凹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
申请(专利权)人:富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