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装置和光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060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光拾取装置和光盘装置。激光输出器(9)具有:射出波长λ1(约405nm)的光的发光部(4),射出波长λ2(约650nm)的光的发光部(5),以及射出波长λ3(约780nm)的光的发光部(6)。发光部(4)的光的射出位置和发光部(6)的光的射出位置形成在从激光输出器(9)的射出光的光轴方向看大致相同的位置处。具有光轴调整元件(18),该光轴调整元件调整波长(λ1、λ2、λ3)的返回光中的至少一个波长的返回光的光轴,以使得从激光输出器(9)的发光部(4、5、6)射出并由光记录介质(16)反射的各返回光被共同的光检测器(20)接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对多种光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等的光拾取装置和具有该光拾取装置的光盘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由共同的光检测器接收从3波长一体型的激光输出器射出的波长不同的光的光拾取装置和光盘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对DVD(数字通用光盘)和CD(小型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等(记录、再现或者其双方),使用了具有输出波长约650nm的DVD用激光输出器和输出波长约780nm的CD用激光输出器的2光源型光拾取装置。而且,为了实现各光源的小型化,为单一封装件且可输出2种波长的2波长一体型的激光输出器也得到实用化。作为2波长一体型的激光输出器,已知的是在单片型半导体基板上形成有2个激光二极管的单片型激光输出器、将分别形成有激光二极管的2个半导体基板贴合的混合型激光输出器等。 在2波长一体型的激光输出器的情况下,2个激光二极管(DVD用、CD用)各自的射出位置稍分离,该距离一般是110μm左右。因此,当使一个激光二极管的光轴与通过光拾取装置的物镜或准直透镜的中心的系统光轴一致时,从另一个激光二极管射出的激光的光轴偏离系统光轴。在该状态下,不能由共同的光检测器来接收从DVD用、CD用的激光二极管射出并由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各返回光。因此,提出了使DVD用、CD用的激光二极管的射出光的返回光中的一方或双方通过衍射光栅等衍射,来将双方的返回光引导到共同的光检测器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并且近年,要求光记录介质的大容量化,具有DVD或CD的数倍容量的蓝紫色激光用光盘等光记录介质得到实用化。伴随于此,从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的观点看,要求使用1个光拾取装置来对DVD、CD和蓝紫色激光用等的光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等。因此,除了DVD用、CD用的激光二极管以外,还正在进行具有蓝紫色激光二极管的3光源型光拾取装置的开发。 作为3光源型光拾取装置的例子,提出了以下的第1和第2结构。在第1结构中,设置有输出波长不同的3个激光输出器,使用与各波长对应的棱镜来使从各激光输出器射出的3种波长的光的光轴与光拾取装置的系统光轴一致,将各波长的光引导到光记录介质。由光记录介质反射的3种波长的返回光透射过各棱镜而被引导到共同的光检测器,由该光检测器检测(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并且在第2结构中,使用将分别射出不同波长λ1、λ2、λ3的光的3个半导体基板收纳在1个封装件内的3波长一体型的激光输出器。波长λ1(405nm)的光的射出位置和波长λ2(660nm)的光的射出位置配置在从激光输出器的射出光光轴方向看大致相同的位置上,波长λ3(785nm)的光的射出位置配置在距波长λ1、λ2的光的各射出位置约110μm处。从3波长一体型的激光输出器射出并由光记录介质反射的返回光中的波长λ2、λ3的返回光由共同的光检测器检测,波长λ1的返回光被棱镜分离并由别的光检测器检测(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43312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56670公报 非专利文献1“オランダPhilips社、CD と DVD,Blu-ray Disc に記録再生可能な光ヘツドを開発”、[online]、2004年7月16日、日経BP社、[2005年2月20日アクセス]、インタ一ネツト<http://techon.nikkeibp.co.jp/members/NEWS/20040716/104521/> 非专利文献2“ブル一レイデイスク·DVD·CD に対応する3波長記録再生用光学ヘツドを開発”、[online]、2004年5月17日、ソニ一株式会社、[2005年2月20日アクセス]、インタ一ネツト<http://www.sony.co.jp/SonyInfo/News/Press/200405/04-026/> 然而,在上述的第1结构(非专利文献1)中,尽管由光记录介质反射的返回光可被共同的光检测器接收,然而需要很多用于使各激光输出器的光轴与光拾取装置的系统光轴一致的光学部件(棱镜等),结果,光拾取装置的构成部件增多,具有难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的问题。 并且,在上述的第2结构(非专利文献2)中,需要用于从被光记录介质的信号记录面反射的各返回光中分离出波长λ1的返回光的棱镜、以及用于检测该波长λ1的返回光的专用光检测器,并且需要某种光轴调整元件,用于使波长λ2、λ3的返回光由被共同的光检测器接收,因此具有难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的问题。 这里,在2光源型光拾取装置中,通过利用相位差型衍射光栅等来实现小型化和低成本化(专利文献1、2),因而在3光源型光拾取装置中也同样考虑利用相位差型衍射光栅。然而,在相位差型衍射光栅中,在入射光的波长λ、入射侧的入射角θ、介质的折射率n、射出光的射出角θ’、介质的折射率n’、衍射光的衍射阶数m、以及衍射光栅间距p之间,nsinθ-n’sinθ’=mλ/p的关系成立,因而并行入射到衍射光栅的3波长的光的1阶以上的衍射光的衍射角均不同,因此,具有难以将3波长的返回光引导到共同的光检测器的问题。 并且,还考虑了把相位差型衍射光栅(专利文献1、2)应用于上述的使用3波长一体型的激光输出器的光拾取装置的结构(非专利文献1、2)中,把波长λ1(405nm)、波长λ2(660nm)的光的0阶衍射光和波长λ3(785nm)的光的1阶以上的衍射光引导到共同的光检测器。然而,在该情况下,当要制作能高效率地获得波长λ1、λ2的光的0阶衍射光的衍射光栅时,衍射光栅的槽变深,具有难以制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能对所使用的光的波长不同的多种光记录介质(例如,DVD、CD、蓝紫色激光用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等,而能使用共同的光检测器来检测由光记录介质反射的3种返回光。 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成为具有上述那样的光拾取装置的光盘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装置构成为具有激光输出器,其具有射出第1波长的光的第1发光部,射出第2波长的光的第2发光部,以及射出第3波长的光的第3发光部,该激光输出器构成为,从射出光的光轴方向看,上述第1发光部的光的射出位置和上述第3发光部的光的射出位置在大致相同位置处;光检测器;以及光轴调整元件,其调整上述第1、第2和第3波长的返回光中的至少一个波长的返回光的光轴,以使得从上述激光输出器的上述第1、第2和第3发光部射出并由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各返回光被上述光检测器接收。 在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装置中,从第1和第3发光部射出的第1和第3波长的光经由大致相同的光路被引导到光记录介质,从第2发光部射出的第2波长的光通过与第1和第3波长的光的光路隔开少许距离的光路被引导到光记录介质。由光记录介质反射的第1、第2和第3波长的返回光中的至少一个波长的返回光的光轴被光轴调整元件调整,各返回光被共同的光检测器接收。由于由光记录介质反射的3种返回光可被共同的光检测器检测,因而可实现光拾取装置(和使用该光拾取装置的光盘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激光输出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光拾取装置的光路系统的图。 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拾取装置具有:激光输出器,其具有:射出第1波长的光的第1发光部,射出第2波长的光的第2发光部,以及射出第3波长的光的第3发光部,该激光输出器构成为,从射出光的光轴方向看,上述第1发光部的光的射出位置和上述第3发光部的光的射出位置在大致相同位置处;光检测器;以及光轴调整元件,其调整上述第1、第2和第3波长的返回光中的至少一个波长的返回光的光轴,以使得从上述激光输出器的上述第1、第2和第3发光部射出并由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各返回光被上述光检测器接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5-26 154103/20051.一种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拾取装置具有激光输出器,其具有射出第1波长的光的第1发光部,射出第2波长的光的第2发光部,以及射出第3波长的光的第3发光部,该激光输出器构成为,从射出光的光轴方向看,上述第1发光部的光的射出位置和上述第3发光部的光的射出位置在大致相同位置处;光检测器;以及光轴调整元件,其调整上述第1、第2和第3波长的返回光中的至少一个波长的返回光的光轴,以使得从上述激光输出器的上述第1、第2和第3发光部射出并由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各返回光被上述光检测器接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轴调整元件具有相位差型衍射光栅,利用上述衍射光栅的衍射作用来调整上述返回光的光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波长为约405nm,上述第2波长为约650nm,上述第3波长为约780n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衍射光栅衍射并被上述光检测器接收的返回光中的第1波长和第3波长的返回光的0阶衍射光被引导到上述光检测器上,进行信号检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光轴调整元件来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原大介蓧田昌久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