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行长的条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0558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行长的条播器,包括:主架体、均分装置、输送管和升降机构;均分装置包括下料壳体、分料漏斗;下料壳体包括为可替换使用的多个,择一安装在主架体上,分料漏斗安装在下料壳体的顶部,第一均分部件固嵌在分料漏斗内;输送管的进料口均可拆卸安装在连接部件上;多个输送管均可拆卸安装在主架体上;升降机构固定在均分装置安装架上,与分料漏斗的外壁固定;能够通过在主架体和下料壳体之间安装需要数量的输送管;连接有输送管的下料口将种子送到地面,可通过连接输送管的数量调整播种的行长,达到调节行长的目的。达到调节行长的目的。达到调节行长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行长的条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种植机械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调节行长的条播器。

技术介绍

[0002]小麦属于禾本科的小麦属,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分布广、种植面积大、营养价值高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0003]普通小麦,秆直立,丛生,具6

7节,高60

100厘米,径4

7毫米。叶鞘松弛包茎,下部者长于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叶片长披针形。穗状花序直立,长4

10厘米(芒除外),宽1

1.4厘米;小穗含3

9小花,上部者不发育;颖卵圆形,长6

8毫米,主脉于背面上部具脊,于顶端延伸为长约1毫米的齿,侧脉的背脊及顶齿均不明显;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8

10毫米,顶端具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几等长。
[0004]我国种植小麦的历史由来已久,从传统的手工播种到机械播种,发展极为迅速。采用条播器播种方式种植是目前试验田的主要种植方式。现有播种操作是将种子播种到事先开好的沟或者穴坑中,然后盖好土壤,科学施肥和浇水。但是现有的播种设备均是通过固定行长进行播种,不能根据具体情况改变行长,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调节播种行长的条播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调节行长的条播器,能够通过改变主架体的结构适当改变主架体的长度,再通过匹配合适数量的输送管,实现播种行长的改变,实用性更强。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可调节行长的条播器,包括:主架体、均分装置、输送管和升降机构;
[0010]所述主架体包括均分装置安装架和输送管安装架;
[0011]所述均分装置包括下料壳体和分料漏斗;所述下料壳体包括为可替换使用的多个,选择多个所述料壳体中的一个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均分装置安装架上;多个所述均分装置的底板均为朝顶部凸起的锥形,且在底部边缘均匀的开有多个下料口,每个所述下料口外侧设置有连接部件;所述分料漏斗的底部出料管为筒状,且所述出料管的出料口抵接在所述下料壳体的锥形底板的顶部;
[0012]所述输送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输送管的进料口均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件上;多个所述输送管的出料口均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输送管安装架上;
[0013]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所述均分装置安装架上,与所述分料漏斗平行,其升降端与所述分料漏斗的外壁固定。
[0014]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可调节
行长的条播器,能够通过选择出料口数不同的下料壳体,在主架体和下料壳体之间安装需要数量的输送管;连接有输送管的下料口将种子送到地面前,受到均分部件的阻挡和均分后,落至地面,可通过连接输送管的数量调整播种的行长,达到调节行长的目的。
[0015]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可调节行长的条播器中,所述主架体为日字形架体,其顶部横杆中部设置均分装置安装架;中部和底部的横杆为输送管安装架,且所述中部和底部的所述横杆沿其长度方向开有贯穿顶面和底面的安装孔;多个所述输送管的出料口依次对应贯穿所述中部和底部的所述横杆的安装孔,且出料口端面与所述安装孔的底部开口平齐;
[0016]底部的所述横杆的底部安装有支脚。
[0017]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可调节行长的条播器中,所述主架体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的所述横杆的两端均设置套管结构,中部和底部的所述横杆的套管结构的内管和外管开有对应的安装孔;
[0018]所述输送管安装架的两端开有螺纹孔,并旋接螺钉,通过螺钉对所述内管进行限位;此方案能够通过套管结构将主架体延长,增加输送管的安装数量,进一步延长播种的行长,作业面积更大,实用性更强。
[0019]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可调节行长的条播器中,所述输送管底部的出料口设置均分部件;此方案能够为即将落入地面的种子进行一次缓冲,使其的速度下降,避免速度过快掉落到地面上反复弹跳,造成播撒不均匀的问题。
[0020]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可调节行长的条播器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直线位移机构和连接杆;所述直线位移机构固定在所述均分装置安装架上,其的移动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分料漏斗的外壁固定连接;此方案能够通过升降机构实现自动抬升分料漏斗,使操作更方便。
[0021]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可调节行长的条播器中,所述直线位移机构为电动推杆。
[0022]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可调节行长的条播器中,还包括遥控开关模块、手动开关和移动电源;所述遥控开关模块的接收器和所述手动开关均与所述直线位移机构的控制部电连接;所述移动电源固定在所述均分装置安装架上,分别为所述直线位移机构和所述遥控开关模块的所述接收器供电;此方案能够通过遥控控制直线位移机构,不受操控距离的限制,操作更便捷,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收缩主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延伸主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均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行长的条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体(1)、均分装置(2)、输送管(3)和升降机构(4);所述主架体(1)包括均分装置安装架(10)和输送管安装架(11);所述均分装置(2)包括下料壳体(20)和分料漏斗(21);所述下料壳体(20)包括为可替换使用的多个,选择多个所述料壳体(20)中的一个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均分装置安装架(10)上;多个所述均分装置(2)的底板均为朝顶部凸起的锥形,且在底部边缘均匀的开有多个下料口,每个所述下料口外侧设置有连接部件;所述分料漏斗(21)的底部出料管为筒状,且所述出料管的出料口抵接在所述下料壳体(20)的锥形底板的顶部;所述输送管(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输送管(3)的进料口均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件上;多个所述输送管(3)的出料口均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输送管安装架(11)上;所述升降机构(4)固定在所述均分装置安装架(10)上,与所述分料漏斗(21)平行,其升降端与所述分料漏斗(21)的外壁固定;所述均分装置安装架(10)和所述输送管安装架(11)的两端均设置套管结构,所述套管结构的内管和外管开有对应的安装孔;所述输送管安装架(11)的两端开有螺纹孔,并旋接螺钉,通过螺钉对所述内管进行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行长的条播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启迪李艳艳张自阳刘轲余成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