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压微雾抑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050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抑尘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压微雾抑尘系统,包括总控部件、管路、控制组件和终端喷雾组件,所述总控部件通过管路控制终端喷雾组件喷雾,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总控部件与终端喷雾器之间的管路表面。该中压微雾抑尘系统,达到了通过中压微雾抑尘系统将常压水(0.01MPa~0.3MPa)加压至中压微雾抑尘系统所需工作压力(1.6MPa~2.0MPa),经加压后的水经过压力调节阀和流量控制阀供给终端喷雾器,最终喷射出20~40μm的中压细水雾颗粒,有效射程可达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压微雾抑尘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抑尘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中压微雾抑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目前环保技改项目的增多,现场设备的预留布置空间、功率等原因,传统的抑尘设备都无法满足现场的使用要求,传统的抑尘设备占地面积大且布局比较分散,单流体水雾抑尘技术在使用压力低于0.8MPa的时候雾化效果不是很好,高于2.0MPa的时候雾化效果好,但是对于其他的管道和控制设备的使用压力等级增高,使用压力增高对于人身安全就有隐患存在;
[0003]干雾抑尘系统喷雾颗粒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空旷地方的干雾抑尘系统喷雾因喷雾颗粒小的原因,容易产生四处飘散的情况,不适用与卸船机、斗轮机的抑尘系统,传统水雾抑尘系统因自身的耗水量大的问题,也不适用于卸船机、斗轮机的抑尘系统,容易造成皮带打滑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的干雾抑尘系统喷雾和传统水雾抑尘系统不适用于卸船机、斗轮机的抑尘系统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中压微雾抑尘系统。
[0005]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压微雾抑尘系统,包括总控部件、管路、控制组件和终端喷雾组件,所述总控部件通过管路控制终端喷雾组件喷雾,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总控部件与终端喷雾器之间的管路表面,所述控制组件通过总控部件进行控制。
[0006]优选地,所述总控部件包括中压微雾主机,所述中压微雾主机包括泵组设备、稳压管、阀门。
[0007]优选地,所述中压微雾主机的一侧固定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中压微雾主机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表面设置有压力表和第一球阀。
[0008]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球阀、止回阀和变径接头,所述球阀与中压微雾主机的管路之间软连接,所述球阀与止回阀之间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止回阀与变径接头之间软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终端喷雾组件包括电动阀和终端喷雾器,所述中压微雾主机通过管道与至少一个终端喷雾器相连通。
[0010]优选地,所述变径接头的一端通过管路与电动阀相连通,所述电动阀通过管路与终端喷雾器相连通,所述中压微雾主机通过控制电缆对电动阀进行控制。
[0011]优选地,所述进水管与中压微雾主机之间的长度、所述中压微雾主机与球阀之间的管路长度以及所述电动阀与终端喷雾器之间的管路长度均可随意调节。
[0012]本技术中的有益效果为:
[0013]1、通过设置包括总控部件、管路、控制组件和终端喷雾组件,总控部件通过管路控制终端喷雾组件喷雾,控制组件设置于总控部件与终端喷雾器之间的管路表面,控制组件
通过总控部件进行控制,达到了通过中压微雾抑尘系统将常压水(0.01MPa~0.3MPa)加压至中压微雾抑尘系统所需工作压力(1.6MPa~2.0MPa),经加压后的水经过压力调节阀和流量控制阀供给终端喷雾器,最终喷射出20~40μm的中压细水雾颗粒,有效射程可达1.0

4.0米,具有耗水量小且射程远的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抑尘系统在使用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容易产生四处飘散的情况,且耗水量大容易造成皮带打滑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压微雾抑尘系统的流程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压微雾抑尘系统的原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压微雾抑尘系统的抑尘过程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压微雾抑尘系统的终端喷雾器结构射程变化图。
[0018]图中:1、管路;2、中压微雾主机;3、进水管;31、压力表;4、球阀;5、止回阀;6、变径接头;7、电动阀;8、终端喷雾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参照图1

4,一种中压微雾抑尘系统,包括总控部件、管路1、控制组件和终端喷雾组件,总控部件通过管路1控制终端喷雾组件喷雾,控制组件设置于总控部件与终端喷雾器8之间的管路1表面,控制组件通过总控部件进行控制,总控部件包括中压微雾主机2,中压微雾主机2的型号为CKD

BZ

I,中压微雾主机2包括泵组设备、稳压管、阀门,泵组根据现场使用情况,投入数量不同的增压泵投入工作,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要的压力和流量,中压微雾主机2的一侧固定固定连通有进水管3,进水管3与中压微雾主机2相连通,进水管3的表面设置有压力表31和第一球阀;
[0021]如图1所示,控制组件包括球阀4、止回阀5和变径接头6,球阀4与中压微雾主机2的管路1之间软连接,球阀4与止回阀5之间通过管路1相连通,止回阀5与变径接头6之间软连接,终端喷雾组件包括电动阀7和终端喷雾器8,中压微雾主机2通过管道与至少一个终端喷雾器8相连通;
[0022]如图2所示,当雾滴的粒径接近粉尘粒径时,可以大大提高粉尘与雾滴结合的概率。如果雾滴直径大于粉尘颗粒,那么粉尘仅仅跟随雾滴周围的气流运动,雾滴和粉尘颗粒接触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而达不到抑尘作用,如果雾滴颗粒和粉尘颗粒大小接近,粉尘颗粒随气流运动时与雾滴颗粒碰撞、接触而粘结在一起。雾滴颗粒越小,聚结的可能性越大,随着聚结的粉尘团变大加重,从而在重力作用下快速沉降下来;
[0023]如图1所示,变径接头6的一端通过管路1与电动阀7相连通,电动阀7通过管路1与终端喷雾器8相连通,中压微雾主机2通过控制电缆对电动阀7进行控制,进水管3与中压微雾主机2之间的长度、中压微雾主机2与球阀4之间的管路1长度以及电动阀7与终端喷雾器8之间的管路1长度均可随意调节;
[0024]如图1

4所示,本系统是通过煤流信号、皮带运行信号、斗轮机或者门机工作信号
的采集,实现自动中压喷雾降尘,该系统提高了传统水喷雾的投运率及控制的自动化程度,有效地降低了输煤系统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浓度,改善输煤系统的工作环境,在控制粉尘浓度的同时,有效控制输煤系统末端的表面含水量,防止输煤皮带打滑,延长设备寿命,同时,此系统能完全实现无人值守,降低了运行人员的维护量;
[0025]如图4所示,达到了通过中压微雾抑尘系统将常压水0.01MPa~0.3MPa加压至中压微雾抑尘系统所需工作压力1.6MPa~2.0MPa,经加压后的水经过压力调节阀和流量控制阀供给终端喷雾器8,最终喷射出20~40μm的中压细水雾颗粒,有效射程可达1.0

4.0米,具有耗水量小且射程远的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抑尘系统在使用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容易产生四处飘散的情况,且耗水量大容易造成皮带打滑的问题。
[0026]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中压微雾抑尘系统采用高能流速的水流通过特制的终端喷雾器组件,将水分裂雾化成粒径20

40μm左右的水雾颗粒,喷射在扬尘点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压微雾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控部件、管路(1)、控制组件和终端喷雾组件,所述总控部件通过管路(1)控制终端喷雾组件喷雾,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总控部件与终端喷雾器(8)之间的管路(1)表面,所述控制组件通过总控部件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压微雾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部件包括中压微雾主机(2),所述中压微雾主机(2)包括泵组设备、稳压管、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压微雾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微雾主机(2)的一侧固定固定连通有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与中压微雾主机(2)相连通,所述进水管(3)的表面设置有压力表(31)和第一球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压微雾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球阀(4)、止回阀(5)和变径接头(6),所述球阀(4)与中压微雾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世冬冯宝澔孙健李红军刘颖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成科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