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042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包括机箱,机箱侧壁上开设有干风散热部,机箱内设置有换热管,机箱外设置有供湿部和湿风散热部,供湿部与湿风散热部连通,换热管进风端与供湿部连通,换热管出风端与湿风散热部连通;湿风散热部包括外壳,外壳上连通有出风管,外壳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稀溶液储存池、浓溶液喷头、浓溶液储存池、稀溶液喷头,稀溶液储存池与稀溶液喷头连通,浓溶液储存池与浓溶液喷头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通过干风散热部和湿风散热部的配合,并利用低温高湿空气为机箱散热,进而提高机箱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机箱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机箱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用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计算机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计算机用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计算机的CPU及其他部件高速运转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如果任由这些热量积聚,很可能会使得CPU以及其他部件最终被烧坏,因此在设计计算机时,都必须添加散热系统或者散热结构,散热其实就是一个热传递的过程,目的是将计算机发热部件尤其是CPU产生的热量带到其它介质上,将CPU温度控制在一个稳定范围之内。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散热效果,通常在机箱内设置风冷散热系统,风冷散热系统的设置方式为在机箱的侧面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散热风扇,这种设计虽然可以使机箱整体降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主机的高温运行问题,但是仅靠机箱侧面的散热风扇无法针对一些重点位置进行散热,总体的散热效果不理想,因此亟需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计算机用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用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通过干风散热部和湿风散热部的配合,并利用低温高湿空气为机箱散热,进而提高机箱的散热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侧壁上开设有干风散热部,所述机箱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机箱外设置有供湿部和湿风散热部,所述供湿部与所述湿风散热部连通,所述换热管进风端与所述供湿部连通,所述换热管出风端与所述湿风散热部连通;
[0006]所述湿风散热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连通有出风管,所述外壳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稀溶液储存池、浓溶液喷头、浓溶液储存池、稀溶液喷头,所述稀溶液储存池与所述稀溶液喷头连通,所述浓溶液储存池与所述浓溶液喷头连通;
[0007]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换热箱,所述换热箱位于所述稀溶液喷头与所述浓溶液储存池之间,所述换热箱上设置有进风管和出风口,所述换热箱通过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外壳外连通;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换热箱内,所述换热管出风端连通有喷风板,所述喷风板位于所述浓溶液喷头与所述稀溶液储存池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干风散热部包括开设在所述机箱侧壁的进风散热口和出风散热口,所述进风散热口和所述出风散热口上均设置有隔尘网。
[0009]优选的,所述供湿部包括供湿箱,所述供湿箱与所述换热管进风端连通,所述供湿箱远离所述换热管进风端的一侧设置有循环管,所述供湿箱通过所述循环管与所述外壳连通,所述循环管位于所述浓溶液储存池下方,所述供湿箱内固接有水雾喷头。
[0010]优选的,所述进风管内设置有防尘网和引风机。
[0011]优选的,所述进风管位于所述出风口下方。
[0012]优选的,所述外壳外设置有抽液泵,所述稀溶液储存池通过所述抽液泵与所述稀溶液喷头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出风管位于所述稀溶液喷头上方,所述出风管出风端连通有净化器。
[0014]优选的,所述喷风板顶端设置有若干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浓溶液喷头对应设置。
[0015]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计算机用散热装置,通过在机箱内设置干风散热部和湿风散热部,其中,干风散热部即常规机箱所使用的散热系统,干风散热部和湿风散热部配合,提高散热效果。
[0017]机箱内的换热管与湿风散热部和供湿部配合,供湿部将换热管内循环的空气进行降温并提高其水分含量后得到低温高湿空气,低温高湿空气在换热管内进行流动,对机箱内进行换热操作,低温高湿空气换热效果好,可以有效降低机箱内温度,而低温高湿空气换热完毕得到高温高湿空气后由换热管导入湿风散热部内,高温高湿空气经过换热箱并与外部空气进行换热形成一次换热,高温高湿空气温度降低,并最终由喷风板喷出,由喷风板喷出的高温高湿空气遇到浓溶液喷头喷出的浓溶液后,高温高湿空气中的水分进入浓溶液内并带走热量形成二次换热,形成低温干燥空气,重新进入循环。而形成的稀溶液进入稀溶液储存池内并由稀溶液喷头喷出,在此过程中,换热管加热了外部的空气,因此稀溶液与高温空气接触重新形成浓溶液,并进入浓溶液储存池内重新参与循环。
[0018]本技术利用低温高湿空气对机箱内进行换热,其换热效果好,而且参与换热作业的空气并不接触外部空气环境,进而避免了外部环境的空气对换热管内的空气造成的污染,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一种计算机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换热箱的立体图;
[0022]图3为一种计算机用散热装置的俯视图;
[0023]其中,1

机箱,2

换热管,3

外壳,4

稀溶液储存池,5

浓溶液喷头,6

浓溶液储存池,7

稀溶液喷头,8

换热箱,9

进风管,10

出风口,11

喷风板,12

进风散热口,13

出风散热口,14

供湿箱,15

水雾喷头,16

循环管,17

防尘网,18

引风机,19

抽液泵,20

出风管,21

净化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侧壁上开设有干风散热部,所述机箱1内设置有换热管2,所述机箱1外设置有供湿部和湿风散热部,所述供湿部与所述湿风散热部连通,所述换热管2进风端与所述供湿部连通,所述换热管2出风端与所述湿风散热部连通;所述湿风散热部包括外壳3,所述外壳3上连通有出风管20,所述外壳3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稀溶液储存池4、浓溶液喷头5、浓溶液储存池6、稀溶液喷头7,所述稀溶液储存池4与所述稀溶液喷头7连通,所述浓溶液储存池6与所述浓溶液喷头5连通;所述外壳3内设置有换热箱8,所述换热箱8位于所述稀溶液喷头7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侧壁上开设有干风散热部,所述机箱(1)内设置有换热管(2),所述机箱(1)外设置有供湿部和湿风散热部,所述供湿部与所述湿风散热部连通,所述换热管(2)进风端与所述供湿部连通,所述换热管(2)出风端与所述湿风散热部连通;所述湿风散热部包括外壳(3),所述外壳(3)上连通有出风管(20),所述外壳(3)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稀溶液储存池(4)、浓溶液喷头(5)、浓溶液储存池(6)、稀溶液喷头(7),所述稀溶液储存池(4)与所述稀溶液喷头(7)连通,所述浓溶液储存池(6)与所述浓溶液喷头(5)连通;所述外壳(3)内设置有换热箱(8),所述换热箱(8)位于所述稀溶液喷头(7)与所述浓溶液储存池(6)之间,所述换热箱(8)上设置有进风管(9)和出风口(10),所述换热箱(8)通过所述进风管(9)与所述外壳(3)外连通;所述换热管(2)位于所述换热箱(8)内,所述换热管(2)出风端连通有喷风板(11),所述喷风板(11)位于所述浓溶液喷头(5)与所述稀溶液储存池(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风散热部包括开设在所述机箱(1)侧壁的进风散热口(12)和出风散热口(13),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明月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化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