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用的拾光器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028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光盘装置用的拾光器及其制造方法,在所述光盘装置用的拾光器中,具有马达旋转轴的第1及第2推力轴承、借助马达旋转轴在推力方向移动的透镜座、对透镜座施加推力方向的预压的预压机构。第2推力轴承能在推力方向调节位置。另外,用导体构成第1及第2推力轴承和马达旋转轴。该拾光器的制造方法是,使第2推力轴承朝着靠近马达旋转轴的方向移动,一直到用导通检验器检验到第1推力轴承与第2推力轴承之间导通为止;然后,使第2推力轴承朝着离开马达旋转轴的方向移动;然后,将第2推力轴承固定到基座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光盘记录面上记录信息、或将已记录的信息再生的 光盘装置中采用的拾光器。
技术介绍
公知的光盘球面像差修正措施是,使透镜在光轴方向移动,进行 球面像差的修正。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155839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螺旋机构, 该螺旋机构是由形成在马达旋转轴上的丝杠和与该丝杠螺合的螺母组 合而成的。利用该螺旋机构将马达的旋转运动变换为推力方向的直线 运动,使得与螺母相接着的透镜座及支承固定在透镜座上的透镜在光 轴方向移动。如上所述,用螺旋机构得到推力方向直线运动的构造中, 马达旋转轴的推力方向的晃动,是造成振动的原因。专利文献1中, 为了使螺母与透镜座相接,用螺旋弹簧实施预压。该预压依次作用在 螺母、与螺母螺合着的丝杠、固定丝杠的马达旋转轴上,使马达旋转 轴与设在马达旋转轴一端的推力轴承相接。这样,用预压抑制推力方 向的晃动。曰本特公昭60-11536号公报的图l中,揭示了用蜗齿轮减低马达 旋转轴的旋转速度的机构。该机构中,将调节螺丝组装在马达旋转轴 的前端部位置,用调节螺丝进行了推力调节后,用螺母将调节螺丝固 定住。该构造中,即使不实施预压,也能调节马达旋转轴的推力方向 的移动量,所以,可以减少成为振动原因的晃动。另外,日本特开2001-330027号公报中,设置了用于显示调节螺 丝的旋转轴方向移动量的显示机构,这样,在组装后的任意时期可以 实施推力调节。上述构造的拾光器中,为了限制推力方向的移动而设置了止挡件,螺母及透镜座与该止挡件相接而停止后,即使朝相反方向驱动有时也 不移动。这是因为螺母及透镜座被止挡件停止时,马达旋转轴因来自 止挡件的反力而朝推力方向移动,该移动使得安装在马达旋转轴上的 转子与马达箱体内侧面接触,产生了大的摩擦力的缘故。针对上述课题,在日本特开2006-155839号公报揭示的构造中, 增加螺旋弹簧的预压,抵抗来自止挡件的反力,抑制马达旋转轴朝推 力方向的移动,这样,可以避免马达转子与马达箱体内侧面的接触。 但是,在止挡件不产生反力的通常动作时,螺旋弹簧的预压也继续地 作用在各部件上,所以,朝着预压相反方向的移动很困难,使得推力 轴承等滑动部件的滑动负荷增大,或引起磨耗等的问题。另 一方面,在日本特公昭60-11536号及特开2001-330027号公报 揭示的构造中,利用调节螺丝的紧固,调节马达旋转轴的推力方向的 移动量,可以避免马达转子与马达箱体内侧面接触。但是,使马达旋 转轴的推力方向的移动量为零时,马达旋转轴的两端与调节螺丝及推 力轴承接触并作用力,产生了滑动阻力。在该接触的状态下,温度上 升时,马达旋转轴的膨胀引起推力方向的移动量减小,所以,产生更 大的滑动阻力。滑动阻力的增加,导致马达负荷增加,输出力矩降低。 反之,为了减小滑动阻力而确保推力方向的移动量时,在本构造中, 由于没有预压机构,所以产生推力方向的振动。本构造中,为了兼顾 滑动阻力的降低及振动程度的降低这样两个要求,必须要严格地控制 推力方向的移动量,所以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中,为了避免马达转子与马达箱体内侧面的接触,对已往 专利文献l中的拾光器,增加了调节马达旋转轴的推力方向移动量的 功能,这样,可以切实地使与止挡件相接而停止了的螺母及透镜座进 行相反方向的驱动,提供可靠性高的光拾光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拾光器,包含具有旋转轴的马达;在马达旋转轴一端的第l推力轴承;在马达旋转轴另一端的第2推力轴承;固定马达的马达箱体的基座;嵌合在马达旋转轴上的丝杠;将丝杠的旋转变换为直线运动的螺旋机构;借助螺旋机构在推力方向移动的透镜座;被透镜座保持着的透镜;对透镜座施加推力方向的预压的预压机构;其特征在于,第2推力轴承能在推力方向调节位置。另外,用导体构成第l推力轴承、第2推力轴承以及马达旋转轴。本专利技术拾光器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使第2推力轴承朝着靠 近马达旋转轴的方向移动, 一直到用导通检验器检验到第l推力轴承 与第2推力轴承之间导通为止;然后,使第2推力轴承朝着离开马达 旋转轴的方向移动;然后,将第2推力轴承固定到基座上。本专利技术另一拾光器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把由导体构成的间 隔件插入马达旋转轴与第l推力轴承之间、或者马达旋转轴与第2推 力轴承之间;然后,使第2推力轴承朝着靠近马达旋转轴的方向移动, 一直到用导通检验器检验到第l推力轴承与第2推力轴承之间导通为 止;然后,除去间隔件,将第2推力轴承固定到基座上。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之拾光器构造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l之拾光器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构造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l之拾光器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制造 方法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之拾光器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制造 方法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下面参照图1~图3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拾光器。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之拾光器构造的图。图1中,l是光盘,2是拾光器,21是激光光源,22是整形透镜, 23是耦联透镜,24是分光束镜,25是球面像差修正机构,26是上升 镜,27是物镜,28是检测透镜,29是光检测器。拾光器2,将激光光源21、整形透镜22、耦联透镜23、分光束镜24, 球面像差修正机构25、上升镜26、物镜27、检测透镜28、光检 测器29装在一个箱体内,构成了进行光盘1的记录再生的光学系统。 图1中,是表示用一个光学系统构成的拾光器2,但是,为了与若干 个光盘l的规格对应,也可以将若干个光学系统装在一个箱体内。这 时,在不同的光学系统也可以共有零件。激光光源21是半导体激光元 件,振荡发射出与CD、 DVD、 BD或HD-DVD对应的特定波长的激 光。整形透镜22、耦联透镜23、分光束镜24、上升镜26、物镜27、 检测透镜28,是由玻璃或透明塑料形成的光学透镜或光学镜。根据需 要,在透镜面及反射面上实施功能性涂敷。球面像差修正机构25,是 由用玻璃或透明塑料做成的光学透镜、和使上述光学透镜在透镜光轴 方向移动的机构形成的。构成球面像差修正机构25的光学透镜,也可 以做成为增加了 一片固定透镜的2片构造。光检测器29是半导体元件, 产生与照射到光检测面上的光量相应的电压。从激光光源21发出的激光,先入射到整形透镜22。整形透镜22 是把从激光光源21射出的长圓形断面的激光整形为大致圆形断面的 透镜。整形透镜22的激光入射面及激光射出面,形成为曲面。从整形 透镜22射出的激光,入射到耦联透镜23。耦联透镜23具有把从激光 光源21发散射出的激光变换为平行光的功能。变换为平行光后的激 光,透过分光束镜24,到达球面像差修正机构25。球面像差修正机构25, 具有透镜驱动机构,具有通过使透镜在光轴方向移动而把通过了 透镜的激光弱发散、调节为弱收束光的功能。另外,激光经过上升镜26, 入射到物镜27,借助物镜27在光盘1的记录面上聚光,形成了 电子束光点。在拾光器2中,由该电子束光点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 记录时,根据记录信息进行激光光源21的通断,用电子束光点在光盘l上形成记录位,进行信息的写入。再生时,用物镜27捡拾射中光盘 1的记录位而反射的激光,与去路时相反地,经过上升镜26、球面像 差修正机构25、分光束镜24、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光盘装置中用的拾光器,包含:具有旋转轴的马达;在上述马达旋转轴一端的第1推力轴承;在上述马达旋转轴另一端的第2推力轴承;固定上述马达的马达箱体的基座;嵌合在上述马达旋转轴上的丝杠;将上述丝杠的旋转变换为直线运动的螺旋机构;借助上述螺旋机构在推力方向移动的透镜座;被上述透镜座保持着的透镜;对上述透镜座施加推力方向的预压的预压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推力轴承能在推力方向调节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12-20 2006-3420571.光盘装置中用的拾光器,包含具有旋转轴的马达;在上述马达旋转轴一端的第1推力轴承;在上述马达旋转轴另一端的第2推力轴承;固定上述马达的马达箱体的基座;嵌合在上述马达旋转轴上的丝杠;将上述丝杠的旋转变换为直线运动的螺旋机构;借助上述螺旋机构在推力方向移动的透镜座;被上述透镜座保持着的透镜;对上述透镜座施加推力方向的预压的预压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推力轴承能在推力方向调节位置。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光器,其特征在于,用导体构成上述第l推力轴承、上述第2推力轴承以及上述旋转轴。3. 权利要求2记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下康斋藤英直矢部昭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媒介电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