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005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渗透管和密封件,第一套管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套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套管的长度方向,第一套管的一端与第二套管的一端相连,渗透管的至少部分设在第一套管的管腔内,渗透管的至少部分沿第一套管的径向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密封件用于阻隔第一套管的第一部分管腔和第一套管的第二部分管腔以及阻隔第一套管的第一部分管腔和第二套管的管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能够降低气体监测的难度和风险,还能够提高气体监测的准确性。还能够提高气体监测的准确性。还能够提高气体监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化工行业中气体监测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冶金、化工行业中气体监测基本采用是多级过滤抽取伴热的方式对管道内气体进行预处理。该方式过程复杂,配置有大量管路、阀门、流量计、压力表等部件,用于常规测量、冷凝除水、吹扫等,结构复杂。该预处理方式还需要高温伴热,易受高浓度水干扰、易凝结,存在管线易堵塞腐蚀、测量延时、样气失真、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0004]冶金、化工行业用于气体测量值技术多是抽取式预处理,即,将气体管道内的气体抽取出,然后进行处理、测量。其它行业比如火电领域,具有与本申请相近的原位对穿式测量技术。该原位对穿式测量技术,包括激光发射单元,激光接收单元,工作时一端发射激光,另一端接收激光,激光的路径平行于气体管道的径向,该测量技术多应用于大尺寸气体管道。而在冶金、化工行业中,气体管道截面直径相对小,气体管道内的压力大、气体流速快,该原位对穿式测量技术在冶金、化工行业中的测量精度低、风险大,无法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该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能够降低气体监测的难度和风险,还能够提高气体监测的准确性。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适于能够伸入气体管道的管腔内,所述第一套管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的每一者能够连通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部分管腔和所述气体管道的管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一套管的径向相对;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适于能够伸入所述气体管道的管腔内,所述第一套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套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的所述一端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套管的管腔和所述第二套管的管腔;渗透管,所述渗透管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管腔内,以使所述渗透管的管腔与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部分管腔以及所述第二套管的管腔连通,所述渗透管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一套管的径向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以便所述气体管道内的气体进入所述渗透管的管腔;和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阻隔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第一部分管腔和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第二部分管腔以及阻隔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第一部分管腔和所述第二套管的管腔。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对气体管道
的管腔内的气体进行监测时,气体管道的管腔内的气体基于绕流原理能够进入稳定穿过渗透管,渗透管内的压力低于气体管道内渗透管迎风侧的压力且高于渗透管背风侧的压力,因此气体管道内的气体能够持续穿过渗透管。
[0009]此外,渗透管内存有少量气体,从而有利于气体的测量,因此能够降低气体监测的难度和风险。此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在气体管道内对气体进行原位处理,能够避免样气失真,进而提高测量准确性。
[0010]由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能够降低气体监测的难度和风险,还能够提高气体监测的准确性。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管和第二安装管,所述第一安装管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安装管的至少部分均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管腔内,第一安装管和第二安装管在所述第一套管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渗透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管相连,所述第一安装管的管腔连通所述第一套管的管腔和所述渗透管的管腔,所述渗透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管相连,所述第二安装管的管腔连通所述第二套管的管腔和所述渗透管的管腔。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安装管的外周面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周面相接触,以便阻隔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第一部分管腔和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第二部分管腔,所述第二安装管的外周面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周面相接触,以便阻隔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第一部分管腔和所述第二套管的管腔。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管腔形成所述第一部分管腔,所述第二段的管腔形成所述第二部分管腔,所述第三段的管腔为第三部分管腔,所述第一部分管腔沿所述第一套管的轴向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管腔和所述第三部分管腔之间,所述第一部分管腔、所述第二部分管腔和所述第三部分管腔形成所述第一套管的管腔,所述第二套管包括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所述第四段的管腔为第四部分管腔,所述第五段的管腔为第五部分管腔,所述第六段的管腔为第六部分管腔,所述第四部分管腔沿所述第二套管的轴向位于所述第五部分管腔和所述第六部分管腔之间,所述第四部分管腔、所述第五部分管腔和所述第六部分管腔形成所述第二套管的管腔。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管腔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管腔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安装管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连接段设在所述第二部分管腔内,所述第二连接段设在所述第一部分管腔内,所述第一环形凹槽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周面,所述第二安装管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第三部分管腔内。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一端,所述第二套管的所述第五段位于所述第二套管的所述一端,所述第三段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五部分管腔内,且所述第三段的至少部分外周面与所述第五段的内周面配合,所述第五段的内周面设有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三密封圈设在所述第三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第三段的外周面相接触,以便能够阻隔所述第五部分管腔与所述气体管道的管腔。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顶紧管、第二顶紧管和弹性件,所述第一顶紧管设在所述第二部分管腔内,且所述第一顶紧管的部分外周面与所述第二段的内周面相连,所述第一顶紧管的邻近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的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二顶紧管的一部分设在所述第四部分管腔内,所述第二顶紧管的另一部分设在所述第六部分管腔内,且所述第二顶紧管的所述另一部分的部分外周面与所述第六段的内周面相连,所述弹性件沿所述第一套管的轴向位于所述第二顶紧管和所述第二安装管之间,所述第二顶紧管的邻近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适于能够伸入气体管道的管腔内,所述第一套管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的每一者能够连通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部分管腔和所述气体管道的管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一套管的径向相对;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适于能够伸入所述气体管道的管腔内,所述第一套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套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的所述一端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套管的管腔和所述第二套管的管腔;渗透管,所述渗透管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管腔内,以使所述渗透管的管腔与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部分管腔以及所述第二套管的管腔连通,所述渗透管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一套管的径向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以便所述气体管道内的气体进入所述渗透管的管腔;和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阻隔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第一部分管腔和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第二部分管腔以及阻隔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第一部分管腔和所述第二套管的管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装管和第二安装管,所述第一安装管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安装管的至少部分均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管腔内,第一安装管和第二安装管在所述第一套管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渗透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管相连,所述第一安装管的管腔连通所述第一套管的管腔和所述渗透管的管腔,所述渗透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管相连,所述第二安装管的管腔连通所述第二套管的管腔和所述渗透管的管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安装管的外周面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周面相接触,以便阻隔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第一部分管腔和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第二部分管腔,所述第二安装管的外周面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周面相接触,以便阻隔所述第一套管的所述第一部分管腔和所述第二套管的管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管腔形成所述第一部分管腔,所述第二段的管腔形成所述第二部分管腔,所述第三段的管腔为第三部分管腔,所述第一部分管腔沿所述第一套管的轴向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管腔和所述第三部分管腔之间,所述第一部分管腔、所述第二部分管腔和所述第三部分管腔形成所述第一套管的管腔,所述第二套管包括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所述第四段的管腔为第四部分管腔,所述第五段的管腔为第五部分管腔,所述第六段的管腔为第六部分管腔,所述第四部分管腔沿所述第二套管的轴向位于所述第五部分管腔和所述第六部分管腔之间,所述第四部分管腔、所述第五部分管腔和所述第六部分管腔形成所述第二套管的管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气体绕流的原位对穿渗透管式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管腔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管腔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安装管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敏周佩丽丁艳军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