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993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鞋子,所述鞋子可利用简单的结构,在不对穿着者造成不适感的情况下,提高反弹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鞋子(10)包括:中底(14),包括接足面(40)及接地面(42);鞋面,至少局部覆盖中底(14)的接足面(40);及弹性结构(18),随着从接地面(42)的至少外足侧向后方延伸而向上方弯曲。通过这种结构,可在不对穿着者造成不适感的情况下提高反弹力。不适感的情况下提高反弹力。不适感的情况下提高反弹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鞋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子。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跑步鞋之类的运动鞋的领域,通过提高鞋子的性能来提高穿着者的表现的技术正受到关注。特别是跑步鞋方面,提出一种提高着地时的冲击吸收性来减轻穿着者的疲劳、或者增加蹬地时的力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

1623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7]专利文献1记载了在鞋子的底面安装板簧,用板簧吸收着地时的冲击,且增加蹬出时的力。
[0008]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鞋子由于接地时的稳定性低,且在底面设置了复杂结构的板簧,故而有板簧振动而给穿着者造成不适感之虞。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子,所述鞋子利用比专利文献1简单的结构,在不对穿着者造成不适感的情况下,提高反弹力。
[0010][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1]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包括:鞋底,包括接足面及接地面;鞋面,至少局部覆盖鞋底的接足面;及弹性结构,随着从接地面的至少外足侧起向后方延伸而向上方弯曲。
[0012][专利技术的效果][0013]通过这种结构,可利用简单的结构,在不对穿着者造成不适感的情况下,提高反弹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表示显示足的骨骼的俯视图。
[0015]图2表示鞋子的侧面图。
[0016]图3表示鞋子的底面图。
[0017]图4表示鞋子的侧面图。
[0018]图5表示鞋子的俯视图。
[0019]图6表示鞋子的弹性结构的立体图。
[0020]图7表示鞋子的增强构件的立体图。
[0021]图8表示鞋子的增强构件的后视图。
[0022]图9表示鞋子的增强构件的侧面图。
[0023]图10表示沿着图4的BB截面的截面图。
[0024]图11表示鞋子的侧面图。
[0025]图12表示变化例的鞋子的示意性的侧面图。
[0026]图13表示变化例的鞋子的示意性的侧面图。
[0027]图14表示变化例的鞋子的示意性的侧面图。
[0028]图15表示变化例的鞋子的示意性的侧面图。
[0029]图16表示变化例的鞋子的示意性的侧面图。
[0030][符号的说明][0031]10:鞋子
[0032]12:鞋面
[0033]14:中底
[0034]18:弹性结构
[0035]22:槽
[0036]40:接足面
[0037]42:接地面
[0038]44:后端面
[0039]46:内侧面
[0040]48:空间
[0041]54:内足侧部分
[0042]56:外足侧部分
[0043]66:后跟支撑部
[0044]68:内足侧支撑部
[0045]70:外足侧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6]首先,对本说明书所使用的用语的定义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作为表示方向的用语,有时使用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这些表示方向的用语表示将鞋子置于平坦面而从穿着鞋子时的穿着者的视点观察的方向。因此,前方向意指脚尖侧,后方向意指后跟侧。另外,作为表示方向的用语,有时使用内足侧、及外足侧,内足侧意指足的宽度方向内侧、即足的拇趾(第一趾)侧,外足侧意指宽度方向上与内足侧相反一侧。
[0047]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会提及鞋子的鞋底。鞋底意指仅中底、或外底与中底这两者。另外,在若干例子中,有时使用三维正交坐标来说明方向。在所述情形时,X轴是从外足侧起向内足侧延伸,Y轴是从后跟侧起向脚尖侧延伸,Z轴是从底面侧起向上侧延伸。
[0048]另外,在对实施方式的鞋子进行说明之前,参照图1对与实施方式的鞋子有所关联的足的骨骼进行说明。
[0049]图1是表示足的骨骼的俯视图。人体的足主要包括楔骨Ba、骰骨Bb、足舟骨Bc、距骨Bd、跟骨Be、跖骨Bf、趾骨Bg。足的关节包括跖趾(metatarsophalangeal,MP)关节Ja、跗跖关节Jb、跗横关节Jc。跗横关节Jc包括骰骨Bb与跟骨Be组成的跟骰关节Jc1、及足舟骨Bc与距
骨Bd组成的距舟关节Jc2。本说明书中的穿着者的“前足部”是指比MP关节Ja靠前侧的部分,按照鞋子的长度比率置换的话,是指从脚尖侧起测定为鞋子全长的0%~约30%的部分。另外,“中足部”是指MP关节Ja至跗横关节Jc为止的部分,同样地,指从脚尖侧起测定为鞋子全长的约30%~80%的部分。另外,“后足部”是指比跗横关节Jc靠后侧的部分,同样地,指从脚尖侧起测定为鞋子全长的约80%~100%的部分。另外,在图1中,中心线S表示鞋子的中心线,沿着足宽方向中央部延伸。中心线S假定为位于通过人体的第三跖骨Bf3与跟骨Be的跟骨结节内侧突Be1的直线上的部位。图1中示出假定跟骨结节内侧突Be1所处的范围。鞋子全长中的比例为大致基准,并不对前足部、中足部、后足部的范围进行限定。
[0050]图2是鞋子的侧面图,图3是鞋子的底面图。如图2及图3所示,鞋子10包括鞋面12、中底14、外底16、弹性结构18、及增强构件20。
[0051]〔鞋面〕
[0052]鞋面12具有覆盖足背上侧的形状。鞋面12包括鞋面本体12a、鞋面12的固缚部件(固缚结构)12b、及在鞋面12的宽度方向中央附近沿着鞋面1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狭口12c。另外,在鞋面12安装了鞋舌12d。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来调整鞋面12的紧固情况的固缚部件12b,采用由孔眼与鞋带的组合形成的结构,但也可以使用粘扣等作为固缚部件12b。另外,也可以制成不包括狭口(slit)的袜套式的鞋面。
[0053]鞋面本体12a例如由将聚酯、聚氨酯等合成纤维编织而成的网状原材料、合成皮革、天然皮革所形成,具有覆盖足背的形状。狭口12c是用来根据鞋带的束紧情况调整鞋面本体12a的宽度的缓冲部分。在狭口12c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多个孔眼。从狭口12c露出鞋舌12d,避免在穿有鞋带时鞋带与穿着者的足背接触。
[0054]〔中底〕
[0055]中底14发挥吸收冲击的作用,其一部分或全部例如由包含发泡乙烯

醋酸乙烯酯(Ethylene Vinyl Acetate,EVA)、或发泡氨酯之类的发泡材料、凝胶(GEL)、或软木的吸收冲击的软质材所形成。作为形成中底14的材料,优选杨氏模量为10MPa以下(形变10%时)、或利用奥斯卡(ASKER)橡胶硬度计C型获得的计测值为70以下。
[0056]在中底14上配置增强构件20,在中底14下配置弹性结构18。中底14在后足部中被增强构件20及弹性结构18上下夹持。在中底14的底面形成了沿着Y轴延伸的槽22。
[0057]中底14的外缘具有与俯视足时的投影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子,包括:鞋底,包括接足面及接地面;鞋面,至少局部覆盖所述鞋底的所述接足面;及弹性结构,随着从所述接地面的至少外足侧向后方延伸而向上方弯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子,其中所述弹性结构具有侧视时向后方突出的大致U字形状,所述弹性结构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接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子,其中所述弹性结构在上下方向中间的截面具有俯视时向后方突出的大致U字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子,其中所述弹性结构的内侧面与所述鞋底的后端面隔着特定的距离而相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子,其中所述鞋底的后端面具有随着朝向下方而向前方弯曲的弯曲形状,在所述鞋底的后端面与所述弹性结构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沿着宽度方向贯通的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子,其中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内足侧部分,沿着所述接足面的至少后足部内足侧延伸;及外足侧部分,沿着所述接足面的至少后足部外足侧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子,其中所述内足侧部分的前端位于比所述外足侧部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増翔入江瑞穂三井滋之中山和长仲谷政刚阪口正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世克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