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L型压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936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L型压头结构,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动模的横截面为L型,所述动模上端面设有注塑口,且延注塑口往下在动模内开设有第一注塑腔,所述动模中部内开有第二注塑腔,且第二注塑腔上端连通第一注塑腔,所述定模内开有成型腔,所述第二注塑腔左端贯穿动模与成型腔连通,且第二注塑腔内部设有压铸推块,所述动模下端设有基座,所述基座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端面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贯穿动模延伸到第二注塑腔内与压铸推块固定连接;通过压铸推块将液体全部挤压至成型腔内,横截面为L型的动模能够更好压铸模具,压铸成型效果更好。成型效果更好。成型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L型压头结构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压铸模具的
,具体为一种新型的L型压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压铸,或者称压力铸造,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它是将高温的液态金属利用高压压入模腔中,模腔的构造与待成形的产品构造相同,待模腔中的液态金属冷却凝固后,将其取出,即为需要成形的工件。
[0003]目前,申请号为CN201611222194.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压铸模具,包括有内部开设有模腔的模具架,所述模具架包括有可活动的动模和固定的定模,所述动模的外壁和定模的外壁紧密连接将所述模具架密封,所述动模配合所述定模在动模和定模之间形成有模腔,所述模腔的下部设有顶出块,所述顶出块连接顶出杆,所述顶出杆为伸缩杆,所述顶出杆的一端与模腔连接。该技术能够快速顶出产品,提高其生产效率,但是在使用的时候不能更好对液体进行压铸,让液体进入到成型模具内,使其成型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新型的L型压头结构,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新型的L型压头结构,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动模的横截面为L型,所述动模上端面设有注塑口,且延注塑口往下在动模内开设有第一注塑腔,所述动模中部内开有第二注塑腔,且第二注塑腔上端连通第一注塑腔,所述定模内开有成型腔,所述第二注塑腔左端贯穿动模与成型腔连通,且第二注塑腔内部设有压铸推块,所述动模下端设有基座,且所述动模通过滑动组件和右端固定连接的动力件在基座上滑动,所述基座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端面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贯穿动模延伸到第二注塑腔内与压铸推块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定模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所述动模左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成型腔过渡配合,所述第二注塑腔左端贯穿盖板与成型腔连通,通过盖板使得成型腔内的密封性更好。
[0008]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左端上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顶针,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使得顶针能够左右移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顶针一端贯穿定模与成型腔接触,所述顶针上设有限位块,通过顶针能够将成型腔内的成型模顶出。
[0010]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和滑槽,多个所述滑块均匀设置在动模底端,多个所述滑槽均匀设置在基座上,且滑槽和滑块滑动连接,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得动模与基座滑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动力件为气缸,所述气缸上的活塞杆一端固定连接动模,通过气缸
控制动模左右移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压铸推块与第二注塑腔连通成型腔的一端过盈配合,通过压铸推块和第二注塑腔过盈配合,使得成型腔的密封性更好。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一种新型的L型压头结构,通过将动模设置成L型压头,和在动模上设置注塑口、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且在第二注塑腔内设置压铸推块,和控制压铸推块的第一电动伸缩杆,将液体通过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导入到成型腔内,后通过压铸推块将液体全部挤压至成型腔内,横截面为L型的动模能够更好更紧密的压铸模具,该技术的压铸成型效果更好,提高了生产质量。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动模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滑动组价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动模;2、定模;3、基座;4、滑动组件;5、动力件;11、注塑口;12、第一注塑腔;13、第二注塑腔;14、压铸推块;15、第一电动伸缩杆;16、第一底座;17、盖板;21、成型腔;41、滑块;42、滑槽;61、第二电动伸缩杆;62、顶针;63、限位块;64、第二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请着重参照附图1

4,一种新型的L型压头结构,包括定模2和动模1,所述动模1的横截面为L型,所述动模1上端面设有注塑口11,且延注塑口11往下在动模1内开设有第一注塑腔12,所述动模1中部内开有第二注塑腔13,且第二注塑腔13上端连通第一注塑腔12,所述定模2内开有成型腔21,所述第二注塑腔13左端贯穿动模1与成型腔21连通,且第二注塑腔13内部设有压铸推块14,所述动模1下端设有基座3,且所述动模1通过滑动组件4和右端固定连接的动力件5在基座3上滑动,所述基座3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16,所述第一底座
16上端面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5,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5的一端贯穿动模1延伸到第二注塑腔13内与压铸推块14固定连接;通过压铸推块14将液体全部挤压至成型腔21内,横截面为L型的动模1能够更好更紧密的压铸模具,该技术的压铸成型效果更好,提高了生产质量。
[0025]请再次着重参照附图2

3,所述定模2固定连接在基座3上,所述动模1左端设有盖板17,所述盖板17与所述成型腔21过渡配合,所述第二注塑腔13左端贯穿盖板17与成型腔21连通,通过盖板17使得成型腔21内的密封性好;所述压铸推块14与第二注塑腔13连通成型腔21的一端过盈配合,通过压铸推块14和第二注塑腔13过盈配合,使得成型腔21内的密封性好,横截面为L型压头的动模1压铸定模2,通过盖板17和压铸推块14的配合使得成型腔21内的密封性更好。
[0026]请再次着重参照附图1

2,所述基座3左端上设有第二底座64,所述第二底座64上设有第二电动伸缩杆61,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61一端固定连接顶针62,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61使得顶针62能够左右移动;所述顶针62一端贯穿定模2与成型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L型压头结构,包括定模(2)和动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的横截面为L型,所述动模(1)上端面设有注塑口(11),且延注塑口(11)往下在动模(1)内开设有第一注塑腔(12),所述动模(1)中部内开有第二注塑腔(13),且第二注塑腔(13)上端连通第一注塑腔(12),所述定模(2)内开有成型腔(21),所述第二注塑腔(13)左端贯穿动模(1)与成型腔(21)连通,且第二注塑腔(13)内部设有压铸推块(14),所述动模(1)下端设有基座(3),且所述动模(1)通过滑动组件(4)和右端固定连接的动力件(5)在基座(3)上滑动,所述基座(3)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16),所述第一底座(16)上端面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5),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5)的一端贯穿动模(1)延伸到第二注塑腔(13)内与压铸推块(1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L型压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2)固定连接在基座(3)上,所述动模(1)左端设有盖板(17),所述盖板(17)与所述成型腔(21)过渡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权贤丁清贵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弘达兴诚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