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陶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型法烧结型高性能透水砖的制备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内部设有中心空腔的球型颗粒;所述中心空腔包括靠近球型颗粒中心的中心部位和靠近颗粒表面闭口处的闭口部;其中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压碎值不高于6%,表面光洁度不低于2度,吸水率不高于0.5%。在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为骨料制备透水砖的过程中其结构能够保持,从而使骨料颗粒之间在各方位均有较均匀的粘接点,保证了各向网状的受力结构,同时颗粒之间形成的八面体以及四面体空穴是各向联通的,从而使透水砖具有高防污性、高强度以及高透水性。高强度以及高透水性。高强度以及高透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型法烧结型高性能透水砖的制备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陶瓷
,具体涉及一种透水砖用瓷化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还涉及一种原型法烧结型高性能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透水砖的普遍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内涝及“热岛效应”的问题。目前,常用的透水砖根据所用粘接剂的种类分为免烧型以及烧结型,其中烧结型透水砖的强度较高,因此烧结型透水砖使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目前的烧结型透水砖本体防污等级差,导致新建设铺装的人行道、景观道和广场在一年后污水、污泥及其它油污的污染严重。污染后,在南方地区即便有光照的地方也会生长青苔,有青苔的部位同时失去了透水性以及防滑性,且在人工清洗过程较为艰难,用高压水枪和圆盘清扫机也难以清除污渍,形成了路面牛皮癣,严重影响美观度和适用性。
[0003]无论是免烧型透水砖还是烧结型透水砖,在城市建设以及房地产群中大量应用后均暴露出许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防污性、透水性以及强度三种性能不能同时提高,如采用加入低温熔剂使强度提高后透水性会降,防污性提高后则会使砖几乎不透水同时还会导致加入的陶瓷用无机色料消色。
[0004]另外,现有的透水砖行业标准GB/T25993-2010中,各项指标的标准较低,使得市场上的透水砖质量良莠不齐;并且没有防污性和抗紫外线照射变色能力两项指标,导致透水砖尤其是质量较差的透水砖表面污染严重且难以清洗,并且容易生长青苔,影响美观和透水性、防污性,不利于透水砖行业的发展。
[0005]综上所述,目前尚没有一种兼具高防污性、高透水性以及高强度的透水砖来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砖用瓷化颗粒,该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形状稳定,以该瓷化颗粒为骨料形成的透水砖兼具高防污性、高透水性和高强度。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制备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透水砖用瓷化颗粒为骨料的原型法烧结型高性能透水砖,该透水砖兼具高防污性、高透水性和高强度。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透原型法烧结型高性能透水砖的制备方法。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1]一种透水砖用瓷化颗粒,其为内部设有中心空腔的球型颗粒;所述中心空腔包括靠近球型颗粒中心的中心部位和靠近颗粒表面闭口处的闭口部;所述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压碎值不高于6%,所述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表面光洁度不低于2度,所述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吸水率不高于0.5%。
[0012]透水砖所用骨料的形状及表面结构是影响防污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规则的形状
以及骨料颗粒表面的裂纹及孔洞的存在均会影响防污性;不规则的骨料颗粒的使用又往往会使透水砖的强度和透水性难以得到兼顾。
[0013]本专利技术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在作为透水砖的骨料使用过程中该瓷化颗粒在布料压坯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位移能力以及力传递性,容易紧密堆积方式形成八面体网状结构,既保证了空隙率还保证了骨料的紧密联接程度。而且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空隙是直接联通的。因此,以本专利技术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为骨料形成的透水砖能够兼具高防污性、高透水性和高强度。
[0014]本专利技术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压碎值为根据国标GB/T14685-2011测得,具体为在10000牛顿的压强下测得。
[0015]本专利技术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为球型颗粒,所述球型颗粒不限于标准球型,还可以为形状与球型类似的如苹果型等类球型颗粒。
[0016]本专利技术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中心空腔的中心部的直径为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直径的5~15%。本专利技术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中,各颗粒的中心空腔的中心部的直径可以不相同,但其直径均在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直径的5~15%范围内。
[0017]为提高透水砖用瓷化颗粒在堆积时的透水性,优选的,所述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颗粒粒径为12~30目或24~40目。控制透水砖瓷化颗粒的颗粒粒径在12~30目或者24~40目,可有效减少太多小颗粒填入大颗粒间的空隙处而影响透水性。
[0018]优选的,所述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颗粒粒径为12~30目时,按质量百分比计,粒径大于12目的颗粒的占比不高于5%,粒径为12~20目的颗粒的占比为50~60%,粒径为20~30目的颗粒的占比为30~40%,粒径小于30目的颗粒的占比不高于5%。
[0019]优选的,所述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颗粒粒径为24~40目时,按质量百分比计,粒径大于24目的颗粒的占比不高于5%,粒径为24~36目的颗粒的占比为40~50%,粒径为36~40目的颗粒的占比为40~50%,粒径小于40目的颗粒的占比不高于5%。
[0020]本专利技术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陶瓷废料60~80份,钾钠长石10~30份,粘土5~15份。原料浆料中所用陶瓷废料、钾钠长石以及粘土为现有技术中抛光砖常用的原料。但是现有技术中通常直接利用废瓷砖破碎或用钾钠块状长石破碎获得独立的用来生产透水砖的粒子,始终存在不同厂家,不同批次、时间,不同颜色,不同规格,不同产位原矿的烧结温度收缩的不同而不同。而采用配料、球磨研磨后用喷雾干燥方式造粒则可利用配方来调节原料变化的问题,可避免以上问题对产品造成的缺陷,并把各种不规则粒子研磨成微粒后重新组合。
[0021]本专利技术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中,所用原料以陶瓷废料为主,陶瓷废料为瓷质砖、炻质砖等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瓷砖废料,有利于解决陶瓷行业中的固废问题。所用钾钠长石为中低温钾钠长石。所用粘土为中高粘性高岭土。
[0022]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自然堆积密度为1.03~1.20g/cm3。
[0023]本专利技术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24]一种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原料浆料经喷雾干燥、煅烧后制得,所述原料浆料主要由陶瓷废料、钾钠长石以及粘土与水混合后经球磨、陈腐得到。
[0025]原料浆料由陶瓷废料、钾钠长石以及粘土三种原料与水混合后经球磨、陈腐得到。原料浆料的细度为过250目筛余2.0%以下。其中陈腐为在搅拌条件下陈腐,陈腐时间为24
~48h。为提高喷雾干燥的颗粒率,原料浆料的比重为1.65~1.80g/cm3。
[0026]原料浆料中陶瓷废料、钾钠长石以及粘土的质量份数分别为:陶瓷废料60~80份,钾钠长石10~30份,粘土5~15份。
[0027]所述喷雾干燥所用喷片口径为2.6~3.2mm,原料浆料雾化压力为10~15kg/cm2,塔顶温度为670~690℃,出口温度为85~95℃。采用较大的喷片口径,有利于控制小于40目以下颗粒的比例;通过控制喷雾时的压力,有利于泥浆雾化时提高粒径为12~20目的颗粒的比例;控制喷雾时的最大温度,不让喷雾形成的液态泥浆珠因急热爆炸;在表面张力和受热水蒸发的过程中,保证形成颗粒表面光滑而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透水砖用瓷化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用瓷化颗粒为内部设有中心空腔的球型颗粒;所述中心空腔包括靠近球型颗粒中心的中心部位和靠近颗粒表面闭口处的闭口部;所述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压碎值不高于6%,所述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表面光洁度不低于2度,所述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吸水率不高于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其特征在于,该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粒径为12~30目或24~40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粒径为12~30目,按质量百分比计,粒径大于12目的颗粒的占比不高于5%,粒径为12~20目的颗粒的占比为50~60%,粒径为20~30目的颗粒的占比为30~40%,粒径小于30目的颗粒的占比不高于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用瓷化颗粒的粒径为24~40目,按质量百分比计,粒径大于24目的颗粒的占比不高于5%,粒径为24~36目的颗粒的占比为40~50%,粒径为36~40目的颗粒的占比为40~50%,粒径小于40目的颗粒的占比不高于5%。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透水砖用瓷化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用瓷化颗粒主要由以下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月文,沙庆中,樊静,
申请(专利权)人:沙庆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