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设备及热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988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设备及热水机,换热设备包括:水箱,水箱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水的容纳腔;第一盘管,第一盘管盘设在容纳腔内,第一盘管内流通水;第二盘管,第二盘管盘设在容纳腔内,第二盘管内流通冷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设备及热水机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水机不能同时供能热水与换热终端,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用不便的问题。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设备及热水机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制热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设备及热水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热水机一般使用水箱一体化机组,在结构层面是将水箱与内机整合在一起,此设计存在一些问题:
[0003]热水与换热终端(如风盘、地暖)不能同时供能,现有设计是使用三通阀控制热水与换热终端(如风盘、地暖),但不能同时进行供能,必须设计与三通阀对应的分时控制方式,使用不便,给用户使用带来了使用困扰;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热水机不能同时供能热水与换热终端,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换热设备及热水机,现有技术中热水机不能同时供能热水与换热终端,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包括:水箱,水箱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水的容纳腔;第一盘管,第一盘管盘设在容纳腔内,第一盘管内流通水;第二盘管,第二盘管盘设在容纳腔内,第二盘管内流通冷媒。
[0007]进一步地,水箱包括壳体,壳体形成容纳腔。
[0008]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热水口和补水口,热水口与容纳腔连通,补水口与容纳腔连通。
[0009]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出水口与第一盘管的第一端连通,进水口与第一盘管的第二端连通。
[0010]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冷媒出口和冷媒进口,冷媒出口与第二盘管的第一端连通,冷媒进口与第二盘管的第二端连通。
[0011]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与容纳腔连通。
[0012]进一步地,第二盘管位于第一盘管的下方。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水机,包括上述的换热设备。
[0014]进一步地,热水机包括冷媒循环,冷媒循环中包括压缩机和膨胀阀,换热设备的第二盘管第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换热设备的第二盘管第二端与膨胀阀连通。
[0015]进一步地,换热设备的第一盘管与供暖管路连通。
[0016]进一步地,换热设备的第一盘管与风盘换热管路连通。
[0017]进一步地,水箱的容纳腔与供水管路连通。
[0018]本技术的换热设备将水箱与室内机设计成换热集成设备,冷媒循环中流入室内机的冷媒进入本换热设备,冷媒由第二盘管进入到容纳腔内,并与容纳腔内的水进行换热。同时第一盘管也与容纳腔内的水换热。水箱中的水为中间换热媒介,两个盘管在水箱中
同时进行耦合式换热,水箱内部的水可以作为制热水,第一盘管内的水可以用于提供给换热终端(如风暖、地暖、夏季制冷的风盘等),同时实现制热水与供能换热终端,再辅以相关水阀与控制方式,实现功能灵活运行。水箱中的热水为恒定温度,可持续稳定地供能换热终端,实现稳定供暖的同时,用户可以随时使用热水,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设备的水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热水机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4]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换热设备包括水箱10、第一盘管20和第二盘管30,水箱10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水的容纳腔11;第一盘管20盘设在容纳腔11内,第一盘管20内流通水;第二盘管30盘设在容纳腔11内,第二盘管30内流通冷媒。
[0025]本技术的换热设备将水箱与室内机设计成换热集成设备,冷媒循环中流入室内机的冷媒进入本换热设备,冷媒由第二盘管30进入到容纳腔11内,并与容纳腔11内的水进行换热。同时第一盘管20也与容纳腔11内的水换热。水箱中的水为中间换热媒介,两个盘管在水箱中同时进行耦合式换热,水箱内部的水可以作为制热水,第一盘管20内的水可以用于提供给换热终端(如风暖、地暖、夏季制冷的风盘等)。这样可以同时实现制热水与供能换热终端,再辅以相关水阀与控制方式,实现功能灵活运行。水箱中的热水为恒定温度,可持续稳定地供能换热终端,实现稳定供暖的同时,用户可以随时使用热水,使用更加方便。
[0026]水箱10包括壳体12,壳体12形成容纳腔11。水箱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为筒状结构,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的形状都是螺旋盘管形状。最大程度增加了换热效率。第二盘管30位于第一盘管20的下方。第二盘管30是加热部件,加热的水会上升,与第一盘管20进行换热,结构的关系能够节省整体空间,还能提升换热效率。
[0027]优选地,壳体12上设置有热水口41和补水口42,热水口41与容纳腔11连通,补水口42与容纳腔11连通。热水口41和补水口42与对应的水管连通,壳体上直接开设热水口41和补水口42,方便安装。
[0028]优选地,壳体12上设置有出水口21和进水口22,出水口21与第一盘管20的第一端连通,进水口22与第一盘管20的第二端连通。出水口21和进水口22与对应的用户侧水路连通,壳体上直接开设出水口21和进水口22,方便安装。
[0029]优选地,壳体12上设置有冷媒出口31和冷媒进口32,冷媒出口31与第二盘管30的第一端连通,冷媒进口32与第二盘管30的第二端连通。冷媒出口31和冷媒进口32与对应的热水机冷媒管路连通,安装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冷媒管完成安装,方便快捷。
[0030]为了方便清洗水箱内部的水垢,方便排出污水,壳体12上设置有排水口43,排水口
43与容纳腔11连通。将所有的进出水口统一设计,简化水箱内部管路走线设计,方便售后安装和维修,同时缩小水箱体积,实现内机与水箱完全一体化。
[0031]水箱作为基本结构,还包括内胆,发泡剂、外壳底座、电控箱、镁棒、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等,可以满足基本的结构支撑和需要。设置在容纳腔内部的电加热器可在特殊情况下辅助换热,满足客户需求。
[0032]水箱结构的简化,降低结构设计难度,由此缩小组合体的体积,在售后安装层面,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安装使用面积;简化商用空调售后水管系统设计难度和建造成本,为用户节约最大成本,提高品牌对应价值。制热水与制暖的同时运行实现热水机高转化率,提高整机运行的实际能效,从而节约了用户的实际成本,使得用户在冬季享受温暖环境的同时能及时使用到舒适的热水,提高便利性。
[003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水机的实施例,热水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换热设备,系统示意图参见图4。热水机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换热设备,在提供用户热水使用的同时可以给用户供暖,取消了三通阀,无需频繁切换三通,取消了中间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水泵等水路零部件,进而简化内机部分结构,减少成本,增加可靠性,简化了控制。
[0034]热水机包括冷媒循环,冷媒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0),所述水箱(10)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水的容纳腔(11);第一盘管(20),所述第一盘管(20)盘设在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第一盘管(20)内流通水;第二盘管(30),所述第二盘管(30)盘设在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第二盘管(30)内流通冷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0)包括壳体(12),所述壳体(12)形成所述容纳腔(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上设置有热水口(41)和补水口(42),所述热水口(41)与所述容纳腔(11)连通,所述补水口(42)与所述容纳腔(1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上设置有出水口(21)和进水口(22),所述出水口(21)与所述第一盘管(20)的第一端连通,所述进水口(22)与所述第一盘管(20)的第二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上设置有冷媒出口(31)和冷媒进口(32),所述冷媒出口(31)与所述第二盘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长水陈必奎刘磊胡乾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