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82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12
本申请涉及景观护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结构,其包括边坡、模袋混凝土层以及若干石笼层,所述模袋混凝土层沿边坡坡底铺设,若干所述石笼层自模袋混凝土层顶部沿边坡呈阶梯状依次垒砌,所述边坡内穿设有锚固件的一端,所述锚固件另一端穿出穿出且抵紧于石笼层。模袋混凝土层可以适应湖床地形,石笼层具有抵抗风浪冲刷能力以及透水性能,锚固件具有石笼层和边坡的整体性。本申请具有改善边坡生态的效果。申请具有改善边坡生态的效果。申请具有改善边坡生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景观护坡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护坡是水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主要过渡带。而生态护坡能够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控制土粒流失;能够改善环境功能,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0003]目前,城市内湖护岸多为自然式泥土护坡、简易木桩围栏护坡、直立浆砌石挡墙护坡和硬质平台岸坡等形式。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自然式泥土护坡容易遭受湖水冲击损坏,简易木桩围栏护坡在风浪的淘刷下容易损坏,直立浆砌石挡墙护坡和硬质平台岸坡透水性差、排涝功能低,难以满足如今生态护坡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如今对生态护坡的需求,本申请提供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结构,其包括边坡、模袋混凝土层以及若干石笼层,所述模袋混凝土层沿边坡坡底铺设,若干所述石笼层自模袋混凝土层顶部沿边坡呈阶梯状依次垒砌,所述边坡内穿设有锚固件的一端,所述锚固件另一端穿出穿出且抵紧于石笼层。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袋混凝土层可以适应湖床地形,进而方便石笼层垒砌成型,而石笼层具有抵抗风浪冲刷的能力,可以减少边坡遭受风浪的淘刷而损坏。在锚固件的作用下,提高了石笼层和边坡的整体性,进一步加强石笼层的抗风浪冲刷能力。通过若干石笼层抵御风浪、锚固件的锚固作用以及石笼层的透水性改善边坡的生态。
[0009]可选的,任一所述石笼层均包括若干单元笼,相邻所述单元笼交错布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元笼交错垒砌成型,进而提高若干石笼层的整体性,从而使得石笼层的抗冲刷能力进一步提高。
[0011]可选的,所述边坡与石笼层之间铺设有第一透水层。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透水层具有透水性能,边坡本身涵养的多余水分可以通过第一透水层排放内湖;且当边坡遭遇地下水冲刷时,第一透水层具有阻挡湖水冲击边坡的作用。
[0013]可选的,所述石笼层远离第一透水层的一侧铺设有第二透水层。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透水层具有减弱风浪的作用,进而减少进入石笼层内部孔隙的浪水,从而减弱风浪对石笼层底部的冲刷强度。
[0015]可选的,所述边坡上还设有生态组件,所述生态组件包括种植框,所述种植框设于远离模袋混凝土层的石笼层顶部。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框内可以培育绿植,绿植的根系可以维护种植框内
的土壤,提高边坡的生态功能的同时,也使得边坡的整体性能增强。
[0017]可选的,所述生态组件还包括绿化带,所述绿化带形成于第二透水层远离石笼层的一侧。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绿化带可以增强石笼层的生态功能,也可以提高边坡的观赏性。
[0019]可选的,所述种植框连通有引水槽体,所述引水槽体内形成有缓流坡。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种植框难以涵蓄雨水时,多余的雨水可以通过引水槽体流向内湖,缓流坡可以减缓引水槽体内水流的流速,从而减弱水流对绿化带的冲击。
[0021]可选的,所述锚固件包括锚杆和十字杆,所述锚杆自边坡内穿出、穿过石笼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十字杆,所述十字杆抵接于石笼层侧壁。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浪挤压石笼层,石笼层具有远离边坡的趋势,而在十字杆的作用下,石笼层具有抵抗远离边坡的趋势且这种趋势通过锚杆减弱。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模袋混凝土层可以适应湖床地形,石笼层具有抵抗风浪淘刷的能力以及透水性能,而锚固件可以提高石笼层和边坡的整体性;
[0025]2.第一透水层和第二第二透水层均具有透水性能和抵抗冲刷的能力;
[0026]3.种植框内种植的绿植、绿化带可以改善护坡的生态功能。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包含第二透水层和绿化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2中A线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边坡;2、护坡组件;21、模袋混凝土层;22、石笼层;221、单元笼;23、锚固件;231、锚杆;232、十字杆;3、阻流组件;31、第一透水层;32、第二透水层;4、生态组件;41、种植框;42、引水槽体;43、缓流坡;44、绿化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结构,参照图1、图2,其包括边坡1、护坡组件2、阻流组件3以及生态组件4,边坡1呈梯形状,护坡组件2和阻流组件3依次形成于边坡1的斜面一侧,生态组件4一端形成于边坡1顶部,生态组件4另一端形成于护坡组件2顶部。
[0033]护坡组件2包括模袋混凝土层21、石笼层22以及锚固件23,模袋混凝土层21包括若干用高压灌入混凝土的土工袋,用高压灌入混凝土的土工袋固结后具有可靠的强度。每一用高压灌入混凝土的土工袋依次铺设于湖床底部,且沿边坡1坡底铺设,用高压灌入混凝土的土工袋可以适应湖床底部的不平整。
[0034]石笼层22有若干,每一石笼层22均包括若干单元笼221,单元笼221包括呈方形的石笼网和垒砌于石笼网内的若干块石。若干石笼层22自模袋混凝土层21顶部沿边坡1的斜面方向依次错开垒砌,远离模袋混凝土层21的石笼层22顶部与边坡1顶部位于同一高度,且
竖向相邻的单元笼221之间依次交错垒砌。
[0035]锚固件23有若干,若干锚固件23可以提高边坡1和护坡组件2的整体性。每一锚固件23均包括锚杆231和十字杆232,每一锚杆231一端均固定穿设于边坡1内部,锚杆231另一端均穿过竖向相邻的石笼层22之间且固定连接于十字杆232,每一十字杆232朝向边坡1一侧抵紧于石笼层22。
[0036]参照图2、图3,生态组件4包括种植框41、引水槽体42、缓流坡43以及绿化带44,种植框41有若干。若干种植框41依次间隔固定安装在边坡1顶部,且若干种植框41沿边坡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引水槽体42依次形成于相邻的种植框41之间,每一引水槽体42分别连通于相邻的种植框41,每一引水槽体42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缓流坡43。每一缓流坡43厚度均自引水槽体42的迎水端一侧向背面端一侧均匀增高。边坡1顶部的雨流经引水槽体42依次流入绿化带44和湖底,而缓流坡43具有减弱雨流对绿化带44的冲刷强度。
[0037]绿化带44形成于第二透水层32远离石笼层22的一侧,绿化带44底部与第二透水层32底部位于同一高度,若干种植框41依次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1)、模袋混凝土层(21)以及若干石笼层(22),所述模袋混凝土层(21)沿边坡(1)坡底铺设,若干所述石笼层(22)自模袋混凝土层(21)顶部沿边坡(1)呈阶梯状依次垒砌,所述边坡(1)内穿设有锚固件(23)的一端,所述锚固件(23)另一端穿出穿出且抵紧于石笼层(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石笼层(22)均包括若干单元笼(221),相邻所述单元笼(221)交错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1)与石笼层(22)之间铺设有第一透水层(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层(22)远离第一透水层(31)的一侧铺设有第二透水层(3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花李婵颖黄均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萧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