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854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涉及煤泥水处理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对浓缩池内煤泥沉降效果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而设计。该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包括取样器,取样器包括外套筒和插接固定于外套筒的内腔的内套筒,外套筒的筒壁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取样口,取样口与外套筒的内腔连通;内套筒能够相对于外套筒转动,内套筒包括沿其轴向排布的多个取样仓,取样仓具有取样腔和与取样腔连通的进料口,多个取样仓的取样腔相互独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能够提高对浓缩池内煤泥沉降效果检测的准确性。沉降效果检测的准确性。沉降效果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泥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炭资源价格低廉、储量丰富,且便于运输,因此,煤炭资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地质条件恶化、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和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过粉碎和泥化现象问题的加剧,致使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细煤泥的含量急剧增多,这部分细煤泥灰分高、硫分高、发热量低,不利于煤炭的清洁利用,因此,对于这部分细煤泥的主要解决方法是采用煤炭洗选。
[0003]目前,煤炭洗选的主流方法是湿法分选,这就导致选煤厂有大量的煤泥水需要处理,由于近些年煤泥水处理呈现出易泥化、难沉降和细颗粒多等问题,因此,选煤厂常常采用絮凝沉降的方法对煤泥水进行处理,即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煤泥水中的悬浮物以较大颗粒或松散絮团的形式得以沉降分离。然而,由于煤泥粒度细,受到浮力、相互运动之间的粘滞阻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其沉降速度缓慢,严重制约着煤泥水系统的处理量,所以浓缩池煤泥沉降效果是衡量煤泥水系统工作效率的关键指标。
[0004]现有技术中,对煤泥沉降效果的检测主要依靠溢流水的澄清度和澄清水高度,大多采用分光光度计和超声波界面仪检测,这种检测方式对浓缩池内煤泥沉降效果的检测误差较大,致使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浓缩池内煤泥沉降效果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包括取样器,所述取样器包括外套筒和插接固定于所述外套筒的内腔的内套筒,其中,所述外套筒的筒壁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取样口,所述取样口与所述外套筒的内腔连通;所述内套筒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套筒转动,所述内套筒包括沿其轴向排布的多个取样仓,所述取样仓具有取样腔和与所述取样腔连通的进料口,多个所述取样仓的所述取样腔相互独立;所述取样仓具有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取样口连通的取样位置,以及所述进料口被所述外套筒封闭的封闭位置。
[0007]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取样仓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可拆卸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取样仓沿上下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取样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两者中的一者为外螺纹,另一者为内螺纹,所述内螺纹能够与所述外螺纹配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筒还包括轴向限位段,所述轴向限位段设置于多个所述取样仓的上端,所述轴向限位段具有沿所述内套筒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挡臂,所述第一挡臂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内套筒由所述外套筒的下端脱离所述外套筒。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轴向限位段与最上方的所述取样仓螺纹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的上端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挡臂,所述第一挡臂和所述第二挡臂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挡柱,所述挡柱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挡柱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第一挡臂和所述第二挡臂两者的相对转动角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筒还包括锥形段,所述锥形段设置于多个所述取样仓的下端,所述锥形段的锥尖朝下。
[0013]进一步地,所述锥形段与最下方的所述取样仓螺纹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还包括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取样器连接,所述动力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取样器上下运动。
[0015]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钢丝绳和定滑轮,所述定滑轮的位置相对于浓缩池池体的位置固定,所述定滑轮位于所述浓缩池池体的上方,所述钢丝绳绕设于所述定滑轮,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取样器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7]当利用该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对浓缩池的沉降效果进行检测时,可以先转动内套筒,使取样仓处于封闭位置;然后,将取样器插入到浓缩池的物料中;当取样器到达需要取样的深度时,再次转动内套筒,使取样仓处于取样位置,此时,取样仓的进料口与开设于外套筒的取样口连通,使得浓缩池的物料能够经取样口、进料口进入取样仓中;等待设定时间后,再次转动内套筒,使取样仓处于封闭位置,即:使进料口处于与取样口不导通的状态;然后,将取样器从浓缩池的物料中取出,将取样仓获取到的物料样品转移出来,完成取样。
[0018]该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能够实现对浓缩池不同高度处物料的取样,从而获知对应浓缩池不同高度位置处的煤泥沉降效果,检测结果准确。其中,待取样完成后,通过对物料样品进行后续的烘干、称重、化验等操作,即可得出各取样仓所获得的物料样品的固体含量。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的取样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的取样器的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中的取样器的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0

浓缩池;200

取样器;300

钢丝绳;400

驱动电机;500

定滑轮;
[0026]210

外套筒;211

取样口;212

第二挡臂;
[0027]220

内套筒;221

取样仓;222

取样腔;223

进料口;224

第一连接部;225

第二连接部;226

轴向限位段;227

第一挡臂;228

锥形段;229

挡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包括取样器200。
[0030]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样器(200),所述取样器(200)包括外套筒(210)和插接固定于所述外套筒(210)的内腔的内套筒(220),其中,所述外套筒(210)的筒壁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取样口(211),所述取样口(211)与所述外套筒(210)的内腔连通;所述内套筒(220)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套筒(210)转动,所述内套筒(220)包括沿其轴向排布的多个取样仓(221),所述取样仓(221)具有取样腔(222)和与所述取样腔(222)连通的进料口(223),多个所述取样仓(221)的所述取样腔(222)相互独立;所述取样仓(221)具有所述进料口(223)与所述取样口(211)连通的取样位置,以及所述进料口(223)被所述外套筒(210)封闭的封闭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取样仓(221)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可拆卸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仓(221)沿上下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24)和第二连接部(225),所述取样腔(22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2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5)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24)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5)两者中的一者为外螺纹,另一者为内螺纹,所述内螺纹能够与所述外螺纹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浓缩池沉降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220)还包括轴向限位段(226),所述轴向限位段(226)设置于多个所述取样仓(221)的上端,所述轴向限位段(226)具有沿所述内套筒(220)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挡臂(227),所述第一挡臂(227)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内套筒(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来宏高利晶顾雷雨李继升周全超殷裁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