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油箱油液循环的齿轮泵试验油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277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油箱油液循环的齿轮泵试验油路,属于液压系统机械制造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主油箱、副油箱、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及油盘,其中第一循环泵及第二循环泵分别设于主油箱的两侧,所述油盘设于主油箱的顶部,主油箱通过油路连接副油箱,所述主油箱上通过油路连接有净油泵与被试泵,所述净油泵的两侧油路分别设有第四过滤器及第三过滤器,所述第三过滤器与副油箱相连接;所述被试泵通过油路连接有一气动球阀,所述第一气动球阀的另一端连接跑合油路与测试油路,所述跑合油路及测试油路的两条出油管都连接至副油箱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双油箱沉淀、多级过滤,油液更清洁,寿命更长久。寿命更长久。寿命更长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油箱油液循环的齿轮泵试验油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油箱油液循环的齿轮泵试验油路,属于液压系统机械制造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不同客户对实际工况的要求不同,对油温、油液清洁度会有较高要求,传统手动操作测试台由于油液污染、油温难以掌控的问题,需要增加更加精密的油液过滤系统以及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测试效率高、精度稳定、使用寿命长的齿轮泵跑合、测试油路,能够有效保证油液清洁度和实验设备寿命,大大提升实验精度。
[0004]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种双油箱油液循环的齿轮泵试验油路,包括主油箱、副油箱、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及油盘,其中第一循环泵及第二循环泵分别设于主油箱的两侧,所述油盘设于主油箱的顶部,主油箱通过油路连接副油箱,所述主油箱上通过油路连接有净油泵与被试泵,所述净油泵的两侧油路分别设有第四过滤器及第三过滤器,所述第三过滤器与副油箱相连接;所述被试泵通过油路连接有一气动球阀,所述第一气动球阀的另一端连接跑合油路与测试油路,所述跑合油路经第二过滤器连接至第一阀块,所述第一阀块上有第二比例溢流阀及第三比例溢流阀;所述测试油路经过第一过滤器连接至第二阀块,所述第二阀块上设有第一比例溢流阀、比例伺服阀及两位两通换向阀,所述第二阀块后接一电子流量计,所述电子流量计及第一阀块的出油口均通过油路都连接至副油箱处。
[0005]按照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油箱分为左右不相通两室,左侧为温控区,右侧为第一吸油区,所述温控区与第一吸油区分别装有一个液位传感器和一个空气罩,其中温控区还装有温度传感器、液位计及加热器。
[0006]按照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循环泵连接主油箱的温控区,第二循环泵的另一端通过油路连接有第五过滤器与冷却机,冷却机通过油路再返回温控区。
[0007]按照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控区与第一吸油区的底部分别装有一个截止阀。
[0008]按照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被试泵通过油路连接主油箱的吸油区,其前后都装有带LED显示器的温度传感器,后端额外装有带LED显示器的的压力传感器和一个快速接头,快速接头外连接有压力表。
[0009]按照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被试泵设在油盘之上。
[0010]按照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副油箱内由一个上不封顶的隔板分为第二吸油区和沉淀区,所述第二吸油区和沉淀区的底部各装有一个截止阀,沉淀区上部有加油口,该处铺设一层粗过滤网,并装有液位传感器,另外吸油区装有液位传感器和空气罩,沉淀区
装有液位计。
[0011]按照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跑合油路及测试油路的两条出油管都连接至副油箱的沉淀区。
[0012]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3]双油箱沉淀、多级过滤,油液更清洁,寿命更长久;插装式加热器与冷却机搭配多个温度传感器,对油液温度控制更精确;箱盖式油箱与底部截止阀随时放出油液清洁油箱,更加方便;多个液位传感器协调控制油箱内部油液高度,系统协调性高;跑合、测试油路分离,跑合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不经过流量计,油路使用寿命更长久,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主要结构布局的外观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整体油路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液压原理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

主油箱、2

液位传感器、3

快速接头、4

温度传感器、5

LED显示器、6

被试泵、7

压力传感器、8

压力表、9

第一气动球阀、10.1

第一过滤器、10.2

第二过滤器、10.3

第三过滤器、10.4

第四过滤器、10.5

第五过滤器、10.6

第六过滤器、11.1

第一比例溢流阀、11.2

第二比例溢流阀、11.3

第三比例溢流阀、12

比例伺服阀、13

两位两通换向阀、14

电子流量计、15

加油口、16

粗过滤网、17

副油箱、18

隔板、19

液位计、20

空气罩、21

净油泵、22

加热器、23.1

第一循环泵、23.2

第二循环泵、24

冷却机、25

截止阀、26

油盘、27

第一阀块、28

第二阀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0019]如图1

3所示,一种双油箱油液循环的齿轮泵试验油路,包括主油箱1、副油箱17、第一循环泵23.1、第二循环泵23.2及油盘26,其中第一循环泵23.1及第二循环泵23.2分别设于主油箱1的两侧,所述油盘26设于主油箱1的顶部,主油箱1通过油路连接副油箱17,所述主油箱1上通过油路连接有净油泵21与被试泵6,所述净油泵21的两侧油路分别设有第四过滤器10.4及第三过滤器10.3,所述第三过滤器10.3与副油箱17相连接;所述被试泵6通过油路连接有一气动球阀9,所述第一气动球阀9的另一端连接跑合油路与测试油路,所述跑合油路经第二过滤器10.2连接至第一阀块27,所述第一阀块27上有第二比例溢流阀11.2及第三比例溢流阀11.3;所述测试油路经过第一过滤器10.1连接至第二阀块28,所述第二阀块28上设有第一比例溢流阀11.1、比例伺服阀12及两位两通换向阀13,所述第二阀块28后接一电子流量计14,所述电子流量计14及第一阀块27的出油口均通过油路都连接至副油箱17处。
[0020]所述主油箱1内,分为左右不相通的两室:第一吸油区(左)与温控区(右),两边都设置有空气罩20与温度传感器4,一台循环泵23.1由温控区抽油后经第六过滤器10.6到达第一吸油区,温控区还设置有液位计19、加热器22,另一台循环泵23.2由温控区抽油后经第五过滤器10.5到达冷却机24再回到温控区,另外还有一温度传感器4用于协调温度,所述温控区与第一吸油区的底部分别装有一个截止阀25。
[0021]所述第二循环泵23.2连接主油箱1的温控区,第二循环泵23.2的另一端通过油路连接有第五过滤器10.5与冷却机24,冷却机24通过油路再返回温控区。
[0022]所述试验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油箱油液循环的齿轮泵试验油路,包括主油箱(1)、副油箱(17)、第一循环泵(23.1)、第二循环泵(23.2)及油盘(26),其中第一循环泵(23.1)及第二循环泵(23.2)分别设于主油箱(1)的两侧,所述油盘(26)设于主油箱(1)的顶部,主油箱(1)通过油路连接副油箱(1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1)上通过油路连接有净油泵(21)与被试泵(6),所述净油泵(21)的两侧油路分别设有第四过滤器(10.4)及第三过滤器(10.3),所述第三过滤器(10.3)与副油箱(17)相连接;所述被试泵(6)通过油路连接有第一气动球阀(9),所述第一气动球阀(9)的另一端连接跑合油路与测试油路,所述跑合油路经第二过滤器(10.2)连接至第一阀块(27),所述第一阀块(27)上有第二比例溢流阀(11.2)及第三比例溢流阀(11.3);所述测试油路经过第一过滤器(10.1)连接至第二阀块(28),所述第二阀块(28)上设有第一比例溢流阀(11.1)、比例伺服阀(12)及两位两通换向阀(13),所述第二阀块(28)后接一电子流量计(14),所述电子流量计(14)及第一阀块(27)的出油口均通过油路都连接至副油箱(17)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油箱油液循环的齿轮泵试验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油箱(1)分为左右不相通两室,左侧为温控区,右侧为第一吸油区,所述温控区与第一吸油区分别装有一个液位传感器(2)和一个空气罩(20),其中温控区还装有温度传感器(4)、液位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德军羊衍贵徐文韬
申请(专利权)人:布赫液压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