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房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26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无机房电梯包括电梯井道、曳引机、底坑反绳轮、轿厢、绳轮组件及对重。电梯井道设有井道顶部及井道底坑,曳引机设于井道顶部,底坑反绳轮设于井道底坑。绳轮组件设于电梯井道内并与曳引机驱动连接,轿厢和对重均与绳轮组件活动连接并能够在电梯井道内升降移动,底坑反绳轮与绳轮组件活动连接。其中,曳引机的曳引轮、底坑反绳轮及绳轮组件的顶部吊挂轮用于设在对重架的对向侧。如此,不仅能够节省因水泡损坏产生的维修成本,而且还能够确保无机房电梯正常运行。此外,使曳引机及底坑反绳轮获得更大的布置空间,同时也可避免电梯改造对原有部件造成太大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机房电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

技术介绍

[0002]在无机房电梯中,曳引机通常安装在井道底坑,而井道底坑往往是建筑物里地势最低的位置。当遇到暴雨天气时,井道底坑非常容易渗进雨水,若不及时清理井道内的积水,会导致曳引机浸泡于雨水中,曳引机容易损坏。而曳引机作为电梯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其损坏会导致电梯无法正常运行,影响用户使用,同时维修损坏的曳引机,会增加维修成本。并且,即使电梯维修完成并恢复使用后,若再次遇到暴雨天气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极大影响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能够避免井道底坑进水后曳引机损坏,保证曳引机安全可靠工作。
[0004]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
[0005]电梯井道,所述电梯井道设有井道顶部及井道底坑;
[0006]曳引机,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井道顶部;
[0007]底坑反绳轮,所述底坑反绳轮设于所述井道底坑;及
[0008]轿厢、绳轮组件和对重,所述绳轮组件设于所述电梯井道内并与所述曳引机驱动连接,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均与所述绳轮组件活动连接并能够在所述电梯井道内升降移动,所述底坑反绳轮与所述绳轮组件活动连接;
[0009]其中,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所述底坑反绳轮及所述绳轮组件的顶部吊挂轮用于设在对重架的对向侧。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绳轮组件包括绕绳体、设于所述轿厢的轿厢反绳轮、设于所述对重的对重反绳轮及设于所述井道顶部的顶部吊挂轮,所述绕绳体绕装于所述轿厢反绳轮、侧顶部吊挂轮、底坑反绳轮、曳引机的曳引轮及对重反绳轮;所述绕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轿厢绳头及对重绳头,所述轿厢绳头及对重绳头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井道顶部。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吊挂轮设置为轿厢侧顶部吊挂轮;所述轿厢绳头与所述对重架位于所述轿厢的同一侧,所述轿厢侧顶部吊挂轮设于所述轿厢绳头的相对侧;所述对重绳头、所述对重反绳轮及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轿厢的后侧,所述对重绳头设于所述对重反绳轮靠近所述对重架的一侧,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对重反绳轮远离所述对重架的一侧,所述底坑反绳轮设于所述曳引轮与所述轿厢侧顶部吊挂轮之间。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井道的上方俯视观察时,所述轿厢侧顶部吊挂轮与所述轿厢的深度方向平行,所述底坑反绳轮与所述轿厢的宽度方向呈夹角设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吊挂轮设置为对重侧顶部吊挂轮;所述轿厢绳头与所述对重架位于所述轿厢的同一侧,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轿厢绳头的相对侧;所述对重
绳头、所述对重反绳轮及所述对重侧顶部吊挂轮设于所述轿厢的后侧,所述对重绳头设于所述对重反绳轮靠近所述对重架的一侧,所述对重侧顶部吊挂轮设于所述对重反绳轮远离所述对重架的一侧,所述底坑反绳轮设于所述曳引轮与所述对重侧顶部吊挂轮之间。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井道的上方俯视观察时,所述对重侧顶部吊挂轮与所述轿厢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底坑反绳轮与所述轿厢的宽度方向呈夹角设置。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轿厢反绳轮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轿厢反绳轮间隔并排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底部。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曳引机在所述井道底坑的投影与所述轿厢在所述井道底坑的投影不重合。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机房电梯还包括顶部吊架,所述顶部吊架安装于所述井道顶部,所述曳引机安装于所述顶部吊架;或者,所述无机房电梯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井道顶部,所述曳引机安装于所述固定座。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机房电梯还包括设于所述井道底坑的底座,所述底坑反绳轮安装于所述底座。
[0019]上述的无机房电梯,是对原有的无机房电梯进行改造,得到新的无机房电梯结构。改造后,曳引机位于井道顶部,曳引机、底坑反绳轮及绳轮组件的顶部吊挂轮设于对重架的对向侧,并将轿厢、对重及底坑反绳轮分别与绳轮组件活动连接。如此,在曳引机输出动力条件下,轿厢及对重能够在电梯井道内升降移动,实现改造后的无机房电梯的正常运行。通过将曳引机安装在井道顶部,这样即使遇到暴雨天气,雨水进入井道底坑,井道底坑内的积水也不会浸没井道顶部的曳引机,从而避免曳引机损坏,降低电梯的故障率。如此,不仅能够节省因水泡损坏产生的维修成本,而且还能够确保无机房电梯正常运行。并且,拆除井道顶部的顶部吊挂轮,同时保留原有的无机房电梯的诸多井道部件,这些部件仍然能够为新的无机房电梯使用,这样能够降低改造成本,缩短施工周期。此外,通过将曳引轮、底坑反绳轮及绳轮组件的顶部吊挂轮设于对重架的对向侧,使曳引机及底坑反绳轮获得更大的布置空间,同时也可避免电梯改造对原有部件造成太大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前的绕绳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前的井道俯视图;
[0024]图3为图1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前的顶部吊挂轮、轿厢绳头及对重绳头安装于顶部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前的曳引机安装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绕绳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5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井道俯视图;
[0028]图7为图5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曳引机、轿厢侧顶部吊挂轮、轿厢绳头及对重绳头安装于顶部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图5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对重侧顶部吊挂轮安装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绕绳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图9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井道俯视图;
[0032]图11为图9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曳引机、对重侧顶部吊挂轮、轿厢绳头及对重绳头安装于顶部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为图9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轿厢侧顶部吊挂轮安装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号:10、电梯井道;11、井道顶部;12、井道底坑;20、曳引机;21、曳引轮;30、底坑反绳轮;40、轿厢;50、对重;60、绕绳体;70、轿厢反绳轮;71、对重反绳轮;80、轿厢绳头;81、对重绳头;90、顶部吊挂轮;91、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2、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3、顶部吊架;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房电梯包括:电梯井道,所述电梯井道设有井道顶部及井道底坑;曳引机,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井道顶部;底坑反绳轮,所述底坑反绳轮设于所述井道底坑;及轿厢、绳轮组件和对重,所述绳轮组件设于所述电梯井道内并与所述曳引机驱动连接,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均与所述绳轮组件活动连接并能够在所述电梯井道内升降移动,所述底坑反绳轮与所述绳轮组件活动连接;其中,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所述底坑反绳轮及所述绳轮组件的顶部吊挂轮用于设在对重架的对向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绳轮组件包括绕绳体、设于所述轿厢的轿厢反绳轮、设于所述对重的对重反绳轮及设于所述井道顶部的顶部吊挂轮,所述绕绳体绕装于所述轿厢反绳轮、侧顶部吊挂轮、底坑反绳轮、曳引机的曳引轮及对重反绳轮;所述绕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轿厢绳头及对重绳头,所述轿厢绳头及对重绳头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井道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吊挂轮设置为轿厢侧顶部吊挂轮;所述轿厢绳头与所述对重架位于所述轿厢的同一侧,所述轿厢侧顶部吊挂轮设于所述轿厢绳头的相对侧;所述对重绳头、所述对重反绳轮及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轿厢的后侧,所述对重绳头设于所述对重反绳轮靠近所述对重架的一侧,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对重反绳轮远离所述对重架的一侧,所述底坑反绳轮设于所述曳引轮与所述轿厢侧顶部吊挂轮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井道的上方俯视观察时,所述轿厢侧顶部吊挂轮与所述轿厢的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振锋黄敏冬谭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