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黄素生产溶剂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821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黄素生产溶剂回收系统,属于溶剂回收系统领域。它包括浓缩罐、冷凝器套组、第一溶剂回收罐、冷井和第二溶剂回收罐,所述浓缩罐通过输送管道与冷凝器套组相连接,所述冷凝器套组的出液口连接第一溶剂回收罐,冷凝器套组的出气口连接冷井,所述冷井的出液口连接第二溶剂回收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茶黄素生产过程生产溶剂的回收,可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溶剂回收问题,回收率达99.9%,使生产过程中溶剂消耗引起的成本情况可控,同时杜绝了不达标排放,解决了环保问题,达到了环境友好的要求。友好的要求。友好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黄素生产溶剂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溶剂回收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黄素生产溶剂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茶黄素指红茶中溶于乙酸酯呈橙黄色的物质,由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来,红茶中茶黄素类的含量一般为0.3 ~1.5% ,对红茶的色香味及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茶黄素具有多种与人体健康有关的潜在功能 ,目前茶黄素最主要的生产方法是天然酶生物发酵法,就是模拟红茶发酵的原理,将儿茶素类物质通过生物酶的催化,发酵生成茶黄素产品,再通过纯化手段,得到高纯度的茶黄素产品,该方法生产过程需要用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进行产品的纯化处理,因为乙酸乙酯的用量相对比较大,传统工艺中,对乙酸乙酯的回收比较简单,直接冷凝回收处理,乙酸乙酯回收处理非常不理想,一方面会增加溶剂的消耗,生产成本不可控,另一方面乙酸乙酯会通过尾气排放到空气中,排放不达标,影响环境。专利号为CN21183634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废溶剂系统,通过此系统处理后的产品纯度较高,杂质含量较低,但是并未减少溶剂的消耗,也为解决溶剂排放不达标的问题。
[0003]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茶黄素生产溶剂回收系统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茶黄素生产溶剂回收系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溶剂回收问题,使生产过程中溶剂消耗引起的成本情况可控,同时杜绝了不达标排放,达到环保标准。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茶黄素生产溶剂回收系统,包括浓缩罐、冷凝器套组、第一溶剂回收罐、冷井和第二溶剂回收罐,所述浓缩罐通过输送管道与冷凝器套组相连接,所述冷凝器套组的出液口连接第一溶剂回收罐,冷凝器套组的出气口连接冷井,所述冷井的出液口连接第二溶剂回收罐;
[0006]所述冷井出气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冷凝器,其三个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所述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蒸汽阀和第二蒸汽阀,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出气口均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其两个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四阀门、第五阀门,所述冷凝器底部连接第三溶剂回收罐;
[0007]所述第一溶剂回收罐、第二溶剂回收罐和第三溶剂回收罐均通过溶剂泵连接溶剂储罐;
[0008]进一步,所述冷井为盘管式冷冻水冷却;
[0009]进一步,所述冷井中的填充材料为防腐蚀的填料;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均为活性炭吸附塔;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底部还分别设置有第六阀门、第七阀门,所
述第六阀门、第七阀门均连接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上设置有排风管道;
[0012]进一步,所述排风管道上设置有溶剂浓度测定仪。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本技术进行茶黄素生产过程生产溶剂的回收,可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溶剂回收问题,回收率达99.9%,使生产过程中溶剂消耗引起的成本情况可控,同时杜绝了不达标排放,解决了环保问题,达到了环境友好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浓缩罐、2冷凝器套组、3第一溶剂回收罐、4冷井、5、第二溶剂回收罐、6第一吸附塔、7第二吸附塔、12冷凝器、13第三溶剂回收罐、14第六阀门、15第一阀门、16第四阀门、17第一蒸汽阀、18第七阀门、19第二阀门、20第五阀门、21第二蒸汽阀、22第三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一种茶黄素生产溶剂回收系统,包括浓缩罐1、冷凝器套组2、第一溶剂回收罐3、冷井4和第二溶剂回收罐5,所述浓缩罐1通过输送管道与冷凝器套组2相连接,所述冷凝器套组2的出液口连接第一溶剂回收罐3,冷凝器套组2的出气口连接冷井4,所述冷井4的出液口连接第二溶剂回收罐5;
[0018]所述冷井4出气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第一吸附塔6、第二吸附塔7和冷凝器12,其三个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15、第二阀门19、第三阀门22,所述第一吸附塔6、第二吸附塔7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蒸汽阀17和第二蒸汽阀21,所述第一吸附塔6和第二吸附塔7的出气口均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12,其两个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四阀门16、第五阀门20,所述冷凝器12底部连接第三溶剂回收罐13;
[0019]所述第一溶剂回收罐3、第二溶剂回收罐5和第三溶剂回收罐13均通过溶剂泵连接溶剂储罐;
[0020]进一步,所述冷井4为盘管式冷冻水冷却;
[0021]进一步,所述冷井4中的填充材料为防腐蚀的填料;
[0022]进一步,所述第一吸附塔6、第二吸附塔7均为活性炭吸附塔;
[0023]进一步,所述第一吸附塔6、第二吸附塔7底部还分别设置有第六阀门14、第七阀门18,所述第六阀门14、第七阀门18均连接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上设置有排风管道;
[0024]进一步,所述排风管道上设置有溶剂浓度测定仪。
[0025]第一实施例,本技术将萃取后的乙酸乙酸溶剂加入至浓缩罐1,打开搅拌及夹套蒸汽并控制蒸汽大小对乙酸乙酯溶剂进行浓缩回收,乙酸乙酯溶剂在热量作用下蒸发气化,蒸发气体通过管道进行到冷凝器套组2,冷凝器套组2通入的是冷凝循环水,通常是常温,在冷凝循环水冷凝作用下,溶剂蒸发气体冷凝为液体,回收至溶剂回收罐3,未冷凝下来的气态溶剂进入冷井4进一步冷凝回收;
[0026]冷井4中采用防腐蚀的填料填充,并采用盘管式冷冻水冷却,温度一般为

10至10℃,气态溶剂进入冷井4后,被填料分散进入,同时在填料作用下通过的速度变慢,路程加长,与冷冻盘管的接解面积加大,气态溶剂通过冷井4后大量被冷却变为液体,冷却后的液
体溶剂进行到溶剂回收罐,少量未冷却下来的气态溶剂进入活性炭吸附处理;
[0027]关闭第三阀门22、第四阀门16、第二阀门19,打开第一阀门15、第六阀门14,并启动第一吸附塔6的引风机,少量未冷却下来的气态溶剂,在引风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阀门15进行到第一吸附塔6,气态溶剂在通过活性炭填料时被大量吸附,剩余微量气态溶剂通过第一吸附塔6的引风机进入排空管道,通过溶剂浓度测定仪后排出;
[0028]随着第一吸附塔6中活性炭吸附量的变大,吸附能力下降,待第一吸附塔6的溶剂浓度测定仪测定到排出气态溶剂量达到一定数值后显现警示,打开第二阀门19、第七阀门18,启动第二吸附塔7的引风机,同时关闭第一阀门15、第六阀门14和第一吸附塔6的引风机,系数切换至第二吸附塔7处理;
[0029]同时我们对第一吸附塔6进行溶剂回收处理,打开第四阀门16,打开第三阀门22,再打开第一吸附塔6蒸汽进口的蒸汽阀17,通入蒸汽并控制蒸汽的大小,直接通过蒸汽加热将第一吸附塔6中吸附在活性炭中的溶剂置换出来,并气化通过第四阀门16管道进入到冷凝器12中冷凝回收至溶剂回收罐,少量未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黄素生产溶剂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浓缩罐(1)、冷凝器套组(2)、第一溶剂回收罐(3)、冷井(4)和第二溶剂回收罐(5),所述浓缩罐(1)通过输送管道与冷凝器套组(2)相连接,所述冷凝器套组(2)的出液口连接第一溶剂回收罐(3),冷凝器套组(2)的出气口连接冷井(4),所述冷井(4)的出液口连接第二溶剂回收罐(5);所述冷井(4)出气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第一吸附塔(6)、第二吸附塔(7)和冷凝器(12),其三个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15)、第二阀门(19)、第三阀门(22),所述第一吸附塔(6)、第二吸附塔(7)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蒸汽阀(17)和第二蒸汽阀(21),所述第一吸附塔(6)和第二吸附塔(7)的出气口均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12),其两个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四阀门(16)、第五阀门(20),所述冷凝器(12)底部连接第三溶剂回收罐(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雪音刘剑宏曹后建浦平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