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支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09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浇带处模板的支撑结构,尤其是一种可以使木枋和模板等材料迅速周转的后浇带处支模结构。一种后浇带支模结构,包括纵杆、横杆、立杆、支撑丝杆,支撑丝杆安装在立杆的顶部,在支撑丝杆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用于顶托模板条,模板条支设在后浇带两侧,且与后浇带方向一致,并与两侧模板进行拼接;在支撑丝杆上安装有U型钢板,其开口朝上,且长度方向与后浇带方向一致,当将木枋横向置于模板及模板条下方时,在U型钢板的长度方向上插入钢管将木枋限定在模板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施工操作简单,装拆方便;2、制作费用较低,使木枋和模板等材料迅速周转,且避免二次回顶支撑导致楼板产业裂缝的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浇带支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后浇带处模板的支撑结构,尤其是一种可以使木枋和模板等材料迅速周转的后浇带处支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楼板后浇带支模常规做法是后浇带处单独支撑,与两侧支模架断开。楼层模板拆除时,后浇带处模板支撑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后浇带处模板支撑不动,后浇带两侧施工缝凿毛时每隔一段距离在模板上开清理出料口,这种方式优点是对后浇带两侧悬臂结构持续受力支撑,减少混凝土开裂风险,缺点是凿毛和清理垃圾较为困难且由于离封闭后浇带的时间较长导致大量的模板、木枋等材料积压无法周转使用;二、两侧支模架拆除时,将后浇带处模板支撑松动可调支托,拆除模板和木枋,然后重新回顶可调支托,此方式的优点是后浇带两侧凿毛处理和垃圾清理方便,周转材料无需积压,缺点是二次回顶,始终会对悬臂构件受力产生影响,增加了悬臂构件开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制作费用低,使木枋和模板等材料迅速周转,能极大节约施工成本,效益明显,且避免二次回顶支撑导致楼板产业裂缝风险的后浇带支模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浇带支模结构,包括纵杆、横杆、立杆、支撑丝杆,支撑丝杆安装在立杆的顶部,在支撑丝杆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用于顶托模板条,模板条支设在后浇带两侧,且与后浇带方向一致,并与两侧模板进行拼接;在支撑丝杆上安装有U型钢板,其开口朝上,且长度方向与后浇带方向一致,当将木枋横向置于模板及模板条下方时,在U型钢板的长度方向上插入钢管将木枋限定在模板下方。
[0005]优选的,后浇带支模结构独立设置,其纵杆、横杆通过扣件与立杆分别锁死。
[0006]优选的,在支撑丝杆上螺接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位于U型钢板的下方,用于调节U型钢板的位置。
[0007]优选的,在立杆与支撑丝杆的固定端安装有调节螺母,支撑丝杆与调节螺母螺接,从而调整其相对于立杆的上下位移。
[0008]优选的,后浇带两侧支架水平杆横穿后浇带,且与后浇带处立杆用扣件锁死。
[0009]优选的,模板条的宽度为15cm。
[0010]支撑丝杆、U型钢板和调节螺母组成可调托撑,使可调托撑对上部支撑构件分两层进行支撑调节,后浇带模板支设时,两侧的支撑丝杆顶部单独支设一块15cm宽的模板条,模板条与后浇带方向一致,并与两侧模板进行拼接,模板条及模板下方横向设置木枋次龙骨,木枋次龙骨下方再设置钢管主龙骨,并用中间的U型钢板和调节螺母对钢管主龙骨支撑;最终形成只需松动中间部位的U型钢板和调节螺母就能够拆除掉模板和木枋,并且不影响混
凝土楼板悬臂端的支撑受力情况。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2]1、施工操作简单,装拆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
[0013]2、制作费用较低,使木枋和模板等材料迅速周转,极大的节约了施工成本,效益明显,且避免二次回顶支撑导致楼板产业裂缝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混凝土楼板模板等拆除后);
[0016]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可调托撑组装图;
[0018]图中,1、混凝土楼板;2、模板;3、模板条;4、木枋次龙骨;5、双钢管主龙骨;6、中心穿孔;7、调节螺母;8、U型钢板;9、螺杆;10、两侧支架水平杆;11、后浇带支架纵杆;12、后浇带支架横杆;13、后浇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方位词“上”、“下”、“左”、“右”等均是依照附图所示进行描述,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下面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一种后浇带支模结构,与混凝土楼板1下方支设的支架分开,单独设置,其包括立杆、后浇带支架纵杆11、后浇带支架横杆12、木枋次龙骨4、双钢管主龙骨5和可调托撑;立杆、后浇带支架纵杆11、后浇带支架横杆12均为多个,后浇带支架纵杆11通过扣件固定在立杆的纵向,后浇带支架横杆12通过扣件固定在立杆的横向,且后浇带两侧支架水平杆10(即混凝土楼板1下方支设支架的横杆)横穿后浇带13,且与后浇带处立杆用扣件锁死;可调托撑包括螺杆9、U型钢板8和调节螺母7,螺杆9的顶部固定支撑板,支撑板与模板2平行,用于顶托模板条3,模板条3支设在后浇带13两侧,且与后浇带13方向一致,并与两侧模板2进行拼接;U型钢板8开口朝上,且长度方向与后浇带方向一致,当将木枋次龙骨4横向置于模板2及模板条3下方时,在U型钢板8的长度方向上插入双钢管主龙骨5将木枋次龙骨4限定在模板及模板条下方,双钢管主龙骨5的两根钢管分布在螺杆9的左右两侧;调节螺母7固定在立杆的顶部,螺杆9与调节螺母7螺接,当需要调节螺杆9相对于立杆的长度时,旋转螺杆9即可将螺杆9多余的部分旋入立杆的中心孔内。
[0021]在本实施例中,U型钢板8的中心位置开设中心穿孔6,且中心穿孔6的孔径略大于螺杆9的直径,使得U型钢板8能够在螺杆9上上下移动,为了限定U型钢板8的具体位置,在螺杆上螺接调节螺母7,调节螺母7位于U型钢板8的下方,根据具体情况需要,旋转调节螺母7在螺杆9上的位置,从而限定U型钢板8的最终位置。
[0022]施工工艺
[0023](1)准备模板、木枋、钢管等周转性材料,并且准备特制可调托撑的制作材料,包含200mm*100mm*8mm(厚)且中心穿孔的U型钢板8,孔径38mm;Φ36螺杆;30mm厚调节螺母7;
[0024](2)加工制作可调托撑:将Φ36螺杆穿入U型钢板的中心穿孔6内,旋入调整螺母7两个;
[0025](3)根据专项施工方案搭设支架及安装可调托撑:梁板模板安装时,后浇带支模结构单独设置,两侧支架水平杆10穿后浇带且与后浇带处立杆用扣件锁死,后浇带支架立杆顶端安装可调托撑,可调托撑顶部直接支撑15cm宽的模板条,15cm宽模板条的长度方向与后浇带方向平行,且与两侧模板拼接;
[0026](4)调整可调托撑对模板进行支撑加固:拧紧中间的调节螺母7,使U型钢板8上的双钢管主龙骨5顶紧木枋次龙骨4,木枋次龙骨4顶紧模板及模板条;
[0027](5)模板、木枋拆除: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两侧支架及松动后浇带处可调托撑上U型钢板下的调节螺母7,拆除U型钢板8上的模板、木枋及钢管,提高材料的周转效率;
[0028](6)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处的模板,木枋拆除后,可以对后浇带两侧施工缝凿毛处理,并清理干净;当满足后浇带封闭条件时,利用可调托撑重新支设后浇带处的模板和木枋,并浇筑后浇带砼。
[0029]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当然为了装拆方便,在混凝土楼板下方的模板及支架也可以采用该后浇带支模结构。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浇带支模结构,包括纵杆、横杆、立杆、支撑丝杆,支撑丝杆安装在立杆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在支撑丝杆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用于顶托模板条,模板条支设在后浇带两侧,且与后浇带方向一致,并与两侧模板进行拼接;在支撑丝杆上安装有U型钢板,其开口朝上,且长度方向与后浇带方向一致,当将木枋横向置于模板及模板条下方时,在U型钢板的长度方向上插入钢管将木枋限定在模板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后浇带支模结构独立设置,其纵杆、横杆通过扣件与立杆分别锁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奇侠夏飞曹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国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