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渡槽混凝土结构底面裂缝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744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渡槽混凝土结构底面裂缝检测装置,包括渡槽、导轨和底盘,渡槽底端外表面设导轨,导轨外侧连接底盘,底盘一端连接有底架,底架左右两端设弹簧杆,弹簧杆一端连接驱动轮,驱动轮外侧连接第一电机,底架外表面设桁架臂,桁架臂中端设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一端连接螺杆,螺杆外侧连接螺纹筒,螺纹筒一端连接活动架,活动架内设第三电机,第三电机一端连接传动带,传动带另一端连接转轴,转轴上下两端与活动架和电动推杆相互连接,电动推杆一端安装有相机。相机拍摄的裂缝宽度可与数据库内的裂缝宽度进行对比,实时将检测的数据记录和回传。数据记录和回传。数据记录和回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渡槽混凝土结构底面裂缝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渡槽施工检测
,具体为一种渡槽混凝土结构底面裂缝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渡槽是与渠道连接以输送水流跨越河渠、道路、山谷等低凹障碍的高架输水建筑物,是灌区水工建筑物中应用最广的交叉建筑物之一。渡槽混凝土结构的损坏有九成以上是由裂缝引起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几乎所有的混凝土构件均是带裂缝工作的,只是有些裂缝很细,甚至肉眼看不见,一般对结构的正常使用无大的危害,可允许其存在,但有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和扩展新的裂缝,形成贯穿缝、深缝,即使很小的裂缝也会直接破坏结构整体性,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钢筋腐蚀,在渡槽内部形成力学间断面,使渡槽承载能力大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渡槽结构的正常使用。
[0003]然而目前主要检测方法是人工检测,许多高架渡槽长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长,需要耗费相当数量的人力,但一个工作平台上搭载的人员数量非常有限,导致工作强度相当大,即使有裂缝测宽仪来对裂缝进行检测工作,但需要确定裂缝位置后,需要配合显微放大探头来完成,这样是检测工作充满局限性,效率依然低下,从而降低了整体的适应性,因此,需要一种混凝土渡槽底面裂缝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渡槽底面裂缝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主要检测方法是人工检测,许多高架渡槽长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长,需要耗费相当数量的人力,但一个工作平台上搭载的人员数量非常有限,导致工作强度相当大,即使有裂缝测宽仪来对裂缝进行检测工作,但需要确定裂缝位置后,需要配合显微放大探头来完成,这样是检测工作充满局限性,效率依然低下,从而降低了整体的适应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渡槽底面裂缝检测装置,包括渡槽、导轨和底盘,所述渡槽底端外表面设有导轨,且导轨的外侧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一端连接有底架,且底架的左右两端设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轮,且驱动轮的外侧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底架的外表面设有桁架臂,且桁架臂中端设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一端连接有螺杆,并且螺杆的外侧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一端连接有活动架,且活动架的左右两端设有定位杆,所述活动架的内设有第三电机,且第三电机的一端连接有传动带,并且传动带的另一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下两端与活动架和电动推杆相互连接,且电动推杆的一端安装有相机,所述底盘内设有凹槽,且底盘内表面安装有支撑轮架,所述凹槽内连接有辅助轮,且辅助轮的外侧安装有缓冲弹簧。
[0006]优选的,所述底盘与导轨为滑动连接,且底盘内表面等间距分布有支撑轮架,并且支撑轮架与导轨为贴合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底架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弹簧杆,且弹簧杆与驱动轮构成缓冲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转轴与传动带为贴合连接,且转轴与活动架为活动连接,并且转轴与电动推杆为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螺杆与螺纹筒为螺纹连接,且螺纹筒与桁架臂为滑动连接,所述桁架臂与定位杆为卡合滑动连接,且定位杆对称设置在活动架的左右两端。
[0010]优选的,所述辅助轮与底盘为滑动连接,且辅助轮与导轨为贴合连接,并且辅助轮的外侧对称设置有缓冲弹簧。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混凝土渡槽底面裂缝检测装置,
[0012]1.通过导轨与底板相互连接,使检测装置能够悬挂在渡槽底端,并由驱动轮带动检测装置在渡槽底端移动,能够代替人工检测,增加工程人员的安全,改善了渡槽检测人员的工程环境;
[0013]2.通过桁架臂与活动架的连接方式,再由活动架与电动推杆的连接方式,使相机能够进行多个角度位置调节,可以升降调节高度的同时,还可以旋转进行视角切换,同时还可以伸缩的方式来提高相机的视野;
[0014]3.通过在底部的凹槽内增加辅助轮,并设置弹簧相互连接,在检测设备受力风力影响时,辅助轮能够在底盘内滑动,在弹簧的作用下,使辅助轮在滑动时也能始终贴合在导轨外侧,能够减少风力对检测装置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0015]4.检测装置具有拍摄功能的相机,相机拍摄的裂缝宽度可与数据库内的裂缝宽度进行对比,实时将检测的数据记录和回传。且检测装置在渡槽底端移动,能够代替人工检测,增加工程人员的安全,改善了渡槽检测人员的工程环境。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底架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3中B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调节架侧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底盘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渡槽;2、导轨;3、底盘;4、底架;5、弹簧杆;6、驱动轮;7、第一电机;8、桁架臂;9、活动架;10、转轴;11、电动推杆;12、相机;13、第二电机;14、螺杆;15、螺纹筒;16、定位杆;17、凹槽;18、辅助轮;19、缓冲弹簧;20、支撑轮架;21、第三电机;22、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渡槽底面裂缝检测装
置,包括渡槽1、导轨2和底盘3,渡槽1底端外表面设有导轨2,且导轨2的外侧连接有底盘3,底盘3的一端连接有底架4,且底架4的左右两端设有弹簧杆5,弹簧杆5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轮6,且驱动轮6的外侧连接有第一电机7,底架4的外表面设有桁架臂8,且桁架臂8中端设有第二电机13,且第二电机13的一端连接有螺杆14,并且螺杆14的外侧连接有螺纹筒15,螺纹筒15的一端连接有活动架9,且活动架9的左右两端设有定位杆16,活动架9的内设有第三电机21,且第三电机21的一端连接有传动带22,并且传动带22的另一端连接有转轴10,转轴10的上下两端与活动架9和电动推杆11相互连接,且电动推杆11的一端安装有相机12,底盘3内设有凹槽17,且底盘3内表面安装有支撑轮架20,凹槽17内连接有辅助轮18,且辅助轮18的外侧安装有缓冲弹簧19。
[0025]底盘3与导轨2为滑动连接,且底盘3内表面等间距分布有支撑轮架20,并且支撑轮架20与导轨2为贴合连接,支撑轮架20的一端卡合在导轨2的滑槽内,在能够减少底盘3和导轨2摩擦力的同时,还可以对整体检测设备进行支撑作用,使检测设备能够悬挂在渡槽底端,并且设置一排支撑轮架20,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渡槽混凝土结构底面裂缝检测装置,包括渡槽(1)、导轨(2)和底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渡槽(1)底端外表面设有导轨(2),且导轨(2)的外侧连接有底盘(3),所述底盘(3)的一端连接有底架(4),且底架(4)的左右两端设有弹簧杆(5),所述弹簧杆(5)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轮(6),且驱动轮(6)的外侧连接有第一电机(7),所述底架(4)的外表面设有桁架臂(8),且桁架臂(8)中端设有第二电机(13),且第二电机(13)的一端连接有螺杆(14),并且螺杆(14)的外侧连接有螺纹筒(15),所述螺纹筒(15)的一端连接有活动架(9),且活动架(9)的左右两端设有定位杆(16),所述活动架(9)的内设有第三电机(21),且第三电机(21)的一端连接有传动带(22),并且传动带(22)的另一端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上下两端与活动架(9)和电动推杆(11)相互连接,且电动推杆(11)的一端安装有相机(12),所述底盘(3)内设有凹槽(17),且底盘(3)内表面安装有支撑轮架(20),所述凹槽(17)内连接有辅助轮(18),且辅助轮(18)的外侧安装有缓冲弹簧(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俊余自业顾宁潘自林王福升杨庆胜张海晨吴晓波陶东周涛马宇王禹迪杨述张国军于国兴郭振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