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二氧化碳的冷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595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收二氧化碳的冷凝装置,涉及二氧化碳回收技术领域,为解决部分二氧化碳不能快速被冷凝压缩为液态,导致回收的液态二氧化碳纯度大大下降,回收效果不能达到预期要求的问题。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压缩机、换热器、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和冷凝设备体,所述压缩机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油分离器,所述第一储液罐与冷凝设备体之间设置有水泵和膨胀阀,所述换热器与第一储液罐之间设置有干燥器,且压缩机、油分离器、换热器、干燥器、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水泵和冷凝设备体均与装置主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冷媒进气管,所述装置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液管和二氧化碳进气管。置有出液管和二氧化碳进气管。置有出液管和二氧化碳进气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收二氧化碳的冷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二氧化碳回收
,具体为一种回收二氧化碳的冷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二氧化碳是一种碳氧化合物,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不助燃、不可燃,略溶于水中,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主要应用于冷藏易腐败的食品、作致冷剂、制造碳化软饮料和作均相反应的溶剂等,研究表明: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没有毒性,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会使动物中毒,二氧化碳使用设备会有部分残留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需要对二氧化碳进行回收。
[0003]目前,使用冷凝装置对二氧化碳进行回收时,部分二氧化碳不能快速被冷凝压缩为液态,导致回收的液态二氧化碳纯度大大下降,回收效果不能达到预期要求,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回收二氧化碳的冷凝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二氧化碳的冷凝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部分二氧化碳不能快速被冷凝压缩为液态,导致回收的液态二氧化碳纯度大大下降,回收效果不能达到预期要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回收二氧化碳的冷凝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管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压缩机、换热器、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和冷凝设备体,所述压缩机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油分离器,所述第一储液罐与冷凝设备体之间设置有水泵和膨胀阀,所述换热器与第一储液罐之间设置有干燥器,且压缩机、油分离器、换热器、干燥器、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水泵和冷凝设备体均与装置主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冷媒进气管,且冷媒进气管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液管和二氧化碳进气管,且出液管和二氧化碳进气管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二储液罐和冷凝设备体的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冷凝设备体的内部设置有罐体,且罐体与冷凝设备体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冷凝设备体上设置有进液口、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液口,且进液口和出气口与冷凝设备体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进气口和出液口与罐体连接为一体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冷凝设备体与第二储液罐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二氧化碳进气管之间设置有回流管,且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气液分离器和二氧化碳进气管密封连接,所述回流管的外部设置有逆止阀,且逆止阀与回流管设置为一体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压缩机、油分离器、换热器、干燥器、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水泵、膨胀阀、气液分离器和冷凝设备体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二氧化碳进气管与进气口连接为一体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压缩机与油分离器之间设置有回油管,且回油管的两端分别与压缩
机与油分离器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压缩机与冷凝设备体之间设置有回气管,且回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压缩机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为一体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可拆卸板,且可拆卸板与装置主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可拆卸板上设置有显示设备和按键盘,且显示设备和按键盘与可拆卸板设置为一体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技术装置通过气液分离器、回流管和逆止阀的设置,气液分离器可以对冷凝后的二氧化碳进行分离,从而将气态二氧化碳经回流管重新回流到二氧化碳进气管中二次进行回收处理,而逆止阀可以避免二氧化碳逆流,提高了二氧化碳回收效果。解决了冷凝回收后的二氧化碳中混淆气态二氧化碳造成回收的二氧化碳不纯的问题。
[0013]2.该技术装置通过干燥器,膨胀阀和回气管的设置,借助干燥器可以对冷却液进行干燥处理,从而将冷却液中过量的水分去除,从而可以提高了冷却液的冷凝效果,膨胀阀可以起到节流作用,使其转化为湿蒸汽,可以增加接触面积,而回气管可以将冷却液吸热气化的气体导入到压缩机中二次使用,从而实现冷媒的循环使用,提高了利用效果。解决了冷却液水分过多会降低使用效果,冷媒的利用效率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冷凝设备体的结构图。
[0017]图中:1、装置主体;2、压缩机;3、油分离器;4、冷媒进气管;5、换热器;6、干燥器;7、第一储液罐;8、第二储液罐;9、水泵;10、出液管;11、膨胀阀;12、气液分离器;13、二氧化碳进气管;14、回流管;15、逆止阀;16、冷凝设备体;17、回气管;18、回油管;19、管道;20、可拆卸板;21、显示设备;22、按键盘;23、罐体;24、进液口;25、出气口;26、进气口;27、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回收二氧化碳的冷凝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管道19,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压缩机2、换热器5、第一储液罐7、第二储液罐8和冷凝设备体16,压缩机2可以对注入的冷媒气体进行压缩,成为高压气体,换热器5可以进行热交换,第一储液罐7可以储存冷却液,第二储液罐8可以将回收的液态二氧化碳储存,压缩机2与换热器5之间设置有油分离器3,油分离器3可以对高压气体中的油分分离去除,第一储液罐7与冷凝设备体16之间设置有水泵9和膨胀阀11,水泵9可以将冷却液抽取注入到冷凝设备体16中用来对二氧化碳进行冷凝,膨胀阀11通过其节流成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汽,增加了接触面积,换热器5与第一储液罐7之间设置有干燥器6,干燥器6可以对液态冷却液中的水分去除,且压缩机2、油分离器3、换热器5、干燥器6、第一储液罐7、第二储液罐8、水泵9和冷凝设备体16均与装置主体1通过螺钉连接,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冷媒进气管4,
且冷媒进气管4与压缩机2的进气口连接,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液管10和二氧化碳进气管13,且出液管10和二氧化碳进气管13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二储液罐8和冷凝设备体16的内部。
[0020]进一步,冷凝设备体16的内部设置有罐体23,且罐体23与冷凝设备体16设置为一体结构,冷凝设备体16上设置有进液口24、出气口25、进气口26和出液口27,且进液口24和出气口25与冷凝设备体16连接为一体结构,进气口26和出液口27与罐体23连接为一体结构。通过罐体23内外的温差可以使得冷却液与二氧化碳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冷凝。
[0021]进一步,冷凝设备体16与第二储液罐8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器12,气液分离器12与二氧化碳进气管13之间设置有回流管14,且回流管14的两端分别与气液分离器12和二氧化碳进气管13密封连接,回流管14的外部设置有逆止阀15,且逆止阀15与回流管14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收二氧化碳的冷凝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管道(1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压缩机(2)、换热器(5)、第一储液罐(7)、第二储液罐(8)和冷凝设备体(16),所述压缩机(2)与换热器(5)之间设置有油分离器(3),所述第一储液罐(7)与冷凝设备体(16)之间设置有水泵(9)和膨胀阀(11),所述换热器(5)与第一储液罐(7)之间设置有干燥器(6),且压缩机(2)、油分离器(3)、换热器(5)、干燥器(6)、第一储液罐(7)、第二储液罐(8)、水泵(9)和冷凝设备体(16)均与装置主体(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冷媒进气管(4),且冷媒进气管(4)与压缩机(2)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液管(10)和二氧化碳进气管(13),且出液管(10)和二氧化碳进气管(13)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二储液罐(8)和冷凝设备体(16)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收二氧化碳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设备体(16)的内部设置有罐体(23),且罐体(23)与冷凝设备体(16)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冷凝设备体(16)上设置有进液口(24)、出气口(25)、进气口(26)和出液口(27),且进液口(24)和出气口(25)与冷凝设备体(16)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进气口(26)和出液口(27)与罐体(23)连接为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收二氧化碳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宁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