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模具用具有预降温结构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587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模具用具有预降温结构的冷却装置,包括传送带、预降温厢和冷却厢,预降温厢转动支撑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均布扇叶,预降温厢的下侧转动支撑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设有夹持组件;冷却厢的顶板固定有冷却水箱,冷却水箱底端通过连接管连接喷淋头,冷却厢的的下侧转动支撑有第三转动杆,第三转动杆设有夹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利用传送带对铸造模具进行持续传送,批量生产的模具在预降温厢和冷却厢的作用下能够不断地被降温冷却,提高生产效率;在模具进入冷却厢之前设置预降温厢,对模具进行预降温处理,提高冷却效果。提高冷却效果。提高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模具用具有预降温结构的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铸造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铸造模具用具有预降温结构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铸造模具是指为了获得零件的结构形状,预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再在该空腔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状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了。铸造模具是铸造工艺中重要的一环。
[0003]冷却,指使热物体的温度降低而不发生相变化的过程。在铸造模具结束后,需要对铸造模具进行冷却,使得铸造模具冷却成型。然而现有的冷却方式为,将铸造模具放置于冷却池中进行冷却。这种冷却方式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由于冷却池的体积是固定的,容纳一定量的铸造模具后便无法放置模具,不能对批量生产出来的模具进行持续性地冷却,降低工作效率;二是现有的冷却装置未设置预降温结构使得冷却效果不好。因此,这些问题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铸造模具用具有预降温结构的冷却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铸造模具用具有预降温结构的冷却装置,包括传送带、预降温厢和冷却厢,所述传送带上一侧设有预降温厢,另一侧设有冷却厢,所述预降温厢的顶板上转动支撑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底端均布有扇叶,所述第一转动杆的顶端贯穿预降温厢的顶板并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所述预降温厢的下侧转动支撑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位于预降温厢内部的杆身部分设有夹持组件;
[0007]所述冷却厢的顶板上端固定有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底端通过连接管连接喷淋头,所述冷却厢的的下侧转动支撑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位于冷却厢内部的杆身部分设有夹持组件。
[0008]进一步地,上述铸造模具用具有预降温结构的冷却装置,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安装块、上夹爪、下夹爪和铰链,所述安装块上对称固定有上夹爪,所述上夹爪通过铰链连接下夹爪。
[0009]进一步地,上述铸造模具用具有预降温结构的冷却装置,所述第二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的杆身部分各自固定有安装块。
[0010]进一步地,上述铸造模具用具有预降温结构的冷却装置,所述第二转动杆通过锥齿轮连接第四转动杆,所述第四转动杆通过锥齿轮连接第五转动杆,所述第五转动杆通过锥齿轮连接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通过锥齿轮连接第六转动杆,所述第六转动杆通
过锥齿轮连接第四转动杆。
[0011]进一步地,上述铸造模具用具有预降温结构的冷却装置,所述传送带上固定有隔热层。
[0012]进一步地,上述铸造模具用具有预降温结构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水箱的顶部固定有进水管。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结构合理,一方面利用传送带对铸造模具进行持续传送,批量生产的模具在预降温厢和冷却厢的作用下能够不断地被降温冷却,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在模具进入冷却厢之前设置预降温厢,对模具进行预降温处理,提高冷却效果,在第二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上各自设置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夹持住模具,并随着第二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转动,使得模具可以全方位地被降温冷却。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侧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预降温厢处的正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冷却厢处的正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各部件的标号如下:
[0021]1‑
传送带,2

预降温厢,3

第一转动杆,4

电机,5

五转动杆,6

第四转动杆,7

第二转动杆,8

冷却厢,9

第三转动杆,10

第六转动杆,11

冷却水箱,12

进水管,13

隔热层,14

扇叶,15

夹持组件,1501

安装块,1502

上夹爪,1503

下夹爪,1504

铰链,16

喷淋头,17

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本实施例中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均以图1为基准。
[0023]请参阅图1

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铸造模具用具有预降温结构的冷却装置,包括传送带1、预降温厢2和冷却厢8,传送带1上一侧设有预降温厢2,另一侧设有冷却厢8,预降温厢2的顶板上转动支撑有第一转动杆3,第一转动杆3的底端均布有扇叶14,第一转动杆3的顶端贯穿预降温厢2的顶板并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4的输出轴。扇叶14在第一转动杆3的带动下对模具进行风冷作用达到预降温的效果。预降温厢2的下侧转动支撑有第二转动杆7,
第二转动杆7位于预降温厢2内部的杆身部分设有夹持组件15。夹持组件15夹持住模具并在第二转动杆7的带动下旋转。
[0024]冷却厢8的顶板上端固定有冷却水箱11,冷却水箱11底端通过连接管17连接喷淋头16,连接管17上设有开度阀,喷淋头16对模具进行喷淋降温,保证冷却效果。冷却厢8的的下侧转动支撑有第三转动杆9,第三转动杆9位于冷却厢8内部的杆身部分设有夹持组件15。夹持组件15夹持住模具并在第三转动杆9的带动下旋转。
[0025]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15包括安装块1501、上夹爪1502、下夹爪1503和铰链1504,安装块1501上对称固定有上夹爪1502,上夹爪1502通过铰链1504连接下夹爪1503。第二转动杆7和第三转动杆9的杆身部分各自固定有安装块1501。下夹爪1503通过铰链1504调节对称设置的下夹爪1503之间距离,从而夹持住模具。
[0026]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杆7通过锥齿轮连接第四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模具用具有预降温结构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1)、预降温厢(2)和冷却厢(8),所述传送带(1)上一侧设有预降温厢(2),另一侧设有冷却厢(8),所述预降温厢(2)的顶板上转动支撑有第一转动杆(3),所述第一转动杆(3)的底端均布有扇叶(14),所述第一转动杆(3)的顶端贯穿预降温厢(2)的顶板并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4)的输出轴,所述预降温厢(2)的下侧转动支撑有第二转动杆(7),所述第二转动杆(7)位于预降温厢(2)内部的杆身部分设有夹持组件(15);所述冷却厢(8)的顶板上端固定有冷却水箱(11),所述冷却水箱(11)底端通过连接管(17)连接喷淋头(16),所述冷却厢(8)的下侧转动支撑有第三转动杆(9),所述第三转动杆(9)位于冷却厢(8)内部的杆身部分设有夹持组件(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模具用具有预降温结构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15)包括安装块(1501)、上夹爪(1502)、下夹爪(15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林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陆德晟金属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