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平衡组件,包括位于机器人本体底部的底座,底座包括有固设在机器人本体底面的稳定部和转动连接在稳定部底面的行走部;行走部的底部中央贯穿设有用于控制机器人本体移动的驱动轮,行走部的内侧固设有平衡部,行走部的底面呈辐射状贯穿设有数量若干的开口,平衡部的侧边均布有数量与开口相匹配的平衡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行走部的内侧设置有平衡部与转动部等结构,当机器人向一侧倾斜时,可利用转动部调节机器人的平衡,从而避免机器人摔倒。避免机器人摔倒。避免机器人摔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平衡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平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是一种用于辅助孩子学习,提升孩子学习兴趣的新型机器人,其具有多种丰富的功能,如英文朗读、听力播放、作业提醒等,因此,深受广大学生欢迎。近年来,我国的机器人教育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及众多知名专家的大力推动下,有了很大的发展,甚至在高中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科目中也设立了专门的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
[0003]现有的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设计有玩偶的外形,其底部配有专门的移动平衡底座,方便机器人移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机器人运动至斜坡时,机器人的身体会出现倾斜,而当倾斜幅度过大时,会导致机器人摔倒,甚至会损伤机器人的内部电子元件,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平衡组件以良好的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平衡组件,用于方便机器人行走并保持平衡,避免机器人因倾斜幅度过大而倾倒。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平衡组件,包括位于机器人本体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有固设在机器人本体底面的稳定部和转动连接在所述稳定部底面的行走部;
[0007]所述行走部的底部中央贯穿设有用于控制机器人本体移动的驱动轮,行走部的内侧固设有平衡部,行走部的底面呈辐射状贯穿设有数量若干的开口,所述平衡部的侧边均布有数量与开口相匹配的平衡爪,所述平衡爪的底面均铰接设有倾角可调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均穿插在对应的开口内,且转动部的底部内侧固设有万向球。
[0008]优选的,所述稳定部的顶面设有转向电机,稳定部的底部内侧开设有安装腔,所述行走部的顶面设有转动体,所述转动体嵌入在安装腔的内侧,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安装腔内侧并与转动体固接。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固定设有减震轴承,所述减震轴承的内圈套接在转动体上。
[0010]优选的,所述稳定部的底面沿外围圆周方向开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环形限位槽的内部均布有滚珠,所述滚珠均与行走部的顶面贴合。
[0011]优选的,所述平衡爪的顶面两侧分别固设有微型电机与固定部,平衡爪的中段滑动连接有可沿平衡爪长度方向移动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的顶部贯穿设有丝杆,滑动部的底部均与对应的转动部贴合,所述丝杆的一端与固定部转动连接,丝杆的另一端与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固定配合。
[0012]优选的,所述行走部的内侧设有用于感知机器人本体相对于水平面倾角的陀螺仪和用于控制微型电机的控制器,所述陀螺仪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微型电机的输入端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平衡爪和转动部之间连接有拉绳;当转动部穿过开口时,拉绳处于拉绳状态。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平衡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在行走部的内侧设置有平衡部与转动部等结构,当机器人向一侧倾斜时,可利用转动部调节机器人的平衡,从而避免机器人摔倒;
[0016]2.本技术在稳定部和行走部之间设置有滚珠,作用是有利于行走部稳定转动,进一步提高机器人在转向时的平衡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底座结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行走部结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行走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机器人本体;2、底座;3、稳定部;301、转向电机;302、安装腔;303、减震轴承;304、环形限位槽;305、滚珠;4、行走部;401、转动体;402、驱动轮;403、平衡部;404、平衡爪;405、转动部;406、开口;407、万向球;408、拉绳;409、微型电机;410、固定部;411、滑动部;412、丝杆;413、陀螺仪;41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请参阅图1
‑
图4,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平衡组件,包括位于机器人本体1底部的底座2,底座2包括有固设在机器人本体1底面的稳定部3和转动连接在稳定部3底面的行走部4;行走部4的底部中央贯穿设有用于控制机器人本体1移动的驱动轮402,驱动轮402配有专门的动力机构,用于控制机器人本体1的前进、后退以及转向,行走部4的内侧固设有平衡部403,行走部4的底面呈辐射状贯穿设有数量若干的开口406,平衡部403的侧边均布有数量与开口406相匹配的平衡爪404,平衡爪404的底面均铰接设有倾角可调的转动部405,转动部405均穿插在对应的开口406内,且转动部405的底部内侧固设有万向球407;转动部405与开口406一一对应,且当机器人本体1处于水平面上时,则各转动部405倾角相同,确保机器人本体1保持平衡。
[0024]请参阅图2和图3,稳定部3的顶面设有转向电机301,稳定部3的底部内侧开设有安装腔302,行走部4的顶面设有转动体401,转动体401嵌入在安装腔302的内侧,转向电机301的输出轴延伸至安装腔302内侧并与转动体401固接。安装腔302的内侧固定设有减震轴承
303,减震轴承303的内圈套接在转动体401上;因此,行走部4转动连接在稳定部3的下方,且通过转向电机301可以控制行走部4旋转,进而调整机器人本体1的前进方向。稳定部3的底面沿外围圆周方向开设有环形限位槽304,环形限位槽304的内部均布有滚珠305,滚珠305均与行走部4的顶面贴合;滚珠305的数量若干,且滚珠305均转动连接在环形限位槽304内部,作用是提高稳定部3与行走部4之间的稳定性,确保机器人本体1在转向时能保持平衡。
[0025]请参阅图3,平衡爪404的顶面两侧分别固设有微型电机409与固定部410,平衡爪404的中段滑动连接有可沿平衡爪404长度方向移动的滑动部411,滑动部411的顶部贯穿设有丝杆412,滑动部411的底部均与对应的转动部405贴合,丝杆412的一端与固定部410转动连接,丝杆412的另一端与微型电机409的输出轴固定配合;丝杆412与滑动部411螺纹连接,且微型电机409可以控制丝杆412旋转,进而控制滑动部411的位置,并利用滑动部411调节转动部405的倾角;平衡爪404和转动部405之间连接有拉绳408;当转动部405穿过开口406时,拉绳408处于拉绳状态,在拉绳408作用下,转动部405始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平衡组件,包括位于机器人本体(1)底部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包括有固设在机器人本体(1)底面的稳定部(3)和转动连接在所述稳定部(3)底面的行走部(4);所述行走部(4)的底部中央贯穿设有用于控制机器人本体(1)移动的驱动轮(402),行走部(4)的内侧固设有平衡部(403),行走部(4)的底面呈辐射状贯穿设有数量若干的开口(406),所述平衡部(403)的侧边均布有数量与开口(406)相匹配的平衡爪(404),所述平衡爪(404)的底面均铰接设有倾角可调的转动部(405),所述转动部(405)均穿插在对应的开口(406)内,且转动部(405)的底部内侧固设有万向球(4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平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部(3)的顶面设有转向电机(301),稳定部(3)的底部内侧开设有安装腔(302),所述行走部(4)的顶面设有转动体(401),所述转动体(401)嵌入在安装腔(302)的内侧,所述转向电机(301)的输出轴延伸至安装腔(302)内侧并与转动体(401)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平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302)的内侧固定设有减震轴承(303),所述减震轴承(303)的内圈套接在转动体(40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川,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广亚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