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和复合孔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543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插孔接触件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和复合孔套结构,针对现有的接触件的截面积小,插孔接触件的导电能力差,简支梁的负荷和梁的宽度成正比,同样的负荷,梁宽度小了,梁的变形量就大一些,屈服力也变大了,简支梁弹性变形寿命变短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包括接触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本体包括简支梁和两个接触件本体根部,简支梁包括上部、下部和中部,上部和下部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接触件本体根部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优化上部,中部,下部的轴向截面积,使插针接触件主体导电截面积大,负荷大,减轻了插针接触件的重量。减轻了插针接触件的重量。减轻了插针接触件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和复合孔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插孔接触件
,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和复合孔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相关的零配件也随之快速的发展起来,尤其是电连接器接触件。
[0003]现阶段行业上使用插孔接触件,为传统加工思路设计,传统插孔接触件考虑到高速精冲压模具的寿命和产品的稳定性,高速精冲压模具的冲子尽量做宽一些(冲子结构的刚度和冲子的宽度成正比),造成整个接触件的截面积小,插孔接触件的导电能力差,简支梁的负荷和梁的宽度成正比,同样的负荷,梁宽度小了,梁的变形量就大一些,变形大了,屈服力也变大了,简支梁弹性变形寿命也变短了,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和复合孔套结构,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整个接触件的截面积小,插孔接触件的导电能力差,简支梁的负荷和梁的宽度成正比,同样的负荷,梁宽度小了,梁的变形量就大一些,变形大了,屈服力也变大了,简支梁弹性变形寿命也变短了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和复合孔套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包括接触件本体,所述接触件本体包括简支梁和两个接触件本体根部,所述简支梁包括上部、下部和中部,所述上部和下部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接触件本体根部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安装,两个接触件本体根部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呈环形排布的多个金属片,中部分别与上部和下部相连贯,简支梁为上宽下窄结构,简支梁的中部两侧端面为直线型结构,上部和下部两侧端面均为弧形,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比例分别为2:1

2:1。
[0007]优选的,多个所述金属片均为可弯折金属片。
[0008]优选的,所述简支梁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分别为2:1.5:1。
[0009]优选的,所述简支梁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分别为2:1.3:1。
[0010]一种与上述改良型插孔接触件相配合的复合孔套结构,包括插套,所述插套上可脱离活动卡装有限位桶套和插针。
[0011]优选的,所述插套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桶套槽,且限位桶套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插针槽,接触件本体和限位桶套的一端均延伸至限位桶套槽的内部并均和限位桶套槽可脱离活动卡装。
[0012]优选的,所述插针和接触件本体可脱离活动卡装,且插针的一端延伸至插套的一侧,插针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插针的另一端贯穿接触件本体的内圈和限位桶套槽并延伸
至插针槽的内部,且插针的另一端和插针槽可脱离活动卡装,其中插套和接触件本体通过自动化铆压进行过盈配合。
[0013]优选的,所述限位桶套的厚度与多个金属片的厚度均相匹配。
[0014]本技术中,所述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和复合孔套结构,运用拓扑优化的思维(不影响负荷和电子移动的区域减掉材料,从而实现零部件的轻量化和性能最大化)、电子移动的特性(电子移动有惰性:优先往距离短的路径移动)和接触件特性(接触区域是简支梁中间一段区域)优化上部,中部,下部的轴向截面积(上部、中部和分别的轴向截面积比例在一至二之间,两端大,中间小);扭转工艺处理后,简支梁变成回转双曲面,该螺旋形筒壁的轴向截面的投影呈回转双曲面,回转双曲面在圆形内均匀分布;这样可以使插针接触件主体导电截面积大,负荷大,减轻了插针接触件的重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和复合孔套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和复合孔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的接触件本体结构立体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的接触件本体结构立体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的接触件本体展平结构立体图;
[0020]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的接触件本体结构立体图;
[0021]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的接触件本体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简支梁中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中:1插针、2接触件本体、3限位桶套、4插套、5插针槽、6限位桶套槽、7上部、8下部、9接触件本体根部、10金属片、11中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实施例一
[0026]参照图1

8,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其包括接触件本体2,接触件本体2包括简支梁和两个接触件本体根部9,简支梁包括上部7、下部8和中部11,上部7和下部8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接触件本体根部9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安装,两个接触件本体根部9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呈环形排布的多个金属片10,中部11分别与上部7和下部8相连贯,简支梁为上宽下窄结构,中部11两侧端面为直线型结构,上部7和下部8两侧端面均为弧形,上部7、中部11和下部8的横截面积比例分别为2:1

2:1。
[0027]本技术中,多个金属片2均为可弯折金属片。
[0028]本技术中,简支梁上部7、中部11和下部8的横截面积分别为2:1.5:1。
[0029]一种与上述改良型插孔接触件相配合的复合孔套结构,包括插套4,插套4上可脱离活动卡装有限位桶套3和插针1。
[0030]本技术中,插套4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桶套槽6,且限位桶套槽6的一侧内壁上开
设有插针槽5,接触件本体2和限位桶套3的一端均延伸至限位桶套槽6的内部并均和限位桶套槽6可脱离活动卡装。
[0031]本技术中,插针1和接触件本体2可脱离活动卡装,且插针1的一端延伸至插套4的一侧,插针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插针1的另一端贯穿接触件本体2的内圈和限位桶套槽6并延伸至插针槽5的内部,且插针1的另一端和插针槽5可脱离活动卡装,其中插套4和接触件本体2通过自动化铆压进行过盈配合。
[0032]本技术中,限位桶套3的厚度与多个金属片10的厚度均相匹配。
[0033]实施例二
[00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是简支梁上部7、中部11和下部8的横截面积分别为2:1.3:1。
[0035]本技术中,接触件本体2中间折弯的示意图可以参见说明书附图的图1,需要装配接触件本体2和插套4时,首先将限位桶套3套设在接触件本体2的外侧,依次按照图2的方式对金属片10进行折弯,按照金属片10的折弯部和限位桶套3的两端紧密贴合与金属片10的内壁和限位桶套3的外侧紧密贴合的原则,将限位桶套3和接触件本体2卡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包括接触件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本体(2)包括简支梁和两个接触件本体根部(9),所述简支梁包括上部(7)、下部(8)和中部(11),所述上部(7)和下部(8)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接触件本体根部(9)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安装,两个接触件本体根部(9)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呈环形排布的多个金属片(10),中部(11)分别与上部(7)和下部(8)相连贯,简支梁为上宽下窄结构,中部(11)两侧端面为直线型结构,上部(7)和下部(8)两侧端面均为弧形,上部(7)、中部(11)和下部(8)的横截面积比例分别为2:1

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金属片(10)均为可弯折金属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支梁上部(7)、中部(11)和下部(8)的横截面积分别为2:1.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插孔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支梁上部(7)、中部(11)和下部(8)的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忠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启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