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516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48
本申请涉及园林建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包括竖直的导水管,导水管管口处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引流槽,导水管内转动连接有叶轮,叶轮的转轴为第一转杆,叶轮能够受水流冲击旋转,导水管远离盖板的一端连通有同轴且水平的污水管与清水管,导水管底端转动连接有倾斜的转板,转板靠近污水管一侧的重量大于转板靠近清水管一侧的重量,转板的转轴为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与第一转杆平行,转板垂直于第二转杆的两个侧面与导水管内壁相贴,第一转杆一端垂直固定有第一短杆,第二转杆一端垂直固定有第二短杆,第一短杆上铰接有直杆,直杆另一端与第二短杆铰接。本申请具有能够使清水与污水分流的效果。能够使清水与污水分流的效果。能够使清水与污水分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园林建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海绵城市的理念被大力推广,在园林建设中,常常会用到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城市指的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2830676U公开了一种道路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普通马路基和用于种植树木花草的种植土石,种植土石上部设置有透水路基,种植土石的四周设置有土石分隔栅,土石分隔栅的四周设置有蓄水层。该道路雨水收集装置能够收集雨水并利用所收集的雨水对树木进行保养。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降水初期雨水中含有较多的杂质,随着降水的进行,雨水变得越来越干净,上述的道路雨水收集装置存在有清水与污水无法分流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使清水与污水能够分流,本申请提供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包括竖直的导水管,导水管管口处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引流槽,导水管内转动连接有叶轮,叶轮的转轴为第一转杆,叶轮能够受水流冲击旋转,导水管远离盖板的一端连通有同轴且水平的污水管与清水管,导水管底端转动连接有倾斜的转板,转板靠近污水管一侧的重量大于转板靠近清水管一侧的重量,转板的转轴为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与第一转杆平行,转板垂直于第二转杆的两个侧面与导水管内壁相贴,第一转杆一端垂直固定有第一短杆,第二转杆一端垂直固定有第二短杆,第一短杆上铰接有直杆,直杆另一端与第二短杆铰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杆两侧的转板重量不等,靠近污水管的重量较大,因此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转板越靠近污水管的部分位置越低,当开始降雨时,初期的水流为污水,污水从引流槽进入导水管中,由于污水水量较少,冲击力较低,无法冲击叶轮旋转,因此污水落到转板后向污水管方向流动;而后雨量增大,水质清澈为清水,清水水量大,冲击力高,冲击叶轮旋转,叶轮的转轴即第一转杆带动第一短杆旋转,第一短杆通过直杆带动第二短杆旋转,第二短杆带动第二转杆旋转,第二转杆带动转板旋转,使转板越靠近清水管的部分位置越低,因此清水落到转板后向清水管方向流动。
[0009]可选的,导水管外壁转动接有第三短杆,第三短杆的转轴第一转杆平行,第三短杆位于第一短杆上方,第三转杆的一端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第三转杆的一端与第一短杆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越大,水流越清澈,只有水流足够大时,叶轮才能够
克服弹簧的拉力旋转,从而带动转板旋转,使转板越靠近清水管的部分位置越低,使清水流入清水管中,弹簧的设置能够使更加清澈的水流进入清水管中。
[0011]可选的,转板上表面靠近污水管的一侧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配重块,配重块外壁与安装槽内壁相贴,配重块的密度大于转板的密度。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的设置能够使转板在自然状态下向污水管一侧倾斜,即转板上距离污水管越近的部分位置越低。
[0013]可选的,盖板上设有斜面,斜面距离引流槽越近的部分位置越低。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面的设置便于雨水流入引流槽内。
[0015]可选的,盖板上设有若干V型槽,V型槽与引流槽垂直并且连通。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型槽的设置使雨水能够更加顺利地流入引流槽内。
[0017]可选的,引流槽内设有格栅板。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较大尺寸的碎石从引流槽进入导水管内会砸到叶轮,使叶轮受损,而格栅网的设置则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
[0019]可选的,转板下方设有隔板,隔板与导水管内壁相贴。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板转动时,污水管与清水管会通过转板下方的空间连通,因此污水容易在此时进入清水管中,而隔板的设置则使污水无法进入清水管中。
[0021]可选的,转板上表面设有弧面,安装槽位于弧面上。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落到转板上,顺着弧面流到污水管或清水管中,不易流到转板与导水管侧壁的接缝处。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依据污水水量小冲击力低,清水水量大冲击力高的特点,实现了清水与污水分流的目标;
[0025]2.斜面与V型槽的设置使雨水能够更加顺畅地流入引流槽中。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图1隐藏盖板与导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图2的A部放大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导水管;2、盖板;3、引流槽;4、叶轮;5、第一转杆;6、污水管;7、清水管;8、转板;9、第二转杆;10、第一短杆;11、第二短杆;12、直杆;13、第三短杆;14、弹簧;15、安装槽;16、配重块;17、斜面;18、V型槽;19、格栅板;20、隔板;21、弧面;22、叶片;23、支撑条;24、蓄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参照图1,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导水管1,导水管1的径向截面为方形,导水管1竖直并且埋入地下。
[0033]参照图1与图2,导水管1管口处盖有盖板2,盖板2上表面与地表齐平,盖板2上沿自
身边长方向开有引流槽3,引流槽3用于将盖板2上的水引入导水管1中。此外,为了使盖板2上的水能够被更快地排入引流槽3中,在盖板2上开有若干V型槽18,所有V型槽18均与引流槽3垂直并且与引流槽3连通。
[0034]参照图1与图3,导水管1内转动连接有叶轮4,叶轮4由第一转杆5与若干叶片22组成,第一转杆5沿引流槽3长度方向设置,叶片22固定在第一转杆5外壁上,叶片22沿第一转杆5周向均匀分布,叶片22呈弧形,水流能够冲击叶片22的凹处,当水流足够大时,能够驱动叶轮4绕自身轴线旋转。
[0035]参照图3与图4,引流槽3内壁固定有一圈支撑条23,引流槽3内安装有格栅板19,格栅板19置于支撑条23上,格栅板19外壁与引流槽3内壁相贴。格栅板19主要用于阻隔雨水中裹挟的尺寸较大的杂质,如碎石等,若无格栅板19的存在,碎石从引流槽3进入导水管1中会砸中叶片22,致使叶片22受损,从而缩短叶片22的使用寿命。
[0036]参照图1与图3,导水管1远离盖板2的侧壁上连通污水管6与清水管7,污水管6与清水管7的轴线共线,污水管6与清水管7的径向截面均为方形。导水管1底端转动连接有转板8,转板8位于导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包括竖直的导水管(1),其特征在于,导水管(1)管口处设有盖板(2),盖板(2)上设有引流槽(3),导水管(1)内转动连接有叶轮(4),叶轮(4)的转轴为第一转杆(5),叶轮(4)能够受水流冲击旋转,导水管(1)远离盖板(2)的一端连通有同轴且水平的污水管(6)与清水管(7),导水管(1)底端转动连接有倾斜的转板(8),转板(8)靠近污水管(6)一侧的重量大于转板(8)靠近清水管(7)一侧的重量,转板(8)的转轴为第二转杆(9),第二转杆(9)与第一转杆(5)平行,转板(8)垂直于第二转杆(9)的两个侧面与导水管(1)内壁相贴,第一转杆(5)一端垂直固定有第一短杆(10),第二转杆(9)一端垂直固定有第二短杆(11),第一短杆(10)上铰接有直杆(12),直杆(12)另一端与第二短杆(11)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水管(1)外壁转动接有第三短杆(13),第三短杆(13)的转轴第一转杆(5)平行,第三短杆(13)位于第一短杆(10)上方,第三转杆的一端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琦王慧闵文一张迪王思倩刘沛白金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乾晟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