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509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外筒体和内分离筒体,所述内分离筒体置于外筒体的内侧,所述内分离筒体的外壁尺寸小于外筒体的内部尺寸,所述外筒体的底端中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内分离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分离排出孔,所述内分离筒体的内壁贴附有分离纱网层,所述内分离筒体的底部连接有污泥排出口,所述污泥排出口上安装控制阀门,所述污泥排出口的位置与排水口的位置对应。通过内分离筒体、外筒体的设置,能够实现内分离筒体、外筒体的接触、分离,方便进行排泥作用;通过控制阀门的设置,方便对污泥的排放启停控制;通过排水口、污泥排出口的接触、分离配合作用,能够实现排水和停止排水操作。能够实现排水和停止排水操作。能够实现排水和停止排水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0003]污水中通常会含有污泥,污水处理设备中通常不具备排泥装置,污水处理过程中处理池底部会沉积大量污泥,需要经常清理,耗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污水中通常会含有污泥,污水处理设备中通常不具备排泥装置,污水处理过程中处理池底部会沉积大量污泥,需要经常清理,耗费人力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外筒体和内分离筒体,所述内分离筒体置于外筒体的内侧,所述内分离筒体的外壁尺寸小于外筒体的内部尺寸,所述外筒体的底端中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内分离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分离排出孔,所述内分离筒体的内壁贴附有分离纱网层,所述内分离筒体的底部连接有污泥排出口,所述污泥排出口上安装控制阀门,所述污泥排出口的位置与排水口的位置对应,该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还包括平面移动机构,所述内分离筒体连接在平面移动机构的下端,所述内分离筒体的上表面侧边连接有污水进入口,所述污水进入口与内分离筒体的内腔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外筒体和内分离筒体同轴安装。
[0007]优选的,所述污泥排出口的外壁上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
[0008]优选的,所述排水口的内部上端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橡胶密封圈位置对应且相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平面移动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安装有横向伺服滑台,所述横向伺服滑台的下表面安装卷扬机,所述卷扬机上连接收卷绳索,所述收卷绳索的下端连接在内分离筒体的上表面中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通过内分离筒体、外筒体的设置,能够实现内分离筒体、外筒体的接触、分离,方便进行排泥作用;
[0012]2)通过控制阀门的设置,方便对污泥的排放启停控制;
[0013]3)通过排水口、污泥排出口的接触、分离配合作用,能够实现排水和停止排水操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外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内分离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内分离筒体、2外筒体、3排水口、4污水进入口、5分离排出孔、6分离纱网层、7污泥排出口、8密封圈、9控制阀门、10收卷绳索、11安装板、12横向伺服滑台、13卷扬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实施例: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外筒体2和内分离筒体1,所述内分离筒体1置于外筒体2的内侧,所述内分离筒体1的外壁尺寸小于外筒体2的内部尺寸,所述外筒体2的底端中部设置有排水口3,所述内分离筒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分离排出孔5,所述内分离筒体1的内壁贴附有分离纱网层6,所述内分离筒体1的底部连接有污泥排出口7,所述污泥排出口7上安装控制阀门9,所述污泥排出口7的位置与排水口3的位置对应,该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还包括平面移动机构,所述内分离筒体1连接在平面移动机构的下端,所述内分离筒体1的上表面侧边连接有污水进入口4,所述污水进入口4与内分离筒体1的内腔连通。
[0022]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体2和内分离筒体1同轴安装。
[0023]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排出口7的外壁上侧设置有密封圈8,所述密封圈8为橡胶密封圈。
[0024]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口3的内部上端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橡胶密封圈位置对应且相适配。
[0025]进一步地,所述平面移动机构包括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下表面安装有横向伺服滑台12,所述横向伺服滑台12的下表面安装卷扬机13,所述卷扬机13上连接收卷绳索10,所述收卷绳索10的下端连接在内分离筒体1的上表面中部。
[0026]工作原理:卷扬机13安装在横向伺服滑台12的滑鞍上,横向伺服滑台12通过滑鞍驱动卷扬机13横向移动,卷扬机13通过收卷绳索10能够对内分离筒体1上升和下降操作。
[0027]将待处理的废水通过污水进入口4加入内分离筒体1内,经过分离纱网层6的过滤作用,污泥被集中在内分离筒体1内,水通过分离排出孔5溢出到外筒体2内,预先将污泥排出口7插入在排水口3内(污泥排出口7的外壁直径不大于排水口3的内壁之间),且使得密封圈8支撑在排水口3上表面的密封槽内,实现密封,在外筒体2内对污水加入药剂或者曝气等
处理,经过处理后,将内分离筒体1上提,使得污泥排出口7从排水口3内脱离,外筒体2内的水从排水口3排出,当内分离筒体1内的污泥量达到需要排出的量时,通过卷扬机13将内分离筒体1吊起,通过横向伺服滑台12带动卷扬机13和收卷绳索10将内分离筒体1向侧边移动,之后打开9,将内分离筒体1内的污泥通过污泥排出口7释放即可。
[00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外筒体(2)和内分离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分离筒体(1)置于外筒体(2)的内侧,所述内分离筒体(1)的外壁尺寸小于外筒体(2)的内部尺寸,所述外筒体(2)的底端中部设置有排水口(3),所述内分离筒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分离排出孔(5),所述内分离筒体(1)的内壁贴附有分离纱网层(6),所述内分离筒体(1)的底部连接有污泥排出口(7),所述污泥排出口(7)上安装控制阀门(9),所述污泥排出口(7)的位置与排水口(3)的位置对应,该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还包括平面移动机构,所述内分离筒体(1)连接在平面移动机构的下端,所述内分离筒体(1)的上表面侧边连接有污水进入口(4),所述污水进入口(4)与内分离筒体(1)的内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利顺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