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鸟眼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89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鸟眼布,涉及针织面料,旨在解决衣物在汗液的作用下粘附皮肤表面,造成皮肤的不适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鸟眼层,所述鸟眼层由双面四针道编织而成,所述鸟眼层以十路为一循环,其组织结构依次为:第一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第二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三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浮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亚麻纱线具有良好的吸湿放湿的特点,能对皮肤表面产生的汗液进行吸湿放湿,调节皮肤表面的干湿度,保证皮肤的干湿,增加面料的舒适度。增加面料的舒适度。增加面料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鸟眼布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鸟眼布。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纺织品种类繁多。针织物可以先织成坯布,经裁剪、缝制而成各种针织品;也可以直接织成全成形或部分成形产品,如袜子、手套等。针织物除作衣着、生活和装饰用布外,在工业、农业和医疗卫生等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0003]现有的面料常用作服装的坯料,人们在穿着衣物进行运动时,尤其使在炎热的夏天,由于现有的纺织面料透气性差,衣物在汗液的作用下粘附皮肤表面,造成皮肤的不适。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鸟眼布,通过亚麻纱线具有良好的吸湿放湿的特点,能对皮肤表面产生的汗液进行吸湿放湿,调节皮肤表面的干湿度,保证皮肤的干湿,增加面料的舒适度。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鸟眼布,包括鸟眼层,所述鸟眼层由双面四针道编织而成,所述鸟眼层以十路为一循环,其组织结构依次为:
[0007]第一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
[0008]第二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0009]第三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浮线;
[0010]第四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0011]第五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浮线,成圈组织;
[0012]第六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集圈组织;
[0013]第七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0014]第八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浮线;
[0015]第九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0016]第十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浮线。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十路为一循环的鸟眼层中通过浮线位于若干成圈组织之间,使得鸟眼层上形成若干窝蜂状的孔洞,使得人们在穿着该面料时,能使体表的热量通过孔洞进行散热,从而减少汗液,解决了面料容易在汗液在作用下粘附皮肤表面,且有助于皮肤的散热,提高面料的透气舒适度。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路、第三路、第六路和第八路穿织的纱线采用第一色纱,所述第二路、第四路、第五路、第七路、第九路和第十路穿织的纱线采用第二色纱。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十路一循环的结构中采用第一色纱和第二色纱间隔排列,能提高面料的立体效果。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色纱和第二色纱均采用涤纶轻网络丝材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色纱和第二色纱均采用涤纶材质的轻纱网络丝,通过涤纶材质作为化纤具有良好的疏水能力,并通过轻纱网络丝具有质地轻薄的特点,使衣物更加轻盈舒适。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色纱为75D/52F,所述第二色纱为100D/96F。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选用75D/52F和100D/96F的涤纶纱线,使得在十路一循环织造时,各路纱线之间通过纱线粗细的差异,增大鸟眼层的上孔洞的间隙,提高面料的透气特点,并且采用75D和100D的规格,减小鸟眼层的回潮性,提高面料的舒适度。
[002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鸟眼层织得的门幅为183cm,所述鸟眼层的克重为150

155。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鸟眼层的克重为150至155,通过第一色纱和第二色纱具有轻的质量的同时,厚度适宜,能起到温湿度的调节,提高面料的舒适度。
[002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色纱和第二色纱外缠绕有亚麻纱线。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色纱和第二色纱外缠绕亚麻纱线,能通过亚麻纱线具有良好吸湿放湿的能提,进一步对皮肤表面的水分进行疏导,保持皮肤表面的干爽。
[002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以十路为一循环的鸟眼层中通过浮线位于若干成圈组织之间,使得鸟眼层上形成若干窝蜂状的孔洞,使得人们在穿着该面料时,能使体表的热量通过孔洞进行散热,从而减少汗液,解决了面料容易在汗液在作用下粘附皮肤表面,且有助于皮肤的散热,提高面料的透气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的三角配置图;
[0031]图2为本技术的编织图;
[0032]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色纱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第一色纱;2、亚麻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5]一种新型鸟眼布,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通过圆机以双面四针道编织而成的鸟眼层,鸟眼层织得的门幅为183cm,鸟眼层的克重为150

155,其中,鸟眼层以十路为一循环,其组织结构依次为:第一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第二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三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浮线;第四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五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浮线,成圈组织;第六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集圈组织;第七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八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浮线;第九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十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浮线。
[0036]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路、第三路、第六路和第八路穿织的纱线采用第一色纱1,第二路、第四路、第五路、第七路、第九路和第十路穿织的纱线采用第二色纱,其中第一色纱1和第二色纱均采用涤纶轻网络丝材质,具体的,第一色纱1为75D/52F,第二色纱为100D/96F,第一色纱1和第二色纱外通过涡流纺纱工艺缠绕有亚麻纱线2。
[0037]鸟眼层以十路一循环进行织造,且通过浮线的设置,使得在各路之间的浮线形成若干鸟眼结构,能增加面料的透气性能,并且通过若干相间排列的成圈组织,能提高鸟眼布的编织强度,并且第一路和第六路中设置集圈组织,通过集圈组织具有良好的抗脱散性,能进一步提高面料的强度,并且人们在穿着该面料制得的衣物时,由于鸟眼层采用75D/52F和100D/96F的涤纶纱线制成,通过涤纶材质具有良好的强度以及疏水特点,能减小面料吸附汗液而粘附在皮肤表面影响人们的穿着体验,并且通过涡流纺纱的工艺将亚麻纱线2缠绕第一色纱1和第二色纱外进行合股操作,通过亚麻纱线2具有良好的吸湿放湿的特点,能对皮肤表面产生的汗液进行吸湿放湿,调节皮肤表面的干湿度,保证皮肤的干湿,增加面料的舒适度。
[003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鸟眼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鸟眼层,所述鸟眼层由双面四针道编织而成,所述鸟眼层以十路为一循环,其组织结构依次为:第一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第二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三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浮线;第四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五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浮线,成圈组织;第六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集圈组织;第七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八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浮线;第九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十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浮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鸟眼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亦巍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迪阳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