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具体包括:承载箱,且安装在所述方形箱体内腔底部中间位置的清理气泵,以及安装在所述方形箱体内腔底部且位于所述清理气泵两侧的清理装置,以及开设在所述方形箱体顶部的贯穿气孔,所述清理装置包括:通气横管,且所述球头管体外表面底部且位于所述方形箱体箱板两侧的导气管,以及安装在所述导气管底部的转向横管,且安装在所述转向横管相互靠近一端的清理轮,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通过清理气泵的设置,利用气流对轨道铁轨进行清理,降低设备在清理过程中对外界条件的需求,提升设备的适用范围,同时气流的清理对铁轨清理的更加全面彻底,不会产生因机械清理产生残留的现象。象。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为一种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轨道两侧及轨枕上的道砟无法清理或是清理不干净,影响下一道工序——捣固作业。道砟淹没轨腰时,捣固车滚轮就无法夹持,导致轨道高程无法调节;枕木被道砟淹没不易被观察,易引起捣固车震动叉作用到轨枕上,导致震动叉的损坏。
[0003]现有的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或自身使用调节的影响,难以进行持续清的清理工作,同时通过机械进行传动清理,容易对棱角处产生残留,导致清理不够彻底,影响轨道交通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或自身使用调节的影响,难以进行持续清的清理工作,同时通过机械进行传动清理,容易对棱角处产生残留,导致清理不够彻底,影响轨道交通的安全性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具体包括:
[0008]承载箱,该承载箱具有方形箱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方形箱体底部两侧的贴合滚轮,且安装在所述方形箱体内腔底部中间位置的清理气泵,以及安装在所述方形箱体内腔底部且位于所述清理气泵两侧的清理装置,且安装在所述形箱体内腔底部且位于所述清理气泵正面和背面的辅助装置,以及开设在所述方形箱体顶部的贯穿气孔,通过清理气泵的设置,利用气流对轨道铁轨进行清理,降低设备在清理过程中对外界条件的需求,提升设备的适用范围,同时气流的清理对铁轨清理的更加全面彻底,不会产生因机械清理产生残留的现象。所述清理装置包括:
[0009]通气横管,该通气横管具有球头管体,以及所述球头管体贯穿所述方形箱体并延伸至所述方形箱体外壁,且所述球头管体外表面底部且位于所述方形箱体箱板两侧的导气管,以及安装在所述导气管底部的转向横管,且安装在所述转向横管相互靠近一端的清理轮。通过导气管的设置使得清理轮之间的间距可进行小幅度的调整,用以适用于不动规格的铁轨清理,同时导气管自身可通过添加之间件形成对清理轮鼓风角度的调节,集中气流进行清理,避免气流四散导致气流冲击力不足。
[0010]优选的,所述清理轮包括:
[0011]轮体,该轮体具有圆柱主体,以及开设在所述圆柱主体中间位置的圆孔腔,且开设在所述圆孔腔内表面的弧形导孔,以及安装在所述圆柱主体外表面的清理毛刷。通过弧形
导孔的设置使得气流对轮体产生冲击力,促进轮体进行转动,实现间歇的气流冲击清理,避免直冲气流造成道砟垂直受力造成卡死现象,同时与清理毛刷形成相互之间的配合,提升清理效率。
[0012]优选的,所述轮体靠近所述导气管的一侧与所述转向横管连通,且所述轮体位于所述贴合滚轮中间位置。通过气流的清理加工,促进设备周边气流的流动,降低设备因自身运动产生的摩擦热量,保护设备自身材料性质的不变,同时降低热疲劳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正常工作状态。
[0013]优选的,所述辅助装置包括:
[0014]感应线圈,该感应线圈具有波浪型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波浪型主体两侧的电磁铁,且设置在所述波浪型主体上方的定位转轴,以及安装在所述定位转轴外表面中间位置的的转筒,且安装在所述转筒外表面的磁铁扇板。通过感应线圈和电磁铁的设置,将清理气泵的吸力进行转化,产生电磁力对设备中磁性转柱进行补磁,确保贴合滚轮与轨道铁轨之间连接的紧密性,避免运动过程中因磁力损耗产生脱轨现象的发生。
[0015]优选的,所述贴合滚轮包括:
[0016]强化板,该强化板具有条形板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条形板体底部且位于所述清理装置两侧的双弧形架板,且安装在所述双弧形架板相互靠近一侧底部中间位置的支撑转轮,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转轮远离双弧形架板一侧中间位置的磁性转柱。通过双弧形架板的设置,对支撑转轮在铁轨上运动时受到道砟影响产生的起伏冲击力进行分散,避免其对设备内部构件安全的影响,同时磁性转柱的设置对支撑转轮进行位置的限定,避免运动路径产生变化,确保清理加工的准确性。
[0017]一种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步骤一:设备移动至轨道铁轨上,将磁性转柱嵌入轨道铁轨两侧;
[0019]步骤二:启动清理气泵,使得清理气泵进行吸气,气流通过承载箱顶部的贯穿气孔输入;
[0020]步骤三:气流的流动带动辅助装置中的磁铁扇板进行转动,使得感应线圈切割磁铁扇板的磁场线,使得感应线圈产生电流,并将电流传输给电磁铁;
[0021]步骤四:气流通过清理气泵加压后输入清理装置的通气横管内部,经由导气管、转向横管的导向输入清理轮内部;
[0022]步骤五:气流进入清理轮内部的圆孔腔内,并通过弧形导孔的导流向外输出气体,同时利用气流的冲击力带动轮体进行转动,带动清理毛刷配合气流进行清理;
[0023]步骤六:通过外界的推动设备对清理装置整体进行推动,使得设备整体沿着轨道铁轨进行运动,同时电磁铁不断的对磁性转柱进行补磁,气流辅助对磁性转柱冷却,使得与铁轨紧密贴合,直至清理完成。
[0024](三)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6](一)、该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通过清理气泵的设置,利用气流对轨道铁轨进行清理,降低设备在清理过程中对外界条件的需求,提升设备的适用范围,同时气流的清理对铁轨清理的更加全面彻底,不会产生因机械清理产生残留的现象。
[0027](二)、该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通过导气管的设置使得清理轮之间的间距可进
行小幅度的调整,用以适用于不动规格的铁轨清理,同时导气管自身可通过添加之间件形成对清理轮鼓风角度的调节,集中气流进行清理,避免气流四散导致气流冲击力不足。
[0028](三)、该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通过弧形导孔的设置使得气流对轮体产生冲击力,促进轮体进行转动,实现间歇的气流冲击清理,避免直冲气流造成道砟垂直受力造成卡死现象,同时与清理毛刷形成相互之间的配合,提升清理效率。
[0029](四)、该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通过气流的清理加工,促进设备周边气流的流动,降低设备因自身运动产生的摩擦热量,保护设备自身材料性质的不变,同时降低热疲劳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正常工作状态。
[0030](五)、该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通过感应线圈和电磁铁的设置,将清理气泵的吸力进行转化,产生电磁力对设备中磁性转柱进行补磁,确保贴合滚轮与轨道铁轨之间连接的紧密性,避免运动过程中因磁力损耗产生脱轨现象的发生。
[0031](六)、该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通过双弧形架板的设置,对支撑转轮在铁轨上运动时受到道砟影响产生的起伏冲击力进行分散,避免其对设备内部构件安全的影响,同时磁性转柱的设置对支撑转轮进行位置的限定,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具体包括:承载箱(1),该承载箱(1)具有方形箱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方形箱体底部两侧的贴合滚轮(2),且安装在所述方形箱体内腔底部中间位置的清理气泵(3),以及安装在所述方形箱体内腔底部且位于所述清理气泵(3)两侧的清理装置(4),且安装在所述形箱体内腔底部且位于所述清理气泵(3)正面和背面的辅助装置(5),以及开设在所述方形箱体顶部的贯穿气孔(6),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装置(4)包括:通气横管(41),该通气横管(41)具有球头管体,以及所述球头管体贯穿所述方形箱体并延伸至所述方形箱体外壁,且所述球头管体外表面底部且位于所述方形箱体箱板两侧的导气管(42),以及安装在所述导气管(42)底部的转向横管(43),且安装在所述转向横管(43)相互靠近一端的清理轮(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轮(44)包括:轮体(441),该轮体(441)具有圆柱主体,以及开设在所述圆柱主体中间位置的圆孔腔(442),且开设在所述圆孔腔(442)内表面的弧形导孔(443),以及安装在所述圆柱主体外表面的清理毛刷(44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441)靠近所述导气管(42)的一侧与所述转向横管(43)连通,且所述轮体(441)位于所述贴合滚轮(2)中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道砟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5)包括:感应线圈(51),该感应线圈(51)具有波浪型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波浪型主体两侧的电磁铁(52),且设置在所述波浪型主体上方的定位转轴(53),以及安装在所述定位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吴永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