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蔺壮壮专利>正文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43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包括动力总成、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其中,所述动力总成驱动连接到所述前桥总成和/或所述后桥总成,以驱动所述前桥总成和/或所述后桥总成。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可显著提高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性和越野性能,同时改善用于电池的布置空间。改善用于电池的布置空间。改善用于电池的布置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混合动力车辆通常需要较大的电池布置空间,导致车辆中用于布置发动机或传动装置的布置空间被压缩。此外,不同的车辆类型可能具有不同的电池布置位置,因此,针对不同的车辆类型通常需要不同的传动系布置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合动力车辆。
[0004]具体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0005]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包括动力总成、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其中,所述动力总成驱动连接到所述前桥总成和/或所述后桥总成,以驱动所述前桥总成和/或所述后桥总成。
[0006]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第一离合器、第一电机、第二离合器和变速器。
[0007]其中,所述第一离合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一电机之间以将所述发动机选择性地驱动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机,从而将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选择性地传递到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变速器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电机选择性地驱动连接到所述变速器,从而所述变速器能够接收来自所述发动机和/或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力并且通过变速器输出轴向前桥总成和/或后桥总成传递驱动力。
[0008]所述前桥总成驱动连接到所述变速器输出轴,并且包括前桥差速器和车轮。
[0009]其中,所述前桥差速器驱动连接到所述变速器的所述变速器输出轴,并且所述车轮设置在所述前桥差速器的两侧并且驱动连接到所述前桥差速器,以接收来自所述发动机和/或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力。
[0010]所述后桥总成驱动连接到所述变速器输出轴,并且包括后桥第一半轴、第二电机、第一行星齿轮组件、第四锥齿轮、后桥差速器、第二行星齿轮组件、第三电机和后桥第二半轴。
[0011]其中,所述后桥差速器设置在所述后桥第一半轴和所述后桥第二半轴之间,所述后桥差速器通过所述第四锥齿轮驱动连接到所述变速器输出轴,并且所述后桥差速器还驱动连接到所述后桥第一半轴和所述后桥第二半轴,以将所述后桥差速器从所述变速器输出轴接收的驱动力分别传递到所述后桥第一半轴和所述后桥第二半轴。
[0012]其中,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到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件以向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件传递驱动力,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件还驱动连接到所述后桥第一半轴,从而所述后桥第一半轴能够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力,所述第三电机驱动连接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以向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传递驱动力,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还驱动连接到所述后桥第二半轴,从而所述后桥第二半轴能够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电机的驱动力。
[0013]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包括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齿轮、第一大齿圈和第一
太阳轮,所述第一行星架固定连接到所述后桥第一半轴并且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外啮合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大齿圈内,所述第一大齿圈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内啮合,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到所述第一太阳轮。
[0014]其中,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齿轮、第二大齿圈和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行星架固定连接到所述后桥第二半轴并且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外啮合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大齿圈内,所述第二大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内啮合,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到所述第二太阳轮。
[0015]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
[0016]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可实现两种动力总成布置形式,第一种是发动机横向布置,第二种是发动机纵向布置。通过这两种布置方式,可广泛应用于具有不同电池布置位置的混合动力车辆,从而提高适用性。
[0017]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总成可实现发动机和第一电机的混合驱动,并且可利用前桥差速器和后桥差速器来实现四轮驱动,从而可提高车辆的越野性能和及时响应能力。此外,仅通过利用集成在前桥差速器上的锥齿轮,使后桥差速器接收发动机和/或第一电机的驱动力,可简化传动系统的结构,并且增加用于电池的布置空间。
[0018]3,通过在后桥差速器的两侧分别布置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从而可分别驱动后桥差速器两侧的车轮,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越野性能。并且,当车辆前轮或后轮陷入坑洼区域时,可单独利用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中的一者或两者进行驱动,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后桥总成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
[0022]其中:10

发动机,11

第一离合器,12

第一电机,13

第二离合器,14

变速器,15

主减主动齿轮,16

主减从动齿轮,17

前桥差速器,18

车轮,19

第一锥齿轮,20

第二锥齿轮,21

第三离合器,22

第三锥齿轮,23

分动箱,24

前桥传动轴,25

第五锥齿轮,26

第六锥齿轮,30

后桥总成,301

后桥第一半轴,302

第一行星架,303

第一行星齿轮,304

第一大齿圈,305

第一太阳轮,306

第二电机,307

第四锥齿轮,308

后桥差速器,309

第三电机,310

第二太阳轮,311

第二行星齿轮,312

第二大齿圈,313

第二行星架,314

后桥第二半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包括动力总成、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30。动力总成驱动连接到前桥总成和/或后桥总成30,以驱动前桥总成和/或后桥总成30。
[0025]动力总成可包括发动机10、第一离合器11、第一电机12、第二离合器13和变速器14。发动机10和第一电机12均可作为驱动源来为混合动力车辆提供驱动力。
[0026]第一离合器11设置在发动机10和第一电机12之间以将发动机10选择性地驱动连接到第一电机12,从而将发动机10的驱动力选择性地传递到第一电机12。例如,当第一离合器11结合时,发动机10和第一电机12可连接在一起,从而第一电机12可从发动机10接收动力,而当第一离合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包括动力总成、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30),其中,所述动力总成驱动连接到所述前桥总成和/或所述后桥总成(30),以驱动所述前桥总成和/或所述后桥总成(30),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10)、第一离合器(11)、第一电机(12)、第二离合器(13)和变速器(14),其中,所述第一离合器(11)设置在所述发动机(10)和所述第一电机(12)之间以将所述发动机(10)选择性地驱动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机(12),从而将所述发动机(10)的驱动力选择性地传递到所述第一电机(12),所述第二离合器(13)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12)和所述变速器(14)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电机(12)选择性地驱动连接到所述变速器(14),从而所述变速器(14)能够接收来自所述发动机(10)和/或所述第一电机(12)的驱动力并且通过变速器输出轴向前桥总成和/或后桥总成传递驱动力;所述前桥总成驱动连接到所述变速器输出轴,并且包括前桥差速器(17)和车轮(18),其中,所述前桥差速器(17)驱动连接到所述变速器(14)的所述变速器输出轴,并且所述车轮(18)设置在所述前桥差速器(17)的两侧并且驱动连接到所述前桥差速器(17),以接收来自所述发动机(10)和/或所述第一电机(12)的驱动力;所述后桥总成(30)驱动连接到所述变速器输出轴,并且包括后桥第一半轴(301)、第二电机(306)、第一行星齿轮组件、第四锥齿轮(307)、后桥差速器(308)、第二行星齿轮组件、第三电机(309)和后桥第二半轴(314);其中,所述后桥差速器(308)设置在所述后桥第一半轴(301)和所述后桥第二半轴(314)之间,所述后桥差速器(308)通过所述第四锥齿轮(307)驱动连接到所述变速器输出轴,并且所述后桥差速器(308)还驱动连接到所述后桥第一半轴(301)和所述后桥第二半轴(314),以将所述后桥差速器(308)从所述变速器输出轴接收的驱动力分别传递到所述后桥第一半轴(301)和所述后桥第二半轴(3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306)驱动连接到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件以向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件传递驱动力,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件还驱动连接到所述后桥第一半轴(301),从而所述后桥第一半轴(301)能够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电机(306)的驱动力,所述第三电机(309)驱动连接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以向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传递驱动力,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还驱动连接到所述后桥第二半轴(314),从而所述后桥第二半轴(314)能够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电机(309)的驱动力,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包括第一行星架(302)、第一行星齿轮(303)、第一大齿圈(304)和第一太阳轮(30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B六零K六二四
申请(专利权)人:蔺壮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