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423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31
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暂养箱、安装在暂养箱外侧的第一支撑架,暂养箱下端前侧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底板,暂养箱左右两侧都固定连接有支撑块,第一支撑架左右两端内侧都开有支撑槽,支撑块滑动连接在支撑槽内,支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暂养箱后端左右两侧都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后端都啮合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第一齿轮下端都啮合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第二支撑架内侧开有移动槽,连接板滑动连接在移动槽内,连接板下端固定连接有滑环,滑环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位于底板下端。挡板位于底板下端。挡板位于底板下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贝类作为常用的水体生态修复治理生物,可降低水体中颗粒有机物(藻类和有机碎屑)的浓度,间接控制氮磷营养盐浓度,耦合水层

底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营造生物生境。目前人工贝类生态修复通用方式是将苗种打包后,由运输船运至放流海域,再由人工操作,将苗种播撒在某一处海域。由于贝类苗种在投放到海底后大致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够实现附着,这使得贝类苗种投放到海底到实现附着的期间很容易被海流带走,随机分布到海底各处,而很多的海底并不适合贝类苗种附着生长(例如底泥性底质海区),使得很大一部分类贝类苗种无法成活,导致目前的人工贝类生态修复方式的贝类苗种的成活率不佳,影响贝类生态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不仅可以避免贝类苗种在实现附着之前被海流带走,而且能够提高贝类苗种的成活率,保证贝类生态修复效果。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暂养箱、安装在暂养箱外侧的第一支撑架,所述暂养箱下端前侧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底板,暂养箱左右两侧都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架左右两端内侧都开有支撑槽,支撑块滑动连接在支撑槽内,支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暂养箱后端左右两侧都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后端都啮合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第一齿轮下端都啮合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第二支撑架内侧开有移动槽,连接板滑动连接在移动槽内,连接板下端固定连接有滑环,滑环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位于底板下端,挡板下端设有支撑板,第二支撑架内侧开有滑移槽,支撑板滑动连接在滑移槽内,支撑板下方设有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架内侧的固定板,支撑板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的一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当暂养箱内的贝类苗种逐渐长大、增重,暂养箱下沉带动第一齿条向下移动,第一齿条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条向后移动,第二齿条带动挡板向后移动,挡板远离底板,底板由于扭簧的作用弹开,使得暂养箱底部开启,贝类移动到暂养箱外侧,可以分布到海底的岩礁上,可有效避免贝类苗种在实现附着之前被海流带走,分布到不适合贝类苗种附着生长的海底区域,从而降低贝类苗种的成活率。
[0005]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暂养箱前端固定连接有框架,框架下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筒体,第一筒体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块,第一活塞块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穿出框架,第一筒体上方设有固定连接在框架内侧的第二筒体,第二筒体与第一
筒体支架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二筒体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块,第二活塞块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上端设有密封桶,密封桶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袋,密封桶内侧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密封块,密封桶内侧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密封块,上密封块和下密封块通过固定轴连接,密封桶左右两端都固定连接有凸块,凸块远离密封桶一端开有定位孔,定位孔内滑动连接有滑轴,框架左右两端设有与定位孔相适配的圆孔,滑轴滑动连接在圆孔内,滑轴远离框架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靠近框架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的一端,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框架外侧,第二活塞杆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框架左右两端都开有滑动槽,固定杆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固定杆左右两端都固定连接有推块,底板弹开时推动第一活塞杆向前移动,将第一筒体内的气体推到第二筒体内使得第二活塞杆向上移动,第二活塞杆推动下密封块上移,将上密封块和下密封块内的压缩气体释放到密封袋内,密封袋向上浮起,提示贝类附着完成。
[0006]进一步完善,所述上密封块横截面的大小比下密封块小,避免密封块掉入密封袋内,使得密封袋不密封。
[0007]进一步完善,所述密封桶下端固定连接有绳子的一端,绳子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框架上,使得密封袋上浮时可以提示暂养箱所在的位置。
[0008]进一步完善,所述框架上端前侧在的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外侧固定连接有盖板,转轴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第一活塞杆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条,第四齿条下端和第三齿轮啮合,盖板避免密封袋没有充气时,跑到框架外侧,造成密封袋的损伤。
[0009]进一步完善,所述框架右端固定连接有滑框,第三连接杆滑动连接在滑框内,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0010]进一步完善,所述第一活塞杆后端固定连接有圆盘,增加接触面积,避免底板的损伤。
[0011]进一步完善,所述第一支撑架外侧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左右两端下侧都固定连接有滑块,第二支撑架左右两端内侧开有滑槽,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滑块上方都设有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三齿条,第三齿条远离第一支撑架一端啮合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前后两端都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第二支撑架前后两端都连接有腔体,第一连接轴穿入腔体内,第一连接轴远离第二齿轮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下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外侧转动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固定连接在腔体上,第二连接轴下端开有滑孔,滑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三连接轴,滑孔外侧设有开在第二连接轴上的卡槽,第三连接轴外侧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滑动连接在卡槽内,第三连接轴下端固定连接有螺钉,螺钉与腔体下端螺纹连接,螺钉可以将第二支撑架更好的固定。
[0012]进一步完善,所述滑块远离第一支撑架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滑槽远离第一支撑架一端设有开在第二支撑架上的限位槽,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0013]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贝类苗种放入暂养箱内,固定住第一支撑架进行下降,第二支撑架先接触海底,第一支撑架由于重力作用继续下沉,第三齿条下移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
动第一连接轴转动,第一连接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二连接轴转动, 第二连接轴带动第三连接轴转动,第三连接轴带动螺钉转动,由于螺钉和框架下端为螺纹连接,使得螺钉在转动过程中会下降,将螺钉钉入海底进行固定;步骤二:贝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增重,使得暂养箱下沉,暂养箱带动第一齿条下移,第一齿条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条后移,第二齿条带动连接板后移,连接板带动滑环后移,滑环带动滑杆后移,滑杆带动挡板后移,使得挡板远离底板,底板通过扭簧的作用弹开,使得暂养箱底部开启,贝类依附到海底;步骤三:底板弹开推动圆盘前移,圆盘带动第一活塞杆前移,第一活塞杆带动第一活塞块前移,第一活塞块将第一筒体内的气体通过连接管输送到第二筒体内,使得第二活塞块上移,第二活塞块带动第二活塞杆上移,第二活塞杆带动下密封块上移,下密封块通过固定轴带动上密封块上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暂养箱(1)、安装在暂养箱(1)外侧的第一支撑架(2),其特征是:所述暂养箱(1)下端前侧通过扭簧(12)转动连接有底板(11),暂养箱(1)左右两侧都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所述第一支撑架(2)左右两端内侧都开有支撑槽(21),支撑块(13)滑动连接在支撑槽(21)内,支撑块(13)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11)的一端,第一弹簧(2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2)上,暂养箱(1)后端左右两侧都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14),第一齿条(14)后端都啮合有第一齿轮(22),第一齿轮(22)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架(2)上,第一齿轮(22)下端都啮合有第二齿条(231),第二齿条(231)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32),第二支撑架(3)内侧开有移动槽(23),连接板(232)滑动连接在移动槽(23)内,连接板(232)下端固定连接有滑环(233),滑环(233)内滑动连接有滑杆(24),滑杆(24)下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41),挡板(241)位于底板(11)下端,挡板(241)下端设有支撑板(251),第二支撑架(3)内侧开有滑移槽(25),支撑板(251)滑动连接在滑移槽(25)内,支撑板(251)下方设有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架(3)内侧的固定板(253),支撑板(251)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52)的一端,第二弹簧(2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5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暂养箱(1)前端固定连接有框架(4),框架(4)下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筒体(41),第一筒体(41)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块(411),第一活塞块(411)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杆(412),第一活塞杆(412)穿出框架(4),第一筒体(41)上方设有固定连接在框架(4)内侧的第二筒体(42),第二筒体(42)与第一筒体(41)支架通过连接管(423)连接,第二筒体(42)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块(421),第二活塞块(421)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杆(422),第二活塞杆(422)上端设有密封桶(43),密封桶(43)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袋(435),密封桶(43)内侧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密封块(431),密封桶(43)内侧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密封块(432),上密封块(431)和下密封块(432)通过固定轴(436)连接,密封桶(43)左右两端都固定连接有凸块(433),凸块(433)远离密封桶(43)一端开有定位孔(434),定位孔(434)内滑动连接有滑轴(451),框架(4)左右两端设有与定位孔(434)相适配的圆孔(45),滑轴(451)滑动连接在圆孔(45)内,滑轴(451)远离框架(4)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453),定位块(453)靠近框架(4)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452)的一端,第三弹簧(4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框架(4)外侧,第二活塞杆(422)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24),框架(4)左右两端都开有滑动槽(44),固定杆(424)滑动连接在滑动槽(44)内,固定杆(424)左右两端都固定连接有推块(4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密封块(431)横截面的大小比下密封块(432)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密封桶(43)下端固定连接有绳子(437)的一端,绳子(43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框架(4)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框架(4)上端前侧在的转动连接有转轴(461),转轴(461)外侧固定连接有盖板(46),转轴(461)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462),第一活塞杆(412)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14),第一连接杆(414)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15),第二连接杆(415)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416),第三连接杆(416)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条(417),第四齿条(417)下端和第三齿轮(462)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框架(4)右端固
定连接有滑框(47),第三连接杆(416)滑动连接在滑框(47)内。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底贝类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活塞杆(412)后端固定连接有圆盘(413)。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伊剑锋徐海根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