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抑制饮用水管网末端水体中的条件致病菌生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417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30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抑制饮用水管网末端水体中的条件致病菌生长的方法,包括:确定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根据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确定饮用水管网输配系统中消毒剂余量目标值和/或颗粒物数量目标值和/或浊度目标值;将消毒剂余量目标值和/或颗粒物数量目标值和/或浊度目标值输入至饮用水管网输配监测系统中,通过调控管网消毒剂余量或颗粒物数量或浊度值,使饮用水管网水体中的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达到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采用此种方法,既省去大量取样定量分析条件致病菌的繁琐工作,又达到抑制条件致病菌生长的目的。菌生长的目的。菌生长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抑制饮用水管网末端水体中的条件致病菌生长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饮用水管网末端水体微生物风险控制
,尤其涉及用于抑制饮用水管网末端水体中的条件致病菌生长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条件致病菌,即是在特定条件下导致人体发病的细菌。条件致病菌已成为饮用水相关介水传播疾病暴发的重要病原之一,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例如,嗜肺军团菌、鸟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可以作为它们宿主的原生动物阿米巴原虫等。这些条件致病菌属于非粪源性病原体,能够在贫营养的饮用水管网系统中再生长,并且具有较强的的耐热和抗消毒剂的能力。条件致病菌主要通过气溶胶、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对老人、幼童等免疫力低下人群造成巨大的威胁。
[0003]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和菌落总数是相关标准中规定的水质常规指标检测项目。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为不得检出,而菌落总数检出标准为小于100CFU/mL(CFU,Colony

Forming Units,菌落形成单位)。由于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Plate Count Agar,PCA)成分较为简单,能够培养出来的细菌种类较少,一般饮用水输配系统中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较易满足国标要求。自来水中条件致病菌年感染风险指人通过饮用自来水或其他方式接触条件致病菌在1年内感染疾病的风险值。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条件致病菌年感染风险值一般要求在10
‑3以下,而美国环保署USEPA一般要求在10
‑4以下。为了满足相关标准中对微生物指标的要求,水厂一般采用消毒的方式进行控制微生物风险。
[0004]但是,目前对条件致病菌并没有严格的控制标准,且由于条件致病菌的培养条件比较苛刻,因此目前缺乏对于条件致病菌进行量化控制的方法和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抑制饮用水管网末端水体中的条件致病菌生长的方法,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抑制饮用水管网末端水体中的条件致病菌生长的方法,包括:
[0007]确定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
[0008]根据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确定上述饮用水管网输配系统中消毒剂余量目标值和/或颗粒物数量目标值和/或浊度目标值;
[0009]将上述消毒剂余量目标值和/或上述颗粒物数量目标值和/或浊度目标值输入至上述饮用水管网输配监测系统中,通过调控管网消毒剂余量或颗粒物数量或浊度值,使上述饮用水管网水体中的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达到上述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
[001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根据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确定上述饮用水管网输配系统中消毒剂余量目标值和/或颗粒物数量目标值和/或浊度目标值,包括:
[0011]获取不同消毒剂余量的饮用水水体样品;
[0012]检测上述饮用水水体样品中的条件致病菌数量;
[0013]根据上述条件致病菌数量确定上述饮用水水体样品的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
[0014]根据上述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与其对应的上述饮用水水体样品的上述消毒剂余量构建第一函数;
[0015]根据上述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和上述第一函数确定上述消毒剂余量目标值。
[001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根据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确定上述饮用水管网输配系统中消毒剂余量目标值和/或颗粒物数量目标值和/或浊度目标值,包括:
[0017]获取不同颗粒物数量的饮用水水体样品;
[0018]检测上述饮用水水体样品中的条件致病菌数量;
[0019]根据上述条件致病菌数量确定上述饮用水水体样品的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
[0020]根据上述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与其对应的上述饮用水水体样品的上述颗粒物数量构建第二函数;
[0021]根据上述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和上述第二函数确定上述颗粒物数量目标值。
[002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根据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确定上述饮用水管网输配系统中消毒剂余量目标值和/或颗粒物数量目标值和/或浊度目标值,包括:
[0023]获取不同浊度数值的饮用水水体样品;
[0024]检测上述饮用水水体样品中的条件致病菌数量;
[0025]根据上述条件致病菌数量确定上述饮用水水体样品的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
[0026]根据上述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与其对应的上述饮用水水体样品的上述浊度数值构建第三函数;
[0027]根据上述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和上述第三函数确定上述浊度目标值。
[002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消毒剂余量目标值包括下述三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
[0029]上述饮用水管网水体中的自由余氯的含量在0.05mg/L以上;
[0030]上述饮用水管网水体中的总氯的含量在0.35mg/L以上;
[0031]上述饮用水管网水体中的二氧化氯的含量在0.08mg/L以上。
[003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消毒剂余量目标值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
[0033]上述饮用水管网水体中的自由余氯的含量包括0.15~0.2mg/L;
[0034]上述饮用水管网水体中的总氯的含量包括0.35~0.5mg/L。
[003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颗粒物数量目标值小于300;上述浊度目标值包括0.25~0.35NTU。
[003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条件致病菌年风险的目标值包括10
‑4~10
‑3。
[003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
[0038]通过臭氧

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上述饮用水管网中的有机微生物,抑制条件致病菌的生长。
[003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臭氧

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工艺参数包括:
[0040]上述饮用水管网中的臭氧投加量包括0.8~1.2mg/L;上述饮用水管网中的水与生
物活性炭接触时间包括15~30min。
[0041]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的其中之一或其中的一部分。
[0042]根据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与饮用水管网水体中的消毒剂余量和/或颗粒物数量的相关性,确定抑制条件致病菌生长所需的控制饮用水管网水体中的消毒剂余量和/或颗粒物数量,并通过调节饮用水管网输配系统中的消毒剂量和颗粒物量,控制饮用水管网末端的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既省去大量取样定量分析条件致病菌的繁琐工作,又达到抑制条件致病菌生长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4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0044]图1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不同自由余氯浓度与管网水体中异养菌平板计数的关系示意图;
[0045]图1B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抑制饮用水管网水体中的条件致病菌生长的方法,包括:确定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根据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确定所述饮用水管网输配系统中消毒剂余量目标值和/或颗粒物数量目标值和/或浊度目标值;将所述消毒剂余量目标值和/或所述颗粒物数量目标值和/或浊度目标值输入至所述饮用水管网输配监测系统中,通过调控管网消毒剂余量或颗粒物数量或浊度值,使所述饮用水管网水体中的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达到所述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确定所述饮用水管网输配系统中消毒剂余量目标值和/或颗粒物数量目标值和/或浊度目标值,包括:获取不同消毒剂余量的饮用水水体样品;检测所述饮用水水体样品中的条件致病菌数量;根据所述条件致病菌数量确定所述饮用水水体样品的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根据所述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与其对应的所述饮用水水体样品的所述消毒剂余量构建第一函数;根据所述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和所述第一函数确定所述消毒剂余量目标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确定所述饮用水管网输配系统中消毒剂余量目标值和/或颗粒物数量目标值和/或浊度目标值,包括:获取不同颗粒物数量的饮用水水体样品;检测所述饮用水水体样品中的条件致病菌数量;根据所述条件致病菌数量确定所述饮用水水体样品的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根据所述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与其对应的所述饮用水水体样品的所述颗粒物数量构建第二函数;根据所述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和所述第二函数确定所述颗粒物数量目标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条件致病菌年风险值的目标值确定所述饮用水管网输配系统中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波石宝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