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雪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74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雪蜡车,采用的方案是:包括牵引头、行走装置和厢体,所述牵引头的前部设置有低风阻驾驶室,所述牵引头的后部设置有超低位鞍座,所述行走装置通过牵引销连接在超低位鞍座上,所述厢体安装在行走装置上;所述厢体为伸缩厢体,所述行走装置上设置有多个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与厢体连接可驱动厢体伸展和收缩;所述厢体上安装有加热系统,所述厢体的外部安装有发电装置,所述厢体的内部安装有智能打蜡台用于打蜡,所述厢体的内部空间分区布置;所述牵引头底盘的后桥为并装三桥电控气囊悬架结构,且最后一根后桥具有随动转向功能;所述行走装置的后部设置行走支撑机构以及厢体支撑机构。弥补了国内雪蜡车的空白。弥补了国内雪蜡车的空白。弥补了国内雪蜡车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雪蜡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重型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雪蜡车。

技术介绍

[0002]打蜡房是高度保密的地方,各国都有特有的打蜡方式和为比赛准备的新型蜡质。而移动便捷的雪蜡车成为打蜡房的首选替代品,雪蜡车是提供给各支队伍在比赛期间的打蜡用车,在运动员赛前所有用的雪板打蜡工作都要在蜡车里进行,也是集蜡师们在赛前准备雪板,运动员赛事期间进行简单的休息、放松的综合用车,是滑雪运动的最强有力的后盾保障。
[0003]由于雪蜡车用途受限、其固定领域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导致雪蜡车在市面上非常少见,仅有极少数国家配备此类雪蜡车,国内在雪蜡车方面的研发也一直处于空白阶段。这便是现有技术的现状。
[0004]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研发一种智能雪蜡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雪蜡车,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雪蜡车,包括牵引头、行走装置和厢体,所述牵引头驾驶室采用低风阻造型驾驶室,所述牵引头底盘采用超低位鞍座和电控气囊悬架,所述行走装置通过牵引销连接在超低位鞍座上,所述厢体安装在行走装置上;所述厢体为伸缩厢体,所述行走装置上设置有多个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与厢体连接可驱动厢体伸展和收缩;所述厢体上安装有加热系统,所述厢体的外部安装有发电装置,所述厢体的内部安装有智能打蜡台用于打蜡,所述厢体的内部空间分区布置;所述行走装置的后桥为并装三桥电控气囊悬架结构,且最后一根后桥具有随动转向功能;所述行走装置的两侧设置行走支撑机构以及厢体支撑机构。通过采用低风阻驾驶室,将驾驶室设计为迎风面为水滴状流线型结构,采用主动进气格栅和多个导流罩,多个导流罩上的导流槽为一体化设置,降低风阻,实现风阻系数控制在0.4以内;牵引头尾部新设计的超低位鞍座,降低底盘高度,使得厢体更高,实现厢体内部净高最大化;通过将厢体设置为伸缩厢体,保证收缩时利于行走的同时使得伸展后厢体内空间更大,厢体支撑机构对伸展后的厢体进行支撑和调平,因为厢体重量大,长度长,故通过使用多个伸缩机构驱动以保证伸缩的平稳性;厢体上安装加热系统以及发电装置为厢体内生活提供能源保障,通过设置智能打蜡台以便于进行打蜡,内部分区设置更利于空间利用及生活便利;通过在后桥设置电控气囊悬架,将悬架高度控制在100mm以内,与超低位鞍座配合使用,降低行走装置,实现厢体内部净高最大化,同时可以在车辆低速行驶过程中非常方便的控制厢体垂直升降,满足限高路况的行驶要求;最后一根桥具有随动转向功能,进一步缩小了转弯半径,比普通的三桥车型更加灵活,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
[0006]牵引头还同时配备了EBS+ESC、防碰撞预警、疲劳预警等L2+级智能驾驶系统,提高驾驶员的驾乘体验。本方案中牵引头包括牵引头驾驶室和牵引头底盘两部分。
[0007]进一步的,所述鞍座的离地高度为950~1050mm。通过超低位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挂车高度,满足厢体对内部净高最大化的要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系统包括空调加热装置、电辅热装置和地板加热装置。采用三合一加热系统,确保超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晶硅发电光伏板和薄膜发电装置,所述太阳能晶硅发电光伏板安装在厢体顶部,所述薄膜发电装置安装在厢体的侧面。充分利用厢体的外表面安装发电设备,实现能源供给,节能减排。
[0010]进一步的,所述厢体上设置有自动感应平开门和上车踏步架,所述上车踏步架安装在自动感应平开门的位置处与自动感应平开门对应,所述厢体内安装有折叠地板和空调室内机。打蜡师和运动员从上车踏步经自动感应平开门进入厢体内部,更加方便。
[0011]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装置的中间部分安装有控制系统和锂电池组,所述行走装置的两侧安装有空调室外机和控制系统。
[0012]进一步的,所述厢体的内部空间包括工作区、储物区、休闲娱乐区、办公区、热身区、淋浴区、洗手间。满足日常所需,体现雪蜡车的多功能。
[0013]进一步的,所述厢体的尾部设置有轮椅升降平台。用于残疾人使用,更加人性化。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三桥电控气囊悬架结构中的电控气囊悬架为超低位电控气囊悬架,电控气囊悬架的高度控制在100mm以内,行走装置上安装行走装置气囊悬架。牵引头还配备了EBS+ESC、以及疲劳预警等L2+级的智能驾驶系统,提高了驾驶员的驾乘体验。
[0015]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方案提供了一种智能雪蜡车,厢体面积国内最大,布局合理,功能分区齐全,牵引头低风阻造型,超低位鞍座,实现厢体净高最大化,超低位行走装置,后桥随动转向,减少转弯半径,填补国内无雪蜡车的空白。具体表现为通过设置低风阻驾驶室,将驾驶室设计为迎风面为水滴状流线型结构,采用主动进气格栅和多个导流罩,多个导流罩上的导流槽为一体化设置,降低风阻,实现风阻系数控制在0.4以内;牵引头底盘采用超低位鞍座,降低底盘高度,使得厢体更高,实现厢体内部净高最大化;通过将厢体设置为伸缩厢体,保证收缩时利于行走的同时使得伸展后厢体内空间更大,厢体支撑机构对伸展后的厢体进行支撑和调平,因为厢体重量较大,故通过使用多个伸缩机构驱动以保证伸缩的平稳性;厢体上安装加热系统以及发电装置为厢体内生活提供能源保障,通过设置智能打蜡台以便于进行打蜡,内部分区设置更利于空间利用及生活便利;通过在后桥设置电控气囊悬架,将悬架高度控制在100mm以内,与超低位鞍座配合使用,降低行走装置,实现厢体内部净高最大化,同时可以在车辆低速行驶过程中非常方便的控制厢体垂直升降,满足限高路况的行驶要求;最后一根桥具有随动转向功能,进一步缩小了转弯半径,比普通的三桥车型更加灵活,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隐藏厢体后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牵引头的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行走装置的主视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厢体的主视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行走装置和厢体形成的挂车主视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厢体收缩后的主视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厢体收缩后的左视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厢体展开后的俯视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厢体展开后的左视图。
[0027]图中,1、牵引头,2、行走装置,3、厢体,11、低风阻驾驶室,12、超低位鞍座,13、电控气囊悬架,21、牵引销,22、轮椅升降平台,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雪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头、行走装置和厢体,所述牵引头的前部设置有低风阻驾驶室,所述牵引头的后部设置有超低位鞍座,所述行走装置通过牵引销连接在超低位鞍座上,所述厢体安装在行走装置上;所述厢体为伸缩厢体,所述行走装置上设置有多个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与厢体连接可驱动厢体伸展和收缩;所述厢体上安装有加热系统,所述厢体的外部安装有发电装置,所述厢体的内部安装有智能打蜡台用于打蜡,所述厢体的内部空间分区布置;所述牵引头底盘的后桥为并装三桥电控气囊悬架结构,且最后一根后桥具有随动转向功能;所述行走装置的后部设置行走支撑机构以及厢体支撑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雪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的离地高度为950~105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雪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包括空调加热装置、电辅热装置和地板加热装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雪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晶硅发电光伏板和薄膜发电装置,所述太阳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东刘希平王美贤隋磊王艳滨贺博达付彬任锁冯春霞苏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