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丽楠专利>正文

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656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外壳,其结构包括底盒、顶板、卡框、顶盖,底盒上端焊接连接于卡框下端,顶板下端嵌固连接于顶盖上端,顶盖下端铆合连接于卡框上端,打开顶盖,把集成电路板放置在导板内侧的底盒内,盖上顶盖,使顶盖抵住固定装置,对顶盖施加压力,使固定装置进行固定,线管挤压推动装置内的推板,使推板推动支撑柱抵住支撑板进行支撑,推板内的推块与线管进行接触,把线管支撑起来,将线管推向封装外壳内侧中心位置,防止线管被外壳挤压后损坏,导致线管向元件进行挤压,支撑元件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外壳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封装
,具体涉及到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外壳。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的部件,电路需要晶体管、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构成,通过对封装外壳施加作用力,使集成电路封装外壳内侧的卡扣互相卡合,再使用螺母进行安装固定。
[0003]基于上述描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外壳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比如:在对封装外壳施加作用力时,线路管相互挤压突起卡在卡扣之间,在作用力下没有及时察觉到卡扣之间的线路管,使卡扣强行互相卡合,外壳对线路管进行挤压,线路管出现损坏,并使外壳发生变形,外壳变形弯曲对外壳内侧的集成电路元件进行挤压,导致集成电路元件发生损坏,造成集成电路无法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外壳,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外壳,其结构包括底盒、顶板、卡框、顶盖,所述底盒上端焊接连接于卡框下端,所述顶板下端嵌固连接于顶盖上端,所述顶盖下端铆合连接于卡框上端。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框内设有推动装置、挡板、支撑柱、固定装置、支撑板、导板,所述推动装置外侧与支撑柱内侧相固定,所述挡板前端与支撑板后端相铆合,所述支撑柱外侧焊接于支撑板内侧,所述固定装置后端与导板前端相卡合,所述推动装置后端与固定装置前端相贴合,所述推动装置外侧均设有两个支撑柱,支撑柱为橡胶材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动装置内设有推板、导块、压板、卡板、接口、连接柱,所述推板下端嵌固于压板上端,所述导块与接口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压板下端与连接柱上端相铆合,所述卡板上端与导块下端相固定,所述连接柱下端设有抵块,卡板呈弧形状,设有两个。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板内设有推块、支撑块、卡块、抵板、固定柱、卡槽,所述推块后端嵌固于卡槽前端,所述支撑块与卡槽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卡块内侧铆合连接于固定柱外侧,所述抵板下端与支撑块上端相连接,所述固定柱内侧固定于推块外侧,所述固定柱设有两根,呈对称分布。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块内设有推条、连接杆、抵块、弧板、抵杆、抵圈,所述推条内侧焊接连接于抵块外侧,所述连接杆设于抵杆之间进行支撑配合,所述抵块内侧铆合于抵杆外侧,所述弧板前端与推条后端相贴合,所述抵杆内侧固定于抵圈外侧,所述推条设有四个,环绕抵圈分布。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条内设有推角、导条、抵条、压槽、抵架、弹柱,所
述推角外侧与导条内侧相卡合,所述导条下端与抵条上端相焊接,所述抵条内侧与压槽外侧相连接,所述压槽内侧嵌固连接于抵架外侧,所述弹柱上端与推角下端相铆合,所述抵架设有五根,呈垂直分布,推角为橡胶材质,具有弹性。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内设有卡扣、卡条、抵角、卡杆、支撑杆、顶杆,所述卡扣左端螺纹连接于卡杆右端,所述卡条外侧卡合于支撑杆内侧,所述抵角左端与卡扣右端相卡合,所述卡杆左端固定于顶杆右端,所述支撑杆内侧与卡条外侧相贴合,所述卡条内设有五个卡柱,呈弧形状分布。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内设有卡环、固定架、卡角、弹块、支撑架、卡口,所述卡环左端嵌固连接于固定架右端,所述固定架内侧与卡角外侧相卡合,所述弹块内侧铆合连接于固定架外侧,所述支撑架右端焊接连接于固定架左端,所述卡口右端与支撑架左端相连接,所述支撑架外侧设有三根支撑杆,呈三角分布。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环内设有伸缩柱、抵槽、夹块、弧块、卡架、挡圈,所述伸缩柱前端与夹块后端相焊接,所述抵槽后端与伸缩柱前端相铆合,所述弧块后端与挡圈前端相贴合,所述卡架内侧与抵槽外侧相固定,所述卡架前端嵌固连接于挡圈后端,所述弧块为弧形倾斜凸起状,设有五个,呈环形分布。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打开顶盖,把集成电路板放置在导板内侧的底盒内,盖上顶盖,使顶盖抵住固定装置,对顶盖施加压力,使固定装置进行固定,线管挤压推动装置内的推板,使推板推动支撑柱抵住支撑板进行支撑,推板内的推块与线管进行接触,把线管支撑起来,将线管推向封装外壳内侧中心位置,防止线管被外壳挤压后损坏,导致线管向元件进行挤压,支撑元件发生损坏的情况。
[0015]2.在将顶盖盖上施加作用力时,顶盖推动顶杆,顶杆推动卡杆右端的卡扣卡入抵角左端,使卡扣内的卡角与抵角进行接触,卡环内的弧块被抵角挤压,弧块推动挡圈与卡架,挡圈与卡架内侧的抵槽,使抵槽推动伸缩柱进行收缩,伸缩柱抵住固定架,固定架抵住卡口右端的支撑架进行支撑,使顶盖固定在固定装置上,防止顶盖之间留有线管强行施力下损坏,导致线管对底盒进行挤压,造成底盒发生变形,内部元件被底盒损坏。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卡框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推动装置仰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推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推块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推条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固定装置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卡扣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卡环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盒

1、顶板

2、卡框

3、顶盖

4、推动装置

31、挡板

32、支撑柱

33、固定装置

34、支撑板

35、导板

36、推板

311、导块

312、压板

313、卡板

314、接口

315、连接柱

316、推块

a1、支撑块

a2、卡块

a3、抵板

a4、固定柱

a5、卡槽

a6、推条

a11、连接杆

a12、抵块

a13、弧板

a14、抵杆

a15、抵圈

a16、推角

b1、导条

b2、抵条

b3、压槽

b4、抵架

b5、弹柱

b6、卡扣

341、卡条

342、抵角

343、卡杆

344、支撑杆

345、顶杆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外壳,其结构包括底盒(1)、顶板(2)、卡框(3)、顶盖(4),所述底盒(1)上端焊接连接于卡框(3)下端,所述顶板(2)下端嵌固连接于顶盖(4)上端,所述顶盖(4)下端铆合连接于卡框(3)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框(3)内设有推动装置(31)、挡板(32)、支撑柱(33)、固定装置(34)、支撑板(35)、导板(36),所述推动装置(31)外侧与支撑柱(33)内侧相固定,所述挡板(32)前端与支撑板(35)后端相铆合,所述支撑柱(33)外侧焊接于支撑板(35)内侧,所述固定装置(34)后端与导板(36)前端相卡合,所述推动装置(31)后端与固定装置(34)前端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31)内设有推板(311)、导块(312)、压板(313)、卡板(314)、接口(315)、连接柱(316),所述推板(311)下端嵌固于压板(313)上端,所述导块(312)与接口(31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压板(313)下端与连接柱(316)上端相铆合,所述卡板(314)上端与导块(312)下端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311)内设有推块(a1)、支撑块(a2)、卡块(a3)、抵板(a4)、固定柱(a5)、卡槽(a6),所述推块(a1)后端嵌固于卡槽(a6)前端,所述支撑块(a2)与卡槽(a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卡块(a3)内侧铆合连接于固定柱(a5)外侧,所述抵板(a4)下端与支撑块(a2)上端相连接,所述固定柱(a5)内侧固定于推块(a1)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a1)内设有推条(a11)、连接杆(a12)、抵块(a13)、弧板(a14)、抵杆(a15)、抵圈(a16),所述推条(a11)内侧焊接连接于抵块(a13)外侧,所述连接杆(a12)设于抵杆(a15)之间进行支撑配合,所述抵块(a13)内侧铆合于抵杆(a15)外侧,所述弧板(a14)前端与推条(a11)后端相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丽楠
申请(专利权)人:孙丽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