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3440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包括U型本体;所述U型本体上开设有通槽,所述U型本体的内壁开设有若干锁紧槽;所述U型本体表面设置有镀涂层;所述吻合钉由镁合金制成的U型本体及锌合金制成的镀涂层共同制成;U型本体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Zn、Ca、Fe、Mn、稀土,余量为Mg;镀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Mg、Ca、Cu、其余为Zn;以及提供了该吻合钉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备的吻合钉通过设置镀涂层且在U型本体的结构上的改进的共同作用下,使吻合钉拥有较高的耐腐蚀性、更好的抗拉强度以及降解速度的良好改善等特点,有效避免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免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免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相关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手工缝合的设备,在手术中缝合快速,操作简便,可以明显縮短组织暴露时间,减少创伤和出血,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类似于订书机,对组织进行离断或吻合。根据适用范围不同,主要可分为皮肤吻合器、消化道(食道、胃肠等)圆形吻合器、直肠吻合器、圆形痔吻合器、包皮环切吻合器、血管吻合器、疝气吻合器、肺切割缝合器等。
[0003]当前临床使用的吻合钉材料主要有不锈钢、钛及钛合金以及镁及镁合金。
[0004]现有临床使用的不锈钢或者钛及钛合金的吻合钉存在不可降解,因此吻合钉会在人体内作为异物永久存在,缓慢释放碎屑甚至有毒性、剌激性的离子,导致周围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降低器械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虽然镁及镁合金支撑的吻合钉能够降解,但是存在腐蚀速率过快以及机械强度不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包括U型本体;所述U型本体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布设的通槽,所述U型本体的内壁开设有若干锁紧槽,所述锁紧槽与通槽错开设置;
[0008]所述U型本体表面设置有具有抗腐蚀性能且生物相容性能优良的镀涂层;
[0009]所述吻合钉由镁合金制成的U型本体及锌合金制成的镀涂层共同制成;所述U型本体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1.8%~5.2%Zn、0.18%~0.65%Ca、0.25%~0.42%Fe、2.7%~3.6%Mn、0.05%~0.15%稀土,余量为Mg;
[0010]所述镀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0.001%~0.19%Mg,0.0009%~1.5%Ca,0.0085%~2%Cu,其余为Zn。
[0011]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U型本体上拐角处均倒角处理。
[0012]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吻合钉由镁合金制成的U型本体及锌合金制成的镀涂层共同制成;所述U型本体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2.1%~4.9%Zn、0.21%~0.58%Ca、0.26%~0.41%Fe、2.8%~3.4%Mn、0.06%~0.14%稀土,余量为Mg;
[0013]所述镀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0.005%~0.18%Mg、0.002%~1.3%Ca、0.05%~1.8%Cu、其余为Zn。
[0014]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吻合钉由镁合金制成的U型本体及锌合金制成的镀涂层共同制成;所述U型本体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2.8%~4.2%Zn、0.32%~
0.48%Ca、0.32%~0.38%Fe、2.95%~3.2%Mn、0.08%~0.12%稀土,余量为Mg;
[0015]所述镀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0.06%~0.12%Mg、0.5%~1.1%Ca、0.8%~1.2%Cu、其余为Zn。
[0016]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吻合钉由镁合金制成的U型本体及锌合金制成的镀涂层共同制成;所述U型本体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3.5%Zn、0.415%Ca、0.35Fe、3.15%Mn、0.1%稀土,余量为Mg;
[0017]所述镀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0.0955%Mg、0.75045%Ca、1.0043%Cu、其余为Zn。
[0018]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1)先根据Zn、Ca、Fe、Mn、稀土以及Mg的重量份准备制作U型本体的原料,以及根据Mg、Ca、Cu以及Zn的重量份准备制作镀涂层的原料;
[0020](2)在保护气氛作用下的熔化炉中将Mg熔化处理,将上述准备的U型本体的原料依次加入熔化炉中,搅拌混合处理后保温浇铸成铸态合金;与此同时,在另一保护气氛作用下的炼炉中,炼炉加热升温至862~875℃后加入Zn熔化处理,经降温至705~740℃再同时加入上述准备的镀涂层的原料于炼炉中,搅拌混合处理后将温度降低到660~680℃保温20~30分钟获得的镀涂层液。
[0021](3)将上述铸态合金置入热处理炉中,在360~380℃下热处理,经过热处理后的铸态合金进行等角热轧制处理,细化铸态合金的晶粒,获得合金初品;
[0022](4)将上述合金初品通过固溶处理后淬火,淬火处理后再经过拔丝成型,获得不同直径的丝材;
[0023](5)将上述丝材经过300℃以及10min的退火热处理,经加工处理,获得U型本体;
[0024](6)利用热浸镀法将上述镀涂层液覆盖至U型本体上,即得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
[0025]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气氛为氩气。
[0026]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备的一种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设置镀涂层且在U型本体的结构上的改进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制得的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拥有较高的耐腐蚀性、更好的抗拉强度以及降解速度的良好改善等特点,对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的综合性能有着较明显的提升,该吻合钉可以被持续吸收,手术刀口愈合后自行消失,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同时耐腐蚀性远高于镁合金,降解速度大幅度降低,可提供更长时间的力学支撑,避免吻合钉提前失效的问题,有效避免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0028]在U型本体的结构上的改进提高吻合稳定性的同时降低吻合钉人体的接触面积,不影响吻合作用效果的同时能够更便于伤口痊愈后的降解。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的结构示意图;
[0030]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0031]1‑
U型本体、2

通槽、3

锁紧槽、4

镀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33]实施例1
[0034]结合图1所示,一种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包括U型本体1;所述U型本体1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布设的通槽2,所述U型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若干锁紧槽3,所述锁紧槽3与通槽2错开设置;
[0035]所述U型本体1表面设置有具有抗腐蚀性能且生物相容性能优良的镀涂层4;
[0036]所述吻合钉由镁合金制成的U型本体1及锌合金制成的镀涂层4共同制成;所述U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包括U型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本体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布设的通槽,所述U型本体的内壁开设有若干锁紧槽,所述锁紧槽与通槽错开设置;所述U型本体表面设置有具有抗腐蚀性能且生物相容性能优良的镀涂层;所述吻合钉由镁合金制成的U型本体及锌合金制成的镀涂层共同制成;所述U型本体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1.8%~5.2%Zn、0.18%~0.65%Ca、0.25%~0.42%Fe、2.7%~3.6%Mn、0.05%~0.15%稀土,余量为Mg;所述镀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0.001%~0.19%Mg,0.0009%~1.5%Ca,0.0085%~2%Cu,其余为Z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本体上拐角处均倒角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钉由镁合金制成的U型本体及锌合金制成的镀涂层共同制成;所述U型本体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2.1%~4.9%Zn、0.21%~0.58%Ca、0.26%~0.41%Fe、2.8%~3.4%Mn、0.06%~0.14%稀土,余量为Mg;所述镀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0.005%~0.18%Mg、0.002%~1.3%Ca、0.05%~1.8%Cu、其余为Zn。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钉由镁合金制成的U型本体及锌合金制成的镀涂层共同制成;所述U型本体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2.8%~4.2%Zn、0.32%~0.48%Ca、0.32%~0.38%Fe、2.95%~3.2%Mn、0.08%~0.12%稀土,余量为Mg;所述镀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0.06%~0.12%Mg、0.5%~1.1%Ca、0.8%~1.2%Cu、其余为Zn。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内可吸收金属吻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城马年方陈华显刘智敏李锦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