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集成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34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考古集成平台,包括:工作舱;双层桁架机构,设于所述工作舱内;所述双层桁架机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立柱、用于检测考古提取、运输作业的第一桁架组件及用于考古数字化作业的第二桁架组件,所述第一桁架组件围接于多个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二桁架组件间隔所述第一桁架组件连接于多个所述立柱的柱体,所述第二桁架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桁架组件的下方;湿度调节组件,围设于所述工作舱的侧壁;所述湿度调节组件包括多个加湿口,多个所述加湿口均匀分布于所述工作舱,所述湿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工作舱内的湿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设置考古集成平台,解决了传统考古作业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率低下的技术问题。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考古集成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考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考古集成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保存文物最多的国家之一。丰富多彩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是全民族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据统计,我国现有馆藏文物3018.5万件,不可移动文物77万处,并有大量丰富的地下文物未被发掘。
[0003]相关技术中,考古作业还沿用传统考古技术,即利用人工发掘、人工探测、人工记录、人工提取信息、人工分析,使得考古作业开展的效率低下。
[0004]因此,一种高效作业的考古集成平台的出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考古集成平台,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考古作业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考古集成平台,包括:
[0007]工作舱;
[0008]双层桁架机构,设于所述工作舱内;所述双层桁架机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立柱、用于检测考古提取、运输作业的第一桁架组件及用于考古数字化作业的第二桁架组件,所述第一桁架组件围接于多个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二桁架组件间隔所述第一桁架组件连接于多个所述立柱的柱体,所述第二桁架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桁架组件的下方;
[0009]湿度调节组件,围设于所述工作舱的侧壁;所述湿度调节组件包括多个加湿口,多个所述加湿口均匀分布于所述工作舱,所述湿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工作舱内的湿度。
[0010]可选地,多个所述立柱呈矩形分布,所述第一桁架组件包括两第一横梁、第一纵轨、钩结构、第二纵轨及载荷台;
[0011]两所述第一横梁分别连接于呈矩形分布的多个所述立柱的顶部的相对侧;
[0012]所述第一纵轨的两端分别可活动连接于两所述第一横梁,所述钩结构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纵轨的下方,所述钩结构可沿所述第一纵轨的轨体来回移动,所述钩结构用于提取重物;
[0013]所述第二纵轨的两端分别可活动连接于两所述第一横梁,所述载荷台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纵轨的下方,所述载荷台可沿所述第二纵轨的轨体来回移动,所述载荷台用于提取轻物。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桁架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
[0015]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纵轨,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钩结构沿所述立柱的柱体方向来回移动;
[0016]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二纵轨,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载荷台沿所述立柱的柱体方向来回移动。
[0017]可选地,多个所述立柱呈矩形分布,所述第二桁架组件包括两第二横梁、第三纵轨、第一摄像装置、第四纵轨及第二摄像装置;
[0018]两所述第二横梁分别连接于呈矩形分布的多个所述立柱的柱体的相对侧;
[0019]所述第三纵轨的两端可活动连接于两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摄像装置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三纵轨,所述第一摄像装置可沿所述第三纵轨的轨体来回移动,所述第一摄像装置用于采集文物的二维数据;
[0020]所述第四纵轨的两端可活动连接于两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摄像装置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四纵轨,所述第二摄像装置可沿所述第四纵轨的轨体来回移动,所述第二摄像装置用于采集文物的三维数据。
[0021]可选地,所述第二桁架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
[0022]所述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三纵轨,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摄像装置沿所述立柱的柱体方向来回移动;
[0023]所述第四驱动件设于所述第四纵轨,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摄像装置沿所述立柱的柱体方向来回移动。
[0024]可选地,所述湿度调节组件包括加湿管道和加湿调节器;
[0025]所述加湿管道包括一主管道、多个支管道和多个三通件,多个所述支管道沿所述立柱的柱体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三通件和多个所述支管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主管道具有一总流入端和多个总流出端,所述总流入端连通所述加湿调节器,每一所述总流出端通过每一所述三通件连通每一所述支管道的首尾,以在所述支管道处形成供水回路;
[0026]所述主管道设于所述工作舱的内壁,且所述主管道沿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所述支管道环设于所述工作舱的内侧壁;
[0027]所述加湿调节器设于所述工作舱外;
[0028]多个所述加湿口均匀间隔设于多个所述支管道。
[0029]可选地,每相邻两所述支管道上设置的多个加湿口交错设置;和/或,
[0030]所述湿度调节组件还包括多个阀门,所述阀门靠近所述总流出端设置,多个所述阀门与多个所述支管道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阀门用于控制每一所述支管道的供水回路的连通或断开。
[0031]可选地,所述工作舱包括多个模块化单元框架、多个窗户、舱门及多个密封件;
[0032]多个所述模块化单元框架装配形成主体框架;多个所述窗户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在所述窗户和所述主体框架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所述舱门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在所述舱门和所述主体框架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
[0033]所述密封件包括连接的固定端和弹性密封端,所述固定端的轴向呈条状且其横截面积为矩形,所述弹性密封端的横截面积为环形。
[0034]可选地,所述考古集成平台还包括温度监测件,所述温度监测件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靠近所述工作舱的顶部设于所述工作舱的内壁。
[0035]可选地,所述考古集成平台还包括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多个LED灯、与多个所述LED灯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安装槽及线槽,所述线槽环设于所述工作舱靠近侧壁的顶部,多个所述安装槽间隔凹设于所述线槽上,且相邻两所述安装槽间距为1~3米,每一所述LED灯可旋转安装于每一所述安装槽。
[003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7]本专利技术技术中,通过设置工作舱,以给考古文物提高一个隔绝外界氧化、相对密封的保护的开采环境。通过设置双层桁架机构,以实现考古提取作业、运输作业、记录作业、资料采集作业、数据整合作业的自动化操作及数字化操作,可有效促进多工种的同时进行,大大提高了考古作业的效率。通过设置湿度调节组件,以满足工作舱内文物对不同湿度的需求,提高了整个考古集成平台的普适性。如此,通过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作业,替代了人工逐一发掘、采集、记录、分析等作业,有效推进了考古作业的数字化进程。并且,整个考古集成平台易于操作,大大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考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考古集成平台的整装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双层桁架组件装配图;
[004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湿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4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LED灯的结构示意图。
[0043]附图标号说明:
[0044]100工作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古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舱;双层桁架机构,设于所述工作舱内;所述双层桁架机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立柱、用于检测考古提取、运输作业的第一桁架组件及用于考古数字化作业的第二桁架组件,所述第一桁架组件围接于多个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二桁架组件间隔所述第一桁架组件连接于多个所述立柱的柱体,所述第二桁架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桁架组件的下方;湿度调节组件,围设于所述工作舱的侧壁;所述湿度调节组件包括多个加湿口,多个所述加湿口均匀分布于所述工作舱,所述湿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工作舱内的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古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立柱呈矩形分布,所述第一桁架组件包括两第一横梁、第一纵轨、钩结构、第二纵轨及载荷台;两所述第一横梁分别连接于呈矩形分布的多个所述立柱的顶部的相对侧;所述第一纵轨的两端分别可活动连接于两所述第一横梁,所述钩结构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纵轨的下方,所述钩结构可沿所述第一纵轨的轨体来回移动,所述钩结构用于提取重物;所述第二纵轨的两端分别可活动连接于两所述第一横梁,所述载荷台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纵轨的下方,所述载荷台可沿所述第二纵轨的轨体来回移动,所述载荷台用于提取轻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考古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纵轨,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钩结构沿所述立柱的柱体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二纵轨,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载荷台沿所述立柱的柱体方向来回移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古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立柱呈矩形分布,所述第二桁架组件包括两第二横梁、第三纵轨、第一摄像装置、第四纵轨及第二摄像装置;两所述第二横梁分别连接于呈矩形分布的多个所述立柱的柱体的相对侧;所述第三纵轨的两端可活动连接于两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摄像装置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三纵轨,所述第一摄像装置可沿所述第三纵轨的轨体来回移动,所述第一摄像装置用于采集文物的二维数据;所述第四纵轨的两端可活动连接于两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摄像装置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四纵轨,所述第二摄像装置可沿所述第四纵轨的轨体来回移动,所述第二摄像装置用于采集文物的三维数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考古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桁架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振斌王冲冉宏林郭建波李军张磊易世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声光电智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