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黄变的PU海绵复合用PVC合成革和复合材料,PVC合成革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布层、接着层、发泡层和面层,接着层的原料配方包含PVC树脂、抗胺剂和稳定剂,其中,抗胺剂的添加量占PVC树脂质量的0.3~1%,稳定剂的添加量占PVC树脂质量的2~4%,抗胺剂为高氯酸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接着层中添加抗胺剂,使得PVC合成革在火焰复合PU海绵后,接着层中的抗胺剂能够与PU海绵中的胺类物质进行反应,有效抑制PU海绵中胺类物质的析出,大大降低复合有PU海绵的PVC合成革卷曲时渗透到表皮层的胺类物质,抗黄变性显著提高,有效解决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黄变问题。过程中黄变问题。过程中黄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黄变的PU海绵复合用PVC合成革和复合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合成革
,具体涉及一种耐黄变的PU海绵复合用PVC合成革和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浅色系汽车内饰材料的应用明显增多,然而在浅色系汽车内饰材料的应用中,人们发现浅色PVC合成革与PU海绵经火焰复合后,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有黄变的现象,导致内饰材料在整车颜色匹配中会有明显的不一致,且若储存和运输时间较长,黄变不可逆,大大影响浅色系汽车内饰材料的应用。并且浅色系PVC合成革自身也会受到光、热影响而产生黄变问题,且目前主流的看法是浅色系PVC合成革的黄变原因受环境因素影响更大。所以,传统的PU海绵复合用浅色系PVC合成革只是象征性在PVC合成革的面层或/和发泡层中添加少量抗胺剂,以降低黄变风险,然而还是不能有效解决浅色系汽车内饰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黄变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耐黄变的PU海绵复合用PVC合成革。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PU海绵复合用PVC合成革,所述PVC合成革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布层、接着层、发泡层和面层,所述接着层的原料配方包含PVC树脂、抗胺剂和稳定剂,其中,所述抗胺剂的添加量占所述PVC树脂质量的0.3~1%,所述稳定剂的添加量占所述PVC树脂质量的2~4%,所述抗胺剂为高氯酸盐。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抗胺剂为高氯酸钠。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稳定剂为钙锌稳定剂。
[0009]在一些优选且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着层中,所述抗胺剂占所述接着层的配方原料总质量的0.3~0.7%,所述稳定剂占所述接着层的配方原料总质量的0.3~0.7%。
[0010]在一些进一步的优选且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着层的原料配方包括以下组分:
[0011][0012][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着层中,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2
‑
丙基庚基)酯、偏苯三甲酸三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着层中,所述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面层的原料配方包括以下组分:
[0016][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层中,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911酯,型号为911P。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层中,所述稳定剂为钙锌稳定剂。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层中,所述颜料为色饼、色膏、色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如来源于广州市汇合彩颜料有限公司所生产。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发泡层的原料配方包括以下组分:
[0021][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层中,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2
‑
丙基庚基)酯、偏苯三甲酸三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层中,所述抗胺剂为高氯酸钠。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层中,所述稳定剂为钙锌稳定剂。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层中,所述颜料为色饼、色膏、色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如来源于广州市汇合彩颜料有限公司所生产。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层中,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层中,所述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层中,所述填料为碳酸钙。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方面,所述PVC合成革还包括形成在所述面层上的表面处理层。所述表面处理层采用表面涂饰剂涂布在所述面层上,烘干形成。
[0030]在一些优选且具有实施方式中,所述表面处理层包括形成在所述面层上的第一表面处理层和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处理层上的第二表面处理层。
[0031]如所述第一表面处理层采用的第一涂饰剂的原料配方包括:水性消光聚碳聚氨酯树脂100份、消泡剂0.2~0.5份、流平剂0.8~1.2份和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3~6份。
[0032]所述第一涂饰剂中,所述水性消光聚碳聚氨酯树脂为WF
‑
78
‑
486(来源于斯塔尔),所述消泡剂为DF
‑
2459(来源于斯塔尔),所述流平剂为LA
‑
91
‑
120(来源于斯塔尔),所述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为XR
‑
5580(来源于斯塔尔)。
[0033]所述第二表面处理层采用的第二涂饰剂的原料配方包括水性消光聚碳聚氨酯树脂78~82份、水性亮面聚碳聚氨酯树脂18~22份、流平剂0.8~1.2份、消泡剂0.3~0.5份、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4~6份。
[0034]所述第二涂饰剂中,所述水性消光聚碳聚氨酯树脂为WF
‑
77
‑
307(来源于斯塔尔)、WD
‑
78
‑
143(来源于斯塔尔)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水性亮面聚碳聚氨酯树脂为RU
‑
13
‑
085(来源于斯塔尔),所述消泡剂为DF
‑
2459,所述流平剂为LA
‑
91
‑
120,所述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为XR
‑
5580。
[00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布层采用白色编织布,如选用江苏松柏纺织品有限公司的白色150D编织布。
[0036]上述PU海绵复合用PVC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1)按照面层的原料配方,将所述面层的所有原料混合制成第一混合料,将所述第一混合料涂布在离型纸上,烘干,在所述离型纸上形成所述面层;
[0038](2)按照发泡层的原料配方,将所述发泡层的所有原料混合制成第二混合料,将所述第二混合料涂布在所述面层上发泡形成所述发泡层;
[0039](3)按照所述接着层的原料配方,将所述接着层的所有混合制成第三混合料,将所述第三混合料涂布在所述发泡层上并贴合基布,烘干,剥离所述离型纸,制得所述PVC合成革。
[004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面,步骤(1)中,所述烘干温度为180
‑
190℃。
[004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面,步骤(1)中,所述第一混合料的涂布厚度为24
±
0.5mm。
[004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面,步骤(2)中,所述第二混合料的涂布厚度为44
±
0.5mm。
[004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面,步骤(3)中,所述烘干温度为190
‑
200℃。
[004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面,步骤(3)中,所述第三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海绵复合用PVC合成革,所述PVC合成革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布层、接着层、发泡层和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着层的原料配方包含PVC树脂、抗胺剂和稳定剂,其中,所述抗胺剂的添加量占所述PVC树脂质量的0.3~1%,所述稳定剂的添加量占所述PVC树脂质量的2~4%,所述抗胺剂为高氯酸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U海绵复合用PVC合成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胺剂为高氯酸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U海绵复合用PVC合成革,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钙锌稳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U海绵复合用PVC合成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着层的原料配方包括以下组分:PVC树脂100份;增塑剂80~90份;阻燃剂8~10份;稳定剂2~4份;抗胺剂0.3~1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U海绵复合用PVC合成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的原料配方包括以下组分:PVC树脂100份;增塑剂80~90份;填料15~20份;稳定剂3~10份;颜料5~10份。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建武,张术根,宋伟强,王元鑫,匡青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贝斯特装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