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耳挂带及其编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23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罩耳挂带及其编织工艺,用于固定在口罩的两侧,包括有经纱线和纬纱线,所述经纱线和纬纱线相互交织成绳带状结构,所述经纱线包括有位于中部的上经纱线,及位于中部的与上经纱线交错的下经纱线,及位于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一侧的第一侧经纱线,及位于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另一侧的第二侧经纱线,所述纬纱线与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交织呈十字编织状,所述经纱线和纬纱线皆为棉纶线;该口罩耳挂带及其编织工艺能够提高长期佩戴口罩舒适感。舒适感。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罩耳挂带及其编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罩耳挂带及其编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材料做成。
[0003]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
[0004]口罩的阻尘效率的高低是以其对微细粉尘,尤其对2.5微米以下的呼吸性粉尘的阻隔效率为标准。因为这一粒径的粉尘能直接入肺泡,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最大。纱布口罩,其阻尘原理是机械式过滤,就是当粉尘冲撞到纱布时,经过—层层的阻隔,将一些大颗粒粉尘阻隔在沙布中。对于一些微细粉尘,尤其是小于2.5微米的粉尘,就会从纱布的网眼中穿过去,进入呼吸系统。防尘口罩,其滤料活性炭纤维毡垫或无纺布组成,那些小于2.5微米的呼吸性粉尘在穿过此种滤料的过程中被隔阻,起到过滤空气的作用。
[0005]口罩防侧漏设计是防止空气通过口罩与人体面部缝隙而不通过过滤被吸入考量技术要件。空气就像水流一样,哪里阻力小就先向哪里流动。当口罩形状与人脸不密合,空气中的危险物一样会从不密合处泄漏进去,进入人的呼吸道。那么,即便你选用滤料再好的口罩。也无法保障您的健康。国外许多法规标准规定,工人应定期进行口罩密合性测试。目的是为了保证工人选用合适大小的口罩并按正确步骤佩带口罩。
[0006]从人的生理结构来看,由于人的鼻腔黏膜血液循环非常旺盛,鼻腔里的通道又很曲折,鼻毛构起一道过滤的“屏障”。当空气吸入鼻孔时,气流在曲折的通道中形成一股旋涡,使吸入鼻腔的气流得到加温。有人测试表明,在将零下7℃的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其气流已被加温至28.8℃,这就非常接近于人体的温度。如果长期戴口罩,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故不能长期戴口罩。口罩只能在特殊的环境中戴用,例如在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当然,在野外行走,为抵御风沙和寒冷,或在有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活动,是需要戴上口罩的,但时间不宜过长。此外,在流感流行季节,去可能存在大量病原菌的公共场所,也该戴上口罩。戴口罩只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之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007]近年来,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口罩的普及使用也越来越广,现今已经发展到每日日常都需要佩戴口罩的程度,而由于口罩佩戴的频率和时间的增加,佩戴口罩时的舒适性也越来越重要,目前,随着口罩佩戴时间的延长,其主要的不舒适处在于其挂耳部分,由于长时间的拉紧在人体耳部位置,容易造成勒痕和压痕,长期下来,佩戴极为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长期佩戴口罩舒适感的口罩耳挂带及其编织工艺。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口罩耳挂带,用于固定在口罩的两侧,包括有经纱线和纬纱线,所述经纱线和纬纱线相互交织成绳带状结构,所述经纱线包括有位于中部的上经纱线,及位于中部的与上经纱线交错的下经纱线,及位于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一侧的第一侧经纱线,及位于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另一侧的第二侧经纱线,所述纬纱线与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交织呈十字编织状,所述经纱线和纬纱线皆为棉纶线。
[0011]作为优选,所述纬纱线与第一侧经沙线呈缠绕状设置,所述纬纱线与第二侧经沙线呈交错叠压设置。
[0012]作为优选,所述纬纱线与第一侧经沙线和第二侧经沙线呈缠绕状设置。
[0013]作为优选,所述纬纱线与第一侧经沙线和第二侧经沙线呈交错叠压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纬纱线与第一侧经纱线之间的缠绕线数大于或等于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的交织线数。
[0015]进一步的,所述纬纱线与第二侧经纱线之间的缠绕线数大于或等于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的交织线数。
[001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口罩耳挂带的编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7]1)将上经纱线搭挂在经编机的第一送进件上,将下经纱线搭挂在经编机的第二送进件上,将第一侧经纱线和第二侧经纱线搭挂在经编机的第三送进件上,其中,上经纱线与下经纱线呈交错分布,且两者的送线高度为一高一低,而第一侧经纱线和第二侧经纱线则位于上经纱线与下经纱线的两侧;
[0018]2)将纬纱线穿入编织导针中,并使其前端部分与挂钩进行钩挂,其中,编织导针位于第一侧经纱线的一侧,挂钩位于第二侧经纱线的一侧;
[0019]3)使第一送进件、第二送进件和第三送进件在送进作业的同时,进行循环升降作业,其中,第一送进件和第二送进件在升降时进行一间隔的停留,且第一送进件与第二送进件始终处于交错升降状态,第三送进件在升降时为无间隔停留;
[0020]4)使编织导针在第一送进件、第二送进件和第三送进件进行循环升降作业的同时,进行侧向穿线作业;
[0021]5)在编织导针每进行一次侧向穿线作业的同时,经纱线和纬纱线经由梳栉进行压紧后成型为耳挂带。
[0022]作为优选,在步骤1)中,所述的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皆设有至少三根以上,且在纵向方向上呈交错分布。
[0023]作为优选,在步骤3)中,当第一送进件处于下降状态时,第二送进件处于上升状态,当第一送进件处于上升状态时,第二送进件处于下降状态,当第一送进件处于停留状态时,第二送进件同样处于停留状态。
[0024]作为优选,在步骤3)中,所述第一送进件、第二送进件和第三送进件的上升周期、下降周期和间隔周期所消耗的时间相同。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通过采用经纱线和纬纱线的设置,并将经纱线分为中部和外部两部分,其中间部分为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通过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在编织时进行上下交织,而纬纱线侧
配合进行左右交织,实现十字编织状结构,同时,第一侧经纱线和第二侧经纱线则作为外部的收束线,配合纬纱线进行侧面的收束,进一步的,采用的经纱线和纬纱线皆为棉纶线,质地较软,弹性好,采用本方案的编织配合结构后,可以组成质地柔软、配合紧密、弹力强、且对于绳带边缘处无硬质触感的耳挂带,另外,配合经编机采用了第一送进件、第二送进件和第三送进件进行交错升降配合送线,经由编织导针的往复穿线来完成快速自动编织,且针对于棉纶的材料特性,使得编织的耳挂带边缘处更为柔软,更适宜长期口罩佩戴使用。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口罩耳挂带的实施方案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口罩耳挂带的另一实施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口罩耳挂带的另一实施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口罩耳挂带的的编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2]实施例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耳挂带,用于固定在口罩的两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经纱线和纬纱线,所述经纱线和纬纱线相互交织成绳带状结构,所述经纱线包括有位于中部的上经纱线,及位于中部的与上经纱线交错的下经纱线,及位于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一侧的第一侧经纱线,及位于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另一侧的第二侧经纱线,所述纬纱线与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交织呈十字编织状,所述经纱线和纬纱线皆为棉纶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耳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线与第一侧经沙线呈缠绕状设置,所述纬纱线与第二侧经沙线呈交错叠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耳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线与第一侧经沙线和第二侧经沙线呈缠绕状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耳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线与第一侧经沙线和第二侧经沙线呈交错叠压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耳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线与第一侧经纱线之间的缠绕线数大于或等于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的交织线数。6.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耳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线与第二侧经纱线之间的缠绕线数大于或等于上经纱线和下经纱线的交织线数。7.一种口罩耳挂带的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经纱线搭挂在经编机的第一送进件上,将下经纱线搭挂在经编机的第二送进件上,将第一侧经纱线和第二侧经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新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唯宾织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