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津雄专利>正文

安全口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049 阅读:5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安全口哨结构,其结构内含有两个内部均有一豆形构件容置于其中的腔室,在该腔室中设有一圆丘部,豆形构件在圆丘之间的旋转会因为重量和大小两种因素而直接影响其快慢,所以会在圆且之内造成形体和有效体积间的变化,以至引起吹响时所产生音调的不同,音调较高的是因为该豆形构件的旋转较快的,反之,音调较低的是该豆形构件旋转较慢的,如此,该较高的音调可使得在远距离的人们听到,而该较低的音调则可使得在距离较近的人们及早寻获音源。(*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属于一种紧急信号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可以发出声响而助于寻获陷于困境中人的安全口哨结构。口哨在于寻获陷于紧急状况中的人时是一项相当有效的工具。例如,为能在荒野中走失时或者失足落于水中时帮助搜救人员及早寻获,运动者通常被劝导随身带有一个口哨。传统的口哨在于达成此项目的时已证实是相当地有效。例如,传统式的“雷公式”(Thunderer)口哨,其在腔室内部的空气通道尾端具有一软木塞豆,其可发出一种强烈且具有清晰“颤音”效果以吸引人注意的音调。然而,这些传统的装置并非就不具有其不良地方。首先,传统的口哨仅发射出在许多紧急状况下均为不理想的单一音调。例如,众所周知高音阶的音调一般而言较易由人们来加以定位,但其并不能传送长远的距离。相反地,低音阶的音调一般而言则较易在长远的距离下为人们所查觉,但对人耳而言则不容易听出音源的确实位置。这一缺陷在现实的社会的各种状况中则是相当重要的例如,一个迷失在森林中或是失足落在水中的人,初始即可能离搜救者有一段相当的距离,因此一个高音阶的音调不可能到达他们;然而,当搜救者接近时较高的音调则需要用来帮助搜救者快速的寻获音源。此外,传统的口哨在常有紧急状况发生的恶劣且严历环境的结构下并不适用。例如,传统的口哨典型地是以手来握持至嘴部而加以使用,但是对一个正在使用其手臂来维持漂浮在水面上的人而言将无法达到此点。纵使该人并未使用其双手,或是极端的寒冷均有减低其握持该装置的能力;例如,在极端寒冷的情况下,其人不是穿戴有会减低达成任何一种握持目的的厚重手套,就是其手将会因为太过麻木和僵硬以致形成没有丝毫用处。甚至,恶劣环境的状况下亦会造成无法有效地将空气吹入口哨内。尤其,极端的寒冷、或是疲劳将会使得一个人在密封住嘴部物件的四周时形成相当的困难,也因此,许多空气将会因此而无用地溢出。相同地,当一个人正企图保持漂浮在水面,且正费力地吸取空气时,将无法有效地将该装置保持在嘴内,同时亦无法在呼吸之间将该装置有效地予以密封住。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更因为若是仍有任何可获救的机会,例如,当一个人在船外的夜晚或是雾中迷失而无法知道搜救船是否已接近时,则连续及不中断地吹响该口哨而益形严重。据此,对于一个可同时发射出高音调和低音调的口哨而言是迫切需要的,如此,才可促使对于一个处在相当远距离困境中人员的搜救,以及帮助搜救人员的定位上更能接近现场。而且,亦需要一个可以能力降低的手而易于握持住的口哨,同时该口哨亦不需要人手的帮助而可轻易地挂持于嘴内。而且,亦需要一个在极端寒冷、湿和疲劳的状况下而仍可正确地放入口中且形成有效密封的口哨。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个紧急信号口哨,系包括有一个在结构上可由人口而予以含住的口部、在口部内形成以接受来自人口所吹的空气的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及伴随着空气通道的装置以可同时产生(a)一种具有第一音阶的口哨音调,以回应通过第一空气通道的空气,和(b)一种具有第二音阶的口哨音调,以回应通过第二空气通道的空气,第一音阶是相当低的,以便于可让位在相当远距离的人们听到哨音,而该第二音阶是相当高的,以便于可让位在相当近距离的人们将其导获。该伴随着空气通道而可同时产生两种口哨音调的装置包括有在每一个空气通道的尾端处设置的出口槽,以及设置在口部的第一和第二腔室与开口;由通过该开口,来自出口槽的空气可被加以导向而发出口哨音调。该第一腔室是相当大的,以可产生相当低的第一音阶;而第二腔室则是相当小的,以可产生相当高的第二音阶。第一和第二腔室一般而言是为桶状的,且是以端头对端头的关系而固设在空气通道的端头,每一腔室均在其边缘设有一开口。在每一腔室内亦均收容有一豆形构件,以产生于其内部所产生音调的颤音特性,而在第一腔室内豆形构件的尺寸是大于第二腔室内的豆形构件的。口哨的口部更包括有第一向外延伸的凸缘部,以对一个人唇部外侧的平面形成实质上对于空气的密封,该凸缘部可以环形的方式而完全的围绕在口部的外侧。口部可更包括有一位在更外侧端点的第二向外延伸的凸缘部,其是在和人的门牙而相接触的,第二凸缘部是和第一凸缘部相隔一段预先决定好的距离,如此,第一凸缘部是被压制于人唇部外侧的平面而形成空气的密封,而也才可以对应于第二凸缘部由人齿而咬住的情形。该以端头对端头关系而固设的腔室具有可由人的手指而握持住的外侧端壁。其可具有在当口部是由人的口而咬持住时,其对应于大约为垂直向外延伸轴而言是为圆柱盘状的内凹形握持面,如此,当口哨是由人的手和口而握持住时,该圆柱形内凹握持面才可和姆指和手指的末稍所形成的方阵而相对齐。握持面可具有粗糙面的纹理以强化该处的握持。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放置在人口内准备操作且是根据本技术而制成口哨的立体图;图2显示的是图1产生不同音阶哨音且是并排排列的桶状物的平面图;图3是图1-2口哨的侧视图,其在以更详细的结构来显示唇部的密封和手指握持部的结构;图4是图2中4-4线的剖视图,其在由口部而显示空气通道端头两个腔室的端视图;图5是图1-3的口哨和具有口哨咬持于内以在口部形成一种有效密封的人的唇部及前颚径向的剖视图。a.双重音阶结构图1显示的是一个人12的口内且是根据本技术而制作的口哨10,如此人们才可以经由该口哨而吹出令人可听见的信号。将由以下而详细说明的口哨可同时发出高和低音阶的音调,其可使得搜救者由一段相当远的距离而先行定位出该音调,然后在当搜救者迫近时而寻获该源。由图2-3可知,口哨10在外部上类似传统的口哨,因为该口哨10一般包括有一由该处而予以延伸渐缩的口部16的鼓形部14,鼓形部同时亦具有一向外凸设以接受一条索20的环18(如图1)。口部和鼓形部可以任何一种适合的材料而一体制成,例如是射出铸模塑胶。此外,萤光的、发冷光的或是反射性的物质均可用于制成口哨,或是在其上加印花纹或是印上标笺,对于使用者或是搜救者而言均可增加此装置的可见度。相对于传统的口哨,口哨10的内部具有并排的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22,24。由图5可知,空气通道最好是由远离人的口的方向而渐缩。而由平面图可知,当口部整体的宽度加宽时,空气通道是由进口开口处而向外加宽。由人口部的空气经由该两个空气通道而由横越形成于腔室30,32边缘的开口34,35的槽部26,28而远离,如此才可以产生所需要的口哨音调。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一约为0.04英寸的垂直间隙在经过实验后发现是为最适合该槽部26,28,由于该间隙的设置,空气是在上端约0.310英寸处而予以导向。如下所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发现该腔室最好是为椭圆形,而其中第一和第二腔室的半径是为0.348英寸,两者并相距约为0.084英寸。相对于槽部26,28的开口边缘上形成有向前倾斜部36,37,这些是以适当的角度而予以倾斜,如此才可以对流进腔室内一部份的空气而加以导向,另外尚有后倾斜部38,39形成于空气槽部的上方;一个对垂直而言分别具有40和20度的斜坡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发现是最为适合口哨内向前和向后的倾斜部。腔室30,32一般而言是为桶状(也就是说,其大约是椭圆形),如此空气才可以在其内圆柱形或是椭圆形的通道流通。每一个腔室内均含有一由软木塞、橡胶、塑胶或是其他适合的材料而制成的豆形构件。如此,当空气被迫入腔室内时,豆形构件则被迫经过开口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口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可含持于人的牙齿内的口部,口部上有一圈顺口部外围而延伸与人的唇部外层表面形成密封的第一凸缘部,口部上还有一向上和向下延伸和人的门牙内部倾斜面相接触的第二凸缘部,在口部内形成接受来自人口所吹的空气的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伴随着空气通道而可同时产生两种口哨音调的装置包括有在每一个空气通道的尾端处设置的出口槽,以及设置在口部的第一和第二腔室与开口,在第一和第二腔室内均收容有一豆形构件,第一和第二腔室为桶状,在口哨的两侧有可由人的手指握持的端壁,该端壁是为圆柱盘状内凹形握持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口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可含持于人的牙齿内的口部,口部上有一圈顺口部外围而延伸与人的唇部外层表面形成密封的第一凸缘部,口部上还有一向上和向下延伸和人的门牙内部倾斜面相接触的第二凸缘部,在口部内形成接受来自人口所吹的空气的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伴随着空气通道而可同时产生两种口哨音调的装置包括有在每一个空气通道的尾端处设置的出口槽,以及设置在口部的第一和第二腔室与开口,在第一和第二腔室内均收容有一豆形构件,第一和第二腔室为桶状,在口哨的两侧有可由人的手指握持的端壁,该端壁是为圆柱盘状内凹形握持面。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口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W克迈隆
申请(专利权)人:王津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