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竹棋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外壳对接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284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像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外壳对接组合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外壳对接组合装置。一种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外壳对接组合装置,包括有组合机构、防形变机构、扭合机构和固定架等;组合机构与固定架相连接;固定架与防形变机构相连接;固定架与扭合机构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能够快速简单有效的将该车载摄像头外壳组合起来的同时,可以确保密封圈和上下盖体紧密结合,并且采用扭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压紧,更好的将其进行组合,组合同时确保线路板不会发生弯折、倾斜和损坏等问题,有效提高产品良品率。高产品良品率。高产品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外壳对接组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像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外壳对接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摄像头是一种视频输入设备,属闭路电视的一种,被广泛的运用于视频会议,远程医疗及实时监控等方面。摄像头一般具有视频摄影、传播和静态图像捕捉等基本功能,是借由镜头采集图像后,由摄像头内的感光组件电路及控制组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并转换成计算机所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借由并行端口、USB连接,输入到计算机后由软件再进行图像还原,从而形成画面。
[0003]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推进,对于实现智能化的硬件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空间利用以及外观美化方面,对于装载在汽车上的硬件的小型化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车载摄像头来说,在现有的车内可安装空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空间里,硬件布板需要足够大的线路板面积,而外围空间又有限,导致上下壳体占用空间过多,难以实现有效的空间利用,现有技术提出一种这车载摄像头的外壳对接结构,能够在不增大上下壳体厚度的同时,保证密封圈设置的稳定性,但是由于技术限制,在对其进行组合时,需要耗费较长生产周期,并且在压紧的同时,存在一定难度,并且两组密封圈存在形变和位置偏移的问题,导致该车载摄像头外壳防水功能大大减弱,而且为了防止密封圈向内凹进,需要先将线路板插入到上下盖体之间,但是其插入难度较大,并且插入后的线路板在两组密封圈内凹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折和倾斜的问题,更严重的导致电路板被压坏,不仅浪费生产资源,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良品率。
[0004]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快速简单有效的将该车载摄像头外壳组合起来的同时,可以确保密封圈和上下盖体紧密结合,并且在压紧的同时,确保线路板不会发生弯折、倾斜和损坏等问题,有效提高产品良品率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在对其进行组合时,需要耗费较长生产周期,并且在压紧的同时,存在一定难度,并且两组密封圈存在形变和位置偏移的问题,导致该车载摄像头外壳防水功能大大减弱,而且为了防止密封圈向内凹进,需要先将线路板插入到上下盖体之间,但是其插入难度较大,并且插入后的线路板在两组密封圈内凹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折和倾斜的问题,更严重的导致电路板被压坏,不仅浪费生产资源,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良品率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外壳对接组合装置。
[0006]一种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外壳对接组合装置,包括有组合机构、防形变机构、扭合机构、模拟电路板、第一模拟密封环、第二模拟密封环、模拟下盖体、模拟上盖体、固定块、固定架和控制器;组合机构与模拟电路板相连接;组合机构与第一模拟密封环相连接;组合机构与第二模拟密封环相连接;组合机构与固定块相连接;组合机构与固定架相连接;固定架与
防形变机构相连接;固定架与扭合机构相连接;固定架与固定块相连接;固定架与控制器相连接;防形变机构与模拟下盖体相连接;防形变机构与模拟上盖体相连接。
[0007]进一步说明,组合机构包括有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一锥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轴、第一滑套、第二锥齿轮、第一连接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三锥齿轮、第一丝杆、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一半圆放置板、第二半圆放置板、第一光杆、支撑板、第一自动滑块、第四连接板、第一电动滑块、连接架、第二电动推杆、第一压紧板、反推板、第一限位板、挡板、第一弹簧、第二压紧板、第二滑套、第四锥齿轮、第五连接板和第三电动推杆;电机与固定块进行固接;电机通过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轴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与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与第二滑套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轴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轴与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与第一滑套相连接;第一滑套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滑套与第一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固定架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侧面设置有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与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两侧分别与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进行旋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半圆放置板进行固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一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三连接板与第一半圆放置板进行固接;第三连接板与第一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半圆放置板和第二半圆放置板上表面均与模拟电路板相接触;第一半圆放置板与第二半圆放置板相接触;第一光杆与固定架进行固接;模拟电路板侧面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与固定架进行固接;支撑板与第一自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自动滑块与第四连接板进行固接;第四连接板同时与两组第一电动滑块进行固接;两组第一电动滑块均与连接架进行固接;连接架上表面两侧均与一组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连接架与反推板进行固接;连接架与第一限位板进行固接;连接架同时与两组第一弹簧进行固接;两组第二电动推杆均与第一压紧板进行固接;第一压紧板上表面与第一限位板相接触;第一压紧板下表面与反推板相接触;第一压紧板与挡板进行固接;第一压紧板内表面与第二模拟密封环相接触;反推板上表面与第二模拟密封环相接触;第一限位板下表面与第二模拟密封环相接触;两组第一弹簧均与第二压紧板进行固接;第二压紧板与第二模拟密封环相接触;支撑板至第二压紧板在模拟电路板两侧对称均设置有一组;第二滑套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滑套与第五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五连接板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与固定架进行固接。
[0008]进一步说明,防形变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撑架、限位环、第二弹簧、第二限位板、第一连接柱、第一限位圆盘、第二丝杆、第五锥齿轮、第二支撑架、第二光杆、第三传动轴、齿盘、第六连接板、第二电动滑块、固定器、第二连接柱、连接圆盘、第三弹簧和第二限位圆盘;第一支撑架与限位环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架上表面两侧通过连接块均与一组第二弹簧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架与第一连接柱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架与第二丝杆进行旋接;第一支撑架与第二光杆进行滑动连接;限位环内表面与模拟下盖体相接触;两组第二弹簧通过连接块均与一组第二限位板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柱与第一限位圆盘进行固接;第二丝杆与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丝杆与第二支撑架进行旋接;第二支撑架与第二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架与第三传动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光杆与固定架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与齿盘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与第六连接板进行固接;第六连接板下表
面两侧均与一组第二电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六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柱进行固接;两组第二电动滑块均与一组固定器进行固接;两组固定器均与模拟上盖体相接触;第二连接柱与连接圆盘进行固接;连接圆盘下表面同时与三组第三弹簧进行固接;三组第三弹簧均与第二限位圆盘进行固接。
[0009]进一步说明,扭合机构包括有第六锥齿轮、第三滑套、第四传动轴、第七连接板、第四电动推杆、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轴、传动圆盘、第三连接柱、齿条、小滑块、L型连接板、平齿轮、第一连接杆、助齿轮和第二连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外壳对接组合装置,包括有模拟电路板、第一模拟密封环、第二模拟密封环、模拟下盖体、模拟上盖体、固定块、固定架和控制器,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组合机构、防形变机构和扭合机构;组合机构与模拟电路板相连接;组合机构与第一模拟密封环相连接;组合机构与第二模拟密封环相连接;组合机构与固定块相连接;组合机构与固定架相连接;固定架与防形变机构相连接;固定架与扭合机构相连接;固定架与固定块相连接;固定架与控制器相连接;防形变机构与模拟下盖体相连接;防形变机构与模拟上盖体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外壳对接组合装置,其特征是:组合机构包括有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一锥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轴、第一滑套、第二锥齿轮、第一连接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三锥齿轮、第一丝杆、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一半圆放置板、第二半圆放置板、第一光杆、支撑板、第一自动滑块、第四连接板、第一电动滑块、连接架、第二电动推杆、第一压紧板、反推板、第一限位板、挡板、第一弹簧、第二压紧板、第二滑套、第四锥齿轮、第五连接板和第三电动推杆;电机与固定块进行固接;电机通过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轴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与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与第二滑套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轴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轴与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与第一滑套相连接;第一滑套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滑套与第一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固定架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侧面设置有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与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两侧分别与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进行旋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半圆放置板进行固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一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三连接板与第一半圆放置板进行固接;第三连接板与第一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半圆放置板和第二半圆放置板上表面均与模拟电路板相接触;第一半圆放置板与第二半圆放置板相接触;第一光杆与固定架进行固接;模拟电路板侧面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与固定架进行固接;支撑板与第一自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自动滑块与第四连接板进行固接;第四连接板同时与两组第一电动滑块进行固接;两组第一电动滑块均与连接架进行固接;连接架上表面两侧均与一组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连接架与反推板进行固接;连接架与第一限位板进行固接;连接架同时与两组第一弹簧进行固接;两组第二电动推杆均与第一压紧板进行固接;第一压紧板上表面与第一限位板相接触;第一压紧板下表面与反推板相接触;第一压紧板与挡板进行固接;第一压紧板内表面与第二模拟密封环相接触;反推板上表面与第二模拟密封环相接触;第一限位板下表面与第二模拟密封环相接触;两组第一弹簧均与第二压紧板进行固接;第二压紧板与第二模拟密封环相接触;支撑板至第二压紧板在模拟电路板两侧对称均设置有一组;第二滑套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滑套与第五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五连接板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竹棋
申请(专利权)人:丁竹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