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268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车辆座椅具有靠背和座椅部件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靠背或座椅部件上的侧垫,侧垫包括相互间通过耦合装置(1a、2a)耦合的且相对于彼此能运动的两个支撑部段(1、2),在支撑部段之间设置有能流体填充的至少一个空心体(3a、3b),所述两个支撑部段(1、2)相互间的相对位置和因而侧垫的外轮廓能通过填充或排空所述至少一个空心体(3a、3b)改变。这样设置耦合装置(1a、2a),使得在填充或排空所述至少一个空心体(3a、3b)时所述两个支撑部段(1、2)相对于彼此不仅能平移而且能在所述两个支撑部段彼此的角度位置方面改变。两个支撑部段彼此的角度位置方面改变。两个支撑部段彼此的角度位置方面改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座椅通常具有侧垫,所述侧垫要么设置在靠背上、要么在座椅部件上。为此的示例在US 2008 0271251 A1中描述。在一些车辆座椅中,该侧垫能调节。为此,在以前实现如下可能性,即通过填充气动结构改变侧垫的轮廓。在已知的侧垫中,气动操作的囊、亦即外部柔性的结构设置在两个相互间通过枢转轴线连接的支撑板之间。该楔形结构在其外轮廓方面可以通过填充或排空该囊来改变。由此在所述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角度改变。
[0003]然而,车辆座椅、特别是在此首先讨论的机动车座椅必须适用于多种具有完全不同的在解剖学上的条件的人员。不仅高大的人而且娇小的人和那些具有更宽和更窄的体型的人应该自然能够尽可能舒适地坐在车辆座椅中。
[0004]然而,对侧垫的上述调节没有以相同的方式适用于所有上述解剖学的情况。换言之,轮廓变化可能在较宽的人员的情况下从侧面产生支撑效果,而较窄的人员即使在经历侧垫的整个调节范围的情况下也确实没有觉察到值得一提的变化,或许甚至连支撑效果都没有觉察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如下进一步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车辆座椅,使得侧垫能更好地适配于不同的解剖学上的情况。
[0006]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车辆座椅实现。有利的实施方式在各从属权利要求得知。
[0007]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具有靠背和座椅部件以及设置在靠背或座椅部件上的至少一个侧垫。所述侧垫在此包括相互间通过耦合装置耦合的且相对于彼此能运动的两个支撑部段,在支撑部段之间设置有能流体填充的至少一个空心体。所述两个支撑部段相互间的相对位置和因而侧垫的外轮廓能通过填充或排空所述至少一个空心体改变。按照本专利技术现在规定,这样设置所述耦合装置,使得在填充或排空所述至少一个空心体时所述两个支撑部段相对于彼此地不仅能平移而且能在所述两个支撑部段彼此的角度位置方面相互改变。后者没有确定明确的顺序,同样可以规定,相继地或同时实施平移和转动运动。在此不仅可以首先实施平移运动,然后实施转动运动。该运动过程同样也可以以相反的顺序进行。
[0008]按照这种方式,侧垫的外轮廓不仅在所述两个支撑部段的调整角方面被改变(亦即不仅改变楔形的打开角),而且外轮廓也可以通过所述两个支撑部段相对于彼此的平移移动来改变。由此可能的是,实现与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楔形明显不同的外轮廓。因此,特别是也可能的是,给对侧垫的调节赋予更大的深度,从而在更窄的人员的情况下也确保侧面的支撑。不言而喻地,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自然也可以具有多于一个侧垫。这些侧垫可以这样构成,使得所述侧垫可以相互协调地改变。例如可能的是,彼此单独地调节各侧垫。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同时调节多个侧垫;例如可以同时调节设置在车辆座椅的相对置的侧上的两个侧垫。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段具有板状的贴靠部段,所述至少一个空心体支撑在所述贴靠部段上。这样的部段特别是能够节省结构空间地安置在侧垫中、特别是安置在所属的填料(Polsterung)和所属的外罩(Bezug)之下。
[0010]在此应指出的是,术语“板状”不限于平面的表面形成物。也可以涉及其他表面,所述其他表面例如是拱形或以其他方式弯曲的。板在下文中应理解为通常的表面形成物,所述表面形成物与其平行于表面的横向延伸尺寸相比具有较小的厚度。
[0011]优选地,在所述两个支撑部段之间复位装置起作用,该复位装置在填充所述至少一个空心体时张紧。根据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复位装置构成为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或扭转弹簧。通过在填充过程期间张紧复位装置,使得在排空空心体的情况下设备又返回到初始位置中。另一方面,借助于这样的复位装置也可以控制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的特性。因此例如可以确保:首先进行所述两个支撑部段的相对于彼此的转动,然后发生所述两个支撑部段相对于彼此的平移的位移、特别是移动。
[0012]优选地,在第一支撑部段上设置有引导部段,而在另外的第二支撑部段上设置有通过引导部段引导的部段。由此实现,在给空心体充气(例如可以以空气亦或其他流体介质来装填空心体)的情况下进行对所述两个支撑部段相对于彼此的运动的强制引导。这确保:不仅随机地、而且在确定的运动范围内调节侧垫。在此,特别是可以规定,被引导的部段包括引导销或引导杆,而引导部段包括引导槽或引导滑槽或引导容纳部,在所述引导槽或引导滑槽或引导容纳部上或中容纳有被引导的部段。所述引导部段可以包括直线引导件。自然也可能的是,代替或补充于直线引导件例如设有弯曲的或其他曲线形的和/或与直线走向不同的引导件,这取决于何种运动路径或运动区域是期望的。现在引导部段设置在所述两个支撑部段中的哪个上以及被引导的部段设置在所述两个支撑部段中的哪个上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重要。两个变型方案同样是可设想的。
[0013]根据上述引导部段的布置结构也可以相应地定位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复位装置。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可以规定,复位装置、特别是作为压力弹簧设置在安装于引导部段上的第一耦合部段与被引导的部段之间。在一个备选于此的方案中,复位装置、特别是作为拉力弹簧可以设置在安装于引导部段上的第一耦合部段与安装于被引导的部段上的第二耦合部段之间。如果提到“设置在



之间”,那么在此特别是也可以规定将复位装置紧固在两个部段上,在这两个部段之间设置所述复位装置。
[0014]备选于此地,复位装置可以以拉力弹簧的形式构成,所述拉力弹簧在第一支撑部段与第二支撑部段之间设置在位于与引导部段和被引导的部段远离的区域中、优选在与引导部段和被引导的部段相对置的端部区域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实现,首先远离于引导部段或被引导的部段地实施所述两个支撑部段的相互的转动运动。因此,首先进行被引导的部段和引导部段的移动,而接着在拉力弹簧张开的情况下进行所述两个支撑部段相对于彼此的平移运动同时进行枢转运动。
[0015]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的另一个备选方案可以规定,所述复位装置是以具有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的螺旋扭力弹簧(Schenkelfeder)、优选围绕被引导的部段引导的螺旋扭力弹簧的形式的扭转弹簧。在此,根据一个变型方案,第一腿部可以贴靠在第二支撑部段上
在背离能流体填充的空心体的一侧上,而第二腿部支撑在第一支撑部段上在背离能流体填充的空心体的一侧上。在另一个变型方案中,所述第二腿部也可以支撑在引导部段上。
[0016]所述一个或多个能流体填充的空心体优选是气动操作的囊。这样的囊具有柔性的外轮廓,所述外轮廓特别良好地适配于支撑部段,从而能实现到支撑部段上的优化的力传递和因而能实现各支撑部段相对于彼此的优化的调节。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规定,所述第一或第二支撑部段相对于车辆座椅位置固定地设置。该支撑部段例如可以固定地或至少位置不变地与靠背或座椅部件的结构相连接。于是,仅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所述两个支撑部段之间的相对运动,即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座椅,包括靠背和座椅部件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靠背或座椅部件上的侧垫,所述侧垫包括相互间通过耦合装置(1a、2a)耦合的且相对于彼此能运动的两个支撑部段(1、2),在所述两个支撑部段之间设置有能流体填充的至少一个空心体(3a、3b),所述两个支撑部段(1、2)彼此的相对位置和因而所述侧垫的外轮廓能通过填充或排空所述至少一个空心体(3a、3b)改变,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装置(1a、2a)设置为,使得在填充或排空所述至少一个空心体(3a、3b)时所述两个支撑部段(1、2)相对于彼此不仅能平移而且能在所述两个支撑部段彼此的角度位置方面改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段(1、2)具有板状的贴靠部段,所述至少一个空心体(3a、3b)支撑在所述贴靠部段上。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支撑部段(1、2)之间复位装置(4)起作用,所述复位装置在填充所述至少一个空心体(3a、3b)时张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4)构成为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或扭转弹簧。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支撑部段(2)上设置有引导部段(2a),而在另外的第二支撑部段(1)上设置有被引导部段(2a)引导的部段(1a)。6.根据权利要求4和5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4)、特别是作为压力弹簧设置在安装于引导部段(2a)上的第一耦合部段(5)与被引导的部段(1a)之间,或者特别是作为拉力弹簧设置在安装于引导部段(2a)上的第一耦合部段(5)与安装于被引导的部段(1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
申请(专利权)人:福雷亚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