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法及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04244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法及电子设备,包括:对均质地质模型进行均匀布井;对均匀布井后的均质地质模型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均质地质模型的井组裂缝参数和单井裂缝参数;基于井组裂缝参数,获得非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基于单井裂缝参数,确定单井的簇间距和段间距;基于单井的簇间距和段间距,对非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非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法,实现由均质储层递进为非均质储层,由均匀布井递进为非均匀布井和井组到单井的整体设计,进而形成系统的针对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案。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案。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法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布井是油气田开采的基础,直接影响油田的成本及采收率。常规的布井方案有五点法、七点法等,假设条件较为理想,在实际布井中需要进行多重改进。
[0003]例如,在江同文(2016)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及装置(CN201610670568.3)”中,通过先确定影响钻井成功率、影响气井产量、影响气井稳产的三重因素,进而在相应的位置进行井位部署。在薛婷(2016)所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超低渗致密油藏体积压裂定向井布井方法(CN201611246406.3)”中,基于地质研究结果优选层段,根据成像测井、微地震等测试结果明确最大主应力方向,进而确定井排方向;进而优化油水井裂缝长度、优化井距,最终实现优化的采油井纵横向距离,即布井方案;在雷启鸿(2016)所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超低渗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准自然能量开发交错布井方法(CN201610363232.2)”中,基于综合地质研究优选部署区域,随后进行水平段长、井距的优化,进而优化压裂裂缝段间距、排距,实现依靠自然能量泄油的最大产量;在李进步(2017)所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多因素协同分析的工厂化作业大井组布井方法(CN201711385221.5)”中,针对致密气和页岩气藏通过储层精细描述初选大井组部署方案,结合钻井工程因素对初选部署方案论证,进一步结合工程造价、环保因素等计算经济效益,选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大井组部署方案即是优化的布井方案;在李健(2016)所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基于砂体结构的水平井布井方法(CN201610329415.2)”中,基于砂体结构、砂体展布规律,利于测井曲线表征砂体结构,结合河道砂体宽度进行水平井五点、七点注水开发井网的部署,实现井网部署的优化。
[0004]综上,目前大多井网部署方法基于五点法、七点法等固定思路,缺乏河道沉积储层的针对性,同时均未涉及在非均匀储层的非均匀布井设计原则及方法,尚不能有效指导在河道沉积型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网的布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法,解决缺乏针对河道沉积储层的井网部署方法及现有井网部署方法未涉及在非均匀储层的非均匀布井设计原则及方法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法,包括:对均质地质模型进行均匀布井;对均匀布井后的均质地质模型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均质地质模型的井组裂缝参数和单井裂缝参数;基于所述井组裂缝参数,获得非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基于所述单井裂缝参数,确定单井的簇间距和段间距;基于所述单井的簇间距和段间距,对所述非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非均匀
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
[0007]可选的,所述对均质地质模型进行均匀布井包括:基于目标储层的储层物性参数,在模拟软件中建立均质地质模型;基于目标储层的实际井数据,对所述均质地质模型进行模型拟合,获得拟合后的均质地质模型;在所述拟合后的均质地质模型中进行均匀布井。
[0008]可选的,所述对均匀布井后的均质地质模型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均质地质模型的井组裂缝参数和单井裂缝参数包括:所述井组裂缝参数包括井间距、裂缝缝长比、裂缝导流能力和布缝方式,所述单井裂缝参数包括缝间距;结合采收率和收益率,调整均匀布井后的均质地质模型的井间距、裂缝缝长比、裂缝导流能力、布缝方式和缝间距,获得优化后的均质地质模型的井间距、裂缝缝长比、裂缝导流能力、布缝方式和缝间距。
[0009]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井组裂缝参数,获得非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包括:根据目标储层建立相应的非均质地质模型;基于所述井间距,在所述非均质储层模型中进行均匀布井,井数为n,作为第一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基于所述井间距,在所述非均质储层模型中进行均匀布井,井数为n-1,作为第二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
[0010]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井组裂缝参数,获得非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还包括:基于所述裂缝缝长比、裂缝导流能力和布缝方式,调整所述第一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中的单井位置;基于所述裂缝缝长比、裂缝导流能力和布缝方式,调整所述第二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中的单井位置;比较调整单井位置后的第一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的收益率与调整单井位置后的第二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的收益率,将其中收益率高的模型作为非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
[0011]可选的,非均质储层包括厚储层和薄储层,所述调整所述第一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中的单井位置的准则为待调整井与外侧井之间的中线位于厚储层与薄储层的分界线处,所述待调整井和外侧井均为所述井数为n的井中的单井;所述调整所述第二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中的单井位置的准则为待调整井与外侧井之间的中线位于厚储层与薄储层的分界线处,所述待调整井和外侧井均为所述井数为n-1的井中的单井。
[0012]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单井裂缝参数,确定单井的簇间距和段间距包括:基于所述缝间距,获得单井的总裂缝数量;根据所述缝间距和裂缝总数量,结合实际工程,确定单井的簇间距和段间距。
[0013]可选的,所述根据目标储层建立相应的非均质地质模型为:根据目标储层的河道型沉积储层的特性建立非均质地址模型。
[0014]可选的,所述储层物性参数包括渗透率和孔隙度。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法。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法,针对河道沉积储层的储层厚度不均的特性,对均匀布井后的均质地质模型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井组裂缝参数和单井裂缝参数,基于分别优化后的井组裂缝参数和单井裂缝参数获得非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和单井参数,基于单井参数对非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的单井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非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实现由均质储层递进为非均质储层,由均匀布井递进为非均匀布井及井组到单井的整体设计,进而形成系统的针
对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案。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例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例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0018]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均质地质模型进行均匀布井;对均匀布井后的均质地质模型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均质地质模型的井组裂缝参数和单井裂缝参数;基于所述井组裂缝参数,获得非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基于所述单井裂缝参数,确定单井的簇间距和段间距;基于所述单井的簇间距和段间距,对所述非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非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均质地质模型进行均匀布井包括:基于目标储层的储层物性参数,在模拟软件中建立均质地质模型;基于目标储层的实际井数据,对所述均质地质模型进行模型拟合,获得拟合后的均质地质模型;在所述拟合后的均质地质模型中进行均匀布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均匀布井后的均质地质模型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均质地质模型的井组裂缝参数和单井裂缝参数包括:所述井组裂缝参数包括井间距、裂缝半缝长、裂缝导流能力和布缝方式,所述单井裂缝参数包括缝间距;结合采收率和收益率,调整均匀布井后的均质地质模型的井间距、裂缝缝长比、裂缝导流能力、布缝方式和缝间距,获得优化后的均质地质模型的井间距、裂缝缝长比、裂缝导流能力、布缝方式和缝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井组裂缝参数,获得非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包括:根据目标储层建立相应的非均质地质模型;基于所述井间距,在所述非均质储层模型中进行均匀布井,井数为n,作为第一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基于所述井间距,在所述非均质储层模型中进行均匀布井,井数为n-1,作为第二均匀布井的非均质储层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沉积型致密气藏的整体压裂布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井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龙李凤霞王海波孙志宇姚昌宇张永春刘长印李月丽蒋艳芳梁志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