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蝶形弹簧及其热定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2437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高温蝶形弹簧,包括中部呈上凸的蝶形弹簧和开设在蝶形弹簧顶端中部的第一插孔,所述蝶形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组呈环状阵列分布的限位柱,所述蝶形弹簧的底端位于多组限位柱之间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蝶形弹簧的顶端位于第一插孔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外凸块。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首先,内部设有拼装限位结构,便于多组蝶形弹簧轴向之间的叠加拼装处理,可使得多组蝶形弹簧形成一个整体,降低了蝶形弹簧单独扭转现象的产生,从而提升了蝶形弹簧叠加拼装的稳定性,其次,内部设有分散式缓冲结构,提升了蝶形弹簧的缓冲受力面,当受到冲击负载时可均匀的将冲击力进行分散和缓冲,从而提升了蝶形弹簧缓冲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蝶形弹簧缓冲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蝶形弹簧缓冲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温蝶形弹簧及其热定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蝶形弹簧
,尤其涉及高温蝶形弹簧及其热定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碟形弹簧又名贝勒维尔弹簧垫圈,是法国人贝勒维尔专利技术的,其成圆锥形盘状,既可以单个使用,又可以多个串联或并联使用,在上内缘和下外缘处承受沿轴向作用的静态或动态载荷,被压缩后产生变形,直至被压平,以储存能量形式作为活载荷。在必要时自动转化为密封所需要的附加压缩载荷,来降低垫片、填料使用中对上紧的持续要求。然而现有的高温蝶形弹簧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虽然多组蝶形弹簧可以进行轴向之间的叠加处理,但是多组蝶形弹簧叠加拼装后,受到轴向的扭转力作用时,多组蝶形弹簧可单独反生转动,易导致紧固件扭转松动现象的产生,拼装的稳定性较差,其次,圆锥形盘状结构的蝶形弹簧的支撑面为底部外边,缓冲受力面较小,当受到冲击负载时,蝶形弹簧易发生局部形变的现象,缓冲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高温蝶形弹簧,多组蝶形弹簧叠加拼装后易单独发生转动,拼装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高温蝶形弹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中部呈上凸的蝶形弹簧和开设在蝶形弹簧顶端中部的第一插孔,所述蝶形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组呈环状阵列分布的限位柱,所述蝶形弹簧的底端位于多组限位柱之间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蝶形弹簧的顶端位于第一插孔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外凸块,所述蝶形弹簧的顶端位于两组外凸块之间开设有内凹槽。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限位柱和限位孔呈过渡配合。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限位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呈半球形结构的对接块。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两组外凸块的外表壁与两组内凹槽的内表壁相互贴合。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蝶形弹簧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中部下凹的缓冲盘,且缓冲盘的倾斜角度与蝶形弹簧的倾斜角度相同。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缓冲盘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插孔,且第二插孔的内径等于第一插孔的内径。
[00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蝶形弹簧热定型工艺,包括上述的高温蝶形弹簧,其包括以下步骤,1)落料冲孔:在冲床上将钢板原料冲切成蝶形弹簧初步轮廓,其中外径、内径以及齿外
径达到设计要求;2)冲压成型:在冲床上成型得到蝶形弹簧,其中高度达到设计要求;3)淬火:将冲压成型后的产品放入多用炉中进行热处理,使产品转变为马氏体,硬度达到HRC59-62;其中设置淬火温度为860
±
10℃,淬火时间控制在60
±
10min,所述多用炉中的碳势为0.5
±
0.05%,丙酮含量控制在0.1~0.5ml/min,热油温度为100℃,热油时间20min;4)热定型:提供一整形模具,用电热丝将所述整形模具加热到380℃
±
5℃,再把硬度达标的产品放入所述整形模具中,利用液压机驱动所述整形模具合模,压力为20MPa,持续保压状态35S以上,将产品尺寸控制在要求范围内;5)回火:将热定型后的产品放入网带式回火炉中进行处理,使得产品硬度达到HRC49-54,其中Ⅰ、Ⅱ阶段的回火温度为390
±
5℃;回火频率为7
±
1Hz;6)超声波清洗:采用超声波清洗仪对产品表面进行清洗,使得清洁度≦0.5mg;7)上油;8)疲劳测试:利用疲劳测试机对产品进行疲劳测试;9)成品检验。
[001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内部设有拼装限位结构,在蝶形弹簧的底部设有限位柱和限位孔,当限位柱插入限位孔内时,便可将蝶形弹簧底部之间进行拼装限位处理,同时在蝶形弹簧的顶部设有外凸块和内凹槽,当外凸块滑入内凹槽内时,便可将蝶形弹簧顶部之间进行拼装限位处理,这种结构便于多组蝶形弹簧轴向之间的叠加拼装处理,可使得多组蝶形弹簧形成一个整体,降低了蝶形弹簧单独扭转现象的产生,从而提升了蝶形弹簧叠加拼装的稳定性。
[0012]2、本专利技术中,内部设有分散式缓冲结构,在蝶形弹簧的底端中部设有呈倾斜分布的缓冲盘,增加了蝶形弹簧底部的支撑面,同时可使得蝶形弹簧的上半区和下半区之间均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承力结构,可有效的将局部冲击力进行分散,这种结构提升了蝶形弹簧的缓冲受力面,当受到冲击负载时可均匀的将冲击力进行分散和缓冲,从而提升了蝶形弹簧缓冲的稳定性。
[001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蝶形弹簧的热定型工艺的有益效果在于:减小了产品变形,能够有效的将产品尺寸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提高了产品质量,其产品良率从40%提升到了95%,通过3批次整炉的9点试验,验证了工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高温蝶形弹簧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蝶形弹簧的拼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蝶形弹簧的立体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整形模具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例说明:1、蝶形弹簧;101、第一插孔;102、限位柱;102a、对接块;103、限位孔;104、外凸块;105、内凹槽;2、缓冲盘;201、第二插孔;3、上模;4、型腔;5、下模;6、定位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高温蝶形弹簧,包括中部呈上凸的蝶形弹簧1和开设在蝶形弹簧1顶端中部的第一插孔101,蝶形弹簧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组呈环状阵列分布的限位柱102,蝶形弹簧1的底端位于多组限位柱102之间均开设有限位孔103,蝶形弹簧1的顶端位于第一插孔101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外凸块104,蝶形弹簧1的顶端位于两组外凸块104之间开设有内凹槽105。
[0018]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柱102和限位孔103呈过渡配合,限位柱1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呈半球形结构的对接块102a,两组外凸块104的外表壁与两组内凹槽105的内表壁相互贴合,这种结构的设置,提升了外凸块104和内凹槽105之间拼装的稳定性,过渡配合方式的选用,提升了限位柱102和限位孔103之间拼装和限位固定的稳定性,呈半球形结构对接块102a的设置,便于限位柱102和限位孔103之间的对位处理。
[0019]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蝶形弹簧1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中部下凹的缓冲盘2,且缓冲盘2的倾斜角度与蝶形弹簧1的倾斜角度相同,缓冲盘2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插孔201,且第二插孔201的内径等于第一插孔101的内径,缓冲盘2的设置,可将蝶形弹簧1斜面受到的冲击力通过两个三角承力结构进行分散,第一插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温蝶形弹簧,包括中部呈上凸的蝶形弹簧(1)和开设在蝶形弹簧(1)顶端中部的第一插孔(101),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弹簧(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组呈环状阵列分布的限位柱(102),所述蝶形弹簧(1)的底端位于多组限位柱(102)之间均开设有限位孔(103),所述蝶形弹簧(1)的顶端位于第一插孔(101)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外凸块(104),所述蝶形弹簧(1)的顶端位于两组外凸块(104)之间开设有内凹槽(1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蝶形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102)和限位孔(103)呈过渡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蝶形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1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呈半球形结构的对接块(102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蝶形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外凸块(104)的外表壁与两组内凹槽(105)的内表壁相互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蝶形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弹簧(1)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中部下凹的缓冲盘(2),且缓冲盘(2)的倾斜角度与蝶形弹簧(1)的倾斜角度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温蝶形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盘(2)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插孔(201),且第二插孔(201)的内径等于第一插孔(101)的内径。7.一种高温蝶形弹簧热定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常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力弹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