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180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其包括容置件、两个滑动件、至少两个滑块及至少两个摩擦件,容置件内有容置空间、并在其两侧各设有两个轨道,容置件前表面设置两个长导孔,各滑动件均具有翼板和翼片,各翼片分别穿设各长导孔,至少两个滑块分别设置在两个轨道内,供各翼板的板缘分别侧向插接各滑块,至少两个摩擦件分别穿设各翼板,使各滑块和各摩擦件分别滑动且抵接各轨道的内表面,为升降移动时提供摩擦力并相互补偿,更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且延长了使用寿命。长了使用寿命。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升降装置,特别是适用于立式支架的升降装置,所述立式支架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外接显示屏,并使所述显示屏能够相对于所述立式支架形成升降作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目前电子产业的发展,个人电脑、电视机等电子产品大多采用液晶显示屏,同时,液晶显示屏也逐渐发展为平板式液晶显示屏、甚至是曲面式液晶显示屏,又为了使用者便于观赏并具有良好的可视角度,往往使用一种显示屏专用的立式支架,能够提供使用者调整所述显示器的高度、俯仰角度、旋转角度或左右摆动角度等功能,其中的调整高度功能主要借助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于所述立式支架内形成升降作用,不仅需要承载一定重量,也需要提高所述显示屏在升降移动时的稳定性,另外则是成本的考虑。
[0003]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8138784U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支架主体、两个轨道、两个连接件、固定件和位移机构,其中,所述支架主体内部具有容置空间,所述两个轨道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相对二侧,所述两个连接件分别嵌设于各所述轨道,且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分别凸伸出所述容置空间之外以提供显示屏幕衔接机构连接,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并位于所述两个轨道之间,所述位移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并位于所述两个轨道之间,且所述位移机构与其中一个的所述连接件相嵌接,所述位移机构包含有多个卷簧,所述多个卷簧纵向单一直线排列设置,且所述多个卷簧的卷片末端连接所述固定件,当所述位移机构借助所述多个卷簧上、下位移时,所述两个连接件随所述位移机构在所述轨道上进行移动。通过上述结构,确实可以让支架本体的体积设计得更加窄小,趋向薄型化,相较于以往的熟知技术,上述结构减少了零件使用。
[0004]然而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两个轨道是采用金属制滚珠滑轨,仍为规格制品且组成零件多,在薄型化结构设计方面仍会有所限制,况且所述两个轨道在长时间往复滑移后也会发生错位的情况,导致所述位移机构的整体寿命缩短。
[0005]因此,为了改用其它结构替代传统的滚珠滑轨实施,避免发生上述缺点,进而延长整体寿命及升降滑动时的稳定性,申请人通过积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于是产生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装置,通过容置件搭配滑动件、滑块以及在滑动件的翼板穿设有摩擦件,代替了传统的滚珠滑轨,并通过滑块和摩擦件在容置件内部的相对两轴向(X轴向和Y轴向)提供滑动摩擦力,并使彼此形成摩擦力的补偿作用,延长了整体的使用寿命,不仅节省成本,在显示屏升降移动的过程中更加提高稳定性、增进操作手感顺畅并能够减少噪音。
[0007]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实施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包括容置件,所述容置件内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相对两侧向分别纵向设置第一轨道及第二轨
道,所述容置件的前侧并列设置的第一纵向长孔及第二纵向长孔,第一滑动件及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具有第一翼板及第一翼片,所述第二滑动件具有第二翼板及第二翼片,将所述第一翼片及所述第二翼片分别向前穿过所述第一纵向长孔及所述第二纵向长孔,形成相对滑动,至少一个第一滑块及至少一个第二滑块,分别滑动且抵接所述第一轨道中的内周面及所述第二轨道中的内周面,为滑动时提供摩擦力,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块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块分别设置第一凹沟及第二凹沟,以使所述第一翼板及所述第二翼板各自往相对两侧向分别对应插接,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摩擦件及至少一个第二摩擦件分别垂直穿设所述第一翼板及所述第二翼板,并分别滑动且抵接所述第一轨道内周面及所述第二轨道内周面的前、后两侧,形成摩擦力的补偿作用。
[0008]除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特征之外,接下来为了便于对本技术能有更深入了解并减少赘述,将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其它附加特征,连同这些特征的实施方式及所具有的优点,后续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升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升降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爆炸图,图中所述转接组件的塑壳以虚拟线表示,便于示意。
[0011]图3是本技术升降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爆炸图。
[0012]图4是图1中以A

A线段剖切的剖面图。
[0013]图5是图1中以B

B线段剖切的剖面图。
[0014]图6是本技术升降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左侧剖面图,图中没有剖切到所述底座。
[0015]图6A是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7是本技术升降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构件组合图。
[0017]图8是本技术升降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爆炸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升降装置1
ꢀꢀꢀꢀꢀꢀꢀꢀꢀꢀꢀꢀꢀꢀꢀꢀꢀꢀ
容置件10
[0020]容置空间101
ꢀꢀꢀꢀꢀꢀꢀꢀꢀꢀꢀꢀꢀꢀꢀꢀ
第一轨道102
[0021]第二轨道103
ꢀꢀꢀꢀꢀꢀꢀꢀꢀꢀꢀꢀꢀꢀꢀꢀ
第一纵向长孔104
[0022]第二纵向长孔105
ꢀꢀꢀꢀꢀꢀꢀꢀꢀꢀꢀꢀ
挡块106
[0023]第一纵向定位件107
ꢀꢀꢀꢀꢀꢀꢀꢀꢀꢀ
第二纵向定位件108
[0024]横向穿孔109
ꢀꢀꢀꢀꢀꢀꢀꢀꢀꢀꢀꢀꢀꢀꢀꢀ
可拆连接块11
[0025]第一滑动件20
ꢀꢀꢀꢀꢀꢀꢀꢀꢀꢀꢀꢀꢀꢀꢀ
第一翼板201
[0026]第一翼片202
ꢀꢀꢀꢀꢀꢀꢀꢀꢀꢀꢀꢀꢀꢀꢀꢀ
第一卡榫203
[0027]第一限位部204、204
’ꢀꢀꢀꢀꢀꢀꢀ
第一弹性件205、205

[0028]第一摩擦件206、206
’ꢀꢀꢀꢀꢀꢀꢀ
第二滑动件21
[0029]第二翼板211
ꢀꢀꢀꢀꢀꢀꢀꢀꢀꢀꢀꢀꢀꢀꢀꢀ
第二翼片212
[0030]第二卡榫213
ꢀꢀꢀꢀꢀꢀꢀꢀꢀꢀꢀꢀꢀꢀꢀꢀ
第二限位部214、214

[0031]第二弹性件215、215
’ꢀꢀꢀꢀꢀꢀꢀ
第二摩擦件216、216

[0032]第一滑块30
ꢀꢀꢀꢀꢀꢀꢀꢀꢀꢀꢀꢀꢀꢀꢀꢀꢀ
第一凹沟301
[0033]前向突起302、312
ꢀꢀꢀꢀꢀꢀꢀꢀꢀꢀꢀ
后向突起303、313
[0034]侧向突起304、314
ꢀꢀꢀꢀꢀꢀꢀꢀꢀꢀꢀ
第二滑块31
[0035]第二凹沟311
ꢀꢀꢀꢀꢀꢀꢀꢀꢀꢀꢀꢀꢀꢀꢀꢀ
弹簧模组40
[0036]悬挂件41
ꢀꢀꢀꢀꢀꢀꢀꢀꢀꢀꢀꢀꢀꢀꢀꢀꢀꢀꢀ
第一定位孔411
[0037]第二定位孔41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容置件,其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相对两侧向分别纵向设置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在所述容置件的前侧并列设置第一纵向长孔及第二纵向长孔;第一滑动件及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具有第一翼板及第一翼片,所述第二滑动件具有第二翼板及第二翼片,将所述第一翼片及所述第二翼片分别向前穿过所述第一纵向长孔及所述第二纵向长孔,形成相对滑动;至少一个第一滑块及至少一个第二滑块,分别滑动且抵接所述第一轨道中的内周面及所述第二轨道中的内周面,为滑动时提供摩擦力,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块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块分别设置第一凹沟及第二凹沟,以使所述第一翼板及所述第二翼板各自往相对两侧向分别对应插接;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摩擦件及至少一个第二摩擦件分别穿设所述第一翼板及所述第二翼板,并分别滑动且抵接所述第一轨道内周面及所述第二轨道内周面的前、后两侧,形成摩擦力的补偿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翼板的板面及所述第二翼板的板面分别贯穿有至少一个螺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摩擦件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摩擦件均具有面摩擦部、螺杆及点摩擦部,各所述螺杆位于各所述面摩擦部与各所述点摩擦部之间以对应穿设各所述至少一个螺孔,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摩擦件的面摩擦部及点摩擦部分别滑动且抵接所述第一轨道内周面的前、后两侧,并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摩擦件的面摩擦部及点摩擦部分別滑动且抵接所述第二轨道内周面的前、后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块的外周面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块的外周面分别设有多个前向突起、多个后向突起、以及多个侧向突起,以分别滑动且抵接所述第一轨道中的内周面及所述第二轨道中的内周面,并在这些突起之间形成多个纵向狭缝。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及所述第二翼板进一步分别具有呈叉状的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及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分别套接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并分别侧向插接所述第一凹沟及所述第二凹沟,进而分别抵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块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在所述容置空间的相对两侧向分别设置第一纵向定位件及第二纵向定位件,所述第一纵向定位件及所述第二纵向定位件分别抵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块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块,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块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块分别限制在所述第一轨道中及所述第二轨道中。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第一弹簧座、第二弹簧座、第一恒力弹簧及第二恒力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座及所述第二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鸿志
申请(专利权)人:福清茂利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